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若干重要问题——学习《政府工作报告》体会

核心提示:目前我们国内生产总值超万亿元人民币的有七个省市,第一是广东,第二是山东,第三江苏,第四浙江,第五河南,第六河北,第七上海,他们构成中国第一军团……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威廉•佩蒂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在我们中国,现在土地也是腐败之母。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以当代人为本,还得以我们子孙后代为本……

今天,报告的主题是有关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几个问题,主要就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涉及的经济发展以及跟经济发展相关的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大家交换一下看法,其中有我个人研究的成果。

一、做好宏观经济的调控

我们实行的是一种有宏观调节的市场经济,从经济运行基本面来说,是市场在发挥作用。按照中央的说法,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我们国家现在特别是今后经济体制的基本问题。对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有些朋友不是很理解,有一些误解,甚至表示不赞成。不同意见是可以存在的,但是中央精神很明确,是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这里面,市场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并不排斥政府的经济功能,政府还是要发挥作用。经济功能主要是什么作用?就是宏观经济调节。

政府通过什么来调节?主要是通过规划和宏观政策,制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宏观政策。比如说2006年两会通过“十一五”规划,通过这个规划来调节经济,这是政府发挥重要作用的机制。2007年1月份国务院批准,围绕“十一五”规划,向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工商界的朋友,阐述国家的“十一五”规划。我个人应邀参加这个赴台代表团,讲了两场报告,主要讲中国大陆区域发展问题,包括像京津冀地区怎么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要把京津冀打造成第三个增长极。大家知道,规划制定以后,要通过宏观政策来引导。过去理解的宏观政策比较窄,主要讲两大政策,一个叫财政政策,一个叫货币政策。每一个政策都有三个模型,积极的、稳健的、紧缩的,即既有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还有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随着我们国家对宏观经济把握力的增强,今天讲的宏观政策已经不是两个了,现在是五大宏观政策。第一个是财政政策,仍居于五大政策之首。第二个是货币政策,主要由人民银行来管。第三个是产业政策,我们发展哪些产业,准备改造哪些产业,准备淘汰哪些落后的产业,都需要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第四个是土地政策,这个是新鲜的,中央对土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第五个是环保政策,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政策。

讲宏观经济五大政策同时推进,下面先讲一下宏观调节里面我们突出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和环保政策放在后面讲。

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财政政策的基调性表述是什么?政府工作报告里面用的词是“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这是定基调的话。“稳健”这两字什么意思?我个人理解,就是说既不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也不是收缩性的财政政策。这里没有用“积极”这两个字,用的是“稳健”。稳健是修饰词,实际说的是要害是一个中性的财政政策,就是不扩张同时也不紧缩。具体来说,在稳健的财政政策这个大的框架下面,大家要把握三个大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从全国来说,要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的规模。大家知道,从1998年开始,中央政府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实行了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是干什么的?就是大量发行国债。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发行国债弄到钱,然后投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刺激经济、刺激发展。同时,还搞赤字财政。赤字财政加上扩大国债,这就是典型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表现。所以,前几年我们赤字规模比较大,国债规模也比较大。今年在这方面要适当减少。减多少?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提出来了,今年中央财政赤字打算安排2450亿人民币,比2006年的财政赤字预算要减下来500亿。国债的规模比去年也有所减少,减100个亿,长期国债安排500个亿。这是一条,就是减赤字、减国债。与此同时,今年安排中央预算内的经常性建设投资804亿,比去年预算增加250个亿。

第二个方面,在减赤字、减国债的格局下,财政的支出结构和投资重点要放在优化结构上。就是在赤字规模、国债规模减少的格局下,政府投资或者预算支出,文章做在哪里呢?做在优化结构上。具体怎么优化法?中央明确提出来“三个高于”:第一,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入,要高于去年;第二,用于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要高于去年;第三,用于西部大开发的投入,要高于去年。这“三个高于”的重点是解决结构问题。第一个“高于”试图解决什么结构矛盾?就是城乡结构、二元结构,财政部门多投这个钱就是试图缓和城乡结构的矛盾。第二个“高于”试图缓和哪方面的结构矛盾?实际上是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矛盾。中央讲五个统筹,其中一个统筹就是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三个“高于”实际上是缓和区域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中国社会的结构性矛盾目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城市腿长,农村腿短;经济腿长、社会腿短;东部腿长,中西部腿短。这三个结构性的矛盾是中国目前比较严重的矛盾,所以,财政就得想法调整这些结构,我们用的词叫做优化结构,这都是正面的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要缓解这个矛盾。

