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若干重要问题——学习《政府工作报告》体会(4)

核心提示:目前我们国内生产总值超万亿元人民币的有七个省市,第一是广东,第二是山东,第三江苏,第四浙江,第五河南,第六河北,第七上海,他们构成中国第一军团……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威廉•佩蒂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在我们中国,现在土地也是腐败之母。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以当代人为本,还得以我们子孙后代为本……

第二,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公共文化等公共事业性服务方面。这里主要有三块:一是义务教育,一是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还有就是公共文化。

先说教育。教育的均等化达成标准,锁定在什么地方?教育基本服务均等化。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我们锁定在九年义务教育方面,财政掏钱保证人人平等。只要是中国大陆的孩子都能够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在哪里都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如果你那个地方经济发达,可以提高。但是从全国来说,从国家财政来说,锁定九年义务教育,由政府负担起来。台湾每年人均GDP是15000美元,大陆人均是两千多美元,我们跟它比,每个人头上差好几倍呢,但台湾到今天还是九年义务教育。不过,台湾现在正在考虑由九年义务教育向十二年义务教育过渡,就是把高中包括在里面。它现在小学的入学率是100%;中学阶段的入学率包括初中和高中入学率是97.9%,将近98%;大学毛入学率是82%。

我们研究这个问题,锁定在哪,当然有不同的看法。有部门说,最好锁定得再高一点,把高中算进去,把大学算进去。我是农民出身,我也希望把高中包括进来、把大学包括进来,都让政府财政出钱,均等化当然很好。但是你算算账,我们做不到。所以现在,我主张锁定到义务教育,而且要言出法随。这个话说出以后,后边政策、法律要跟上,要保证落实。第二条是生活困难家庭的书本费免除。第三条是生活困难家庭的寄宿费就是住宿费要补贴,这叫“两免一补”。

就是说,义务教育阶段的均等,由政府来担,对九年义务以上的教育,政府还要掏钱,但是不一定均等化。教育战线今年将有两大重要举措,第一,今年中央政府准备拿出95个亿,明年扩大到两百个亿。干什么呢?建立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我认为这不是均等化。奖学金是对好的学生的奖励,助学金是对困难家庭的资助,一个奖、一个助,这是一个重大举措。再一个就是捐助,政府报告里面没写,应该是四字方针,“奖助贷捐”。奖学金就是国家成立奖学金制度,谁学习好奖给谁;助学金就是补贴,对生活特别困难的,政府掏钱给补贴;助学贷款就是你困难,银行贷给你,你将来毕业以后要归还;捐就是动员社会来捐助,包括一些名人、富人来捐助。这四条都不是均等化,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

还有一个大的举措,就是从今年开始,在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里面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对师范大学的学生不收费,不但不收费,还给点生活费,所以过去好多家庭困难的学生都考师范。考上了师范不但能免除学杂费,同时还有一定的生活费。中央政府决定从2007年开始,首先在国家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个政府要掏钱,而且数目还不小。这次政府只写到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像北京的北师大,东北的东北师范大学,西北的陕西师范大学,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的西南师大,这些都是教育部直属的。这样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有人就会问,下一步不是教育部直属的,省市属的师范大学怎么办?比如说,首都师范大学怎么办?是不是也要免费入学?我到广东去,广东说我们省这些师范大学没有一个是教育部,有一个华南师范大学是广东省管的,另外广东省师范大学在湛江,还有其他的师范,这个钱谁出?温总理报告说得很清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试点,没提地方的。但这样一来,我估计会产生连锁反应,最后地方政府也得掏钱,要不然师范生攀比:为什么都是国家办的,北师大就免费,首师大就收费?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免费教育但不收费,还给补贴,师范生毕业以后不在教育行业工作怎么办?要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生做教育工作者。这句话说得非常之好,虽然没有说要建合同,但有一条,你毕业以后可得终生做教育事业。现在从权责利角度协调,我给你利益,同时也给你责任。我估计将来政府会有办法,免费让你入学,你要在这终生服务。如果你不终生服务,恐怕要有相应的措施。否则,财政花钱培养你,结果你学完以后,跑到外企当高级白领了,那属于国有资金的流失。

还有一个就是卫生,就是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这个问题社会上分歧很大,我认为,要遵循共建性医疗卫生改革的思路。怎么共建法?第一政府管基本医疗保障,第二市场管超值医疗服务,第三社会管各方广济善助。

政府管什么?管基本。市场管什么?管超值。标准线政府划,超过标准线的,请到市场去,财政部门没有那么大能力。比如说某星前年在北京和睦佳医院分娩,进去出来几天花了两万美金,这就是超值医疗服务,政府掏不