第三个方面,就是合理安排中央财政的超收收入。最近几年,由于实际经济增长高于预期目标,再加上政策性的因素,我们现在超收的财政收入比较可观。“十一五”规划定的是从2006年到2010年这五年经济增长率是7.5%,但实际上经济增长率大大超过了7.5%。2006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增长率是10.7%,这个速度应该说是相当快的。地方的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也很大,像北京的增长超过10.7%,比全国增长率高好多,北京可能是7700多亿人民币。第一名广东省,已经接近26000亿人民币;第二名山东两万多;第三名江苏两万多;第四名浙江;第五名河南12000亿;第六名是河北省11000亿;第七名上海一万零几百亿。就是说,目前我们GDP超过万亿元级的有七个省市,构成中国的第一军团。说到广东,去年它的GDP总量达到2.6万亿人民币,折美元折算,相当于3300亿美金。我跟科研机构了解,估计台湾是3500亿美金,增长率4.3%,就是说,一个广东省可以赶上台湾了。

由于经济增长这么快,所以财政收入超收的也比较多。现在是中央政府超收的多,地方政府超收的也不少。问题是超了以后,这笔钱用来干什么。超收不是增收,增收是去年和前年比较,增收了七千亿。超收是实际跟计划比超了多少。实际上我们从2003年开始,2004、2005、2006,连续都是超收,平均每年超收是2040亿人民币。2006年超收得最多,是2573亿。

现在,我们要研究超收的这2573亿元用来干什么?具体来说有五个用向。

第一,用于解决历史上的欠债。主要是两类历史欠债:一类属于出口退税欠的,应该给人家退税,不过钱没有给人退到位;一类是退耕还林,农村里面,把耕地退出搞成森林,这部分应该给补充。第二,依法增加对地方税收的返还和一般性的转移支付,这些属于中央对地方的返还转移支付。第三,增加教育和科技法定支出。因为早在上一个世纪中央政府就做出承诺,说教育经费到2000年要达到GDP的4%。但是话说出去了,没有兑现,到今天教育经费支出也不够GDP的4%。对教育经费支出不够,主要是基础教育。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免除农村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和杂费。第四,增加社会保障基金、企业政策性破产支出和居民的最低生活费支出。第五,今年准备从去年超收的两千多亿里面,拿出五百亿来建立一个基金。什么基金?叫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之所以搞这么一个基金,就是要有一笔调节的钱放在这,来保持中央预算的稳定性,来保证这几年提出的财政政策的连续性。以上就是我们在新的一年里面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

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跟财政政策平起平坐的还有货币政策,今年两会所定的货币政策的基本基调也是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所谓实行比较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地调节货币信贷总量,特别是提出来要有效地缓解流动性过剩这个问题。“流动性过剩”这是学术语言,什么叫流动性?流动性就是钱,就是货币。所谓流动性过剩,用老百姓话来说非常简单,就是钱多。最近报纸上多次讲,中国现在流动性过剩,实际就是市面上钱多了。钱多了以后就投到股票市场上,当然股价就上升了;钱多了到了房地产市场上,房价也上升。当然,导致房价上升、股价上升的因素很多,但是跟流动性过剩有关系。所以今年3月13上午,央行行长周小川在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现在货币流动性过剩。怎么解决流动性过剩?银行准备提高利率。一提提高利率,马上这些股民就反应过来,人们就开始把钱往银行存了,因为利率上去了。利率一上去,钱往银行一存,市面上钱就可能减少。钱一少了以后,股票价格就会波动。

在宏观调控方面,除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两条以外,我们还要考虑妥善处理好投资和消费的关系,还要解决固定资产投资的问题,主要是保持固定投资适度增长,还有一个就是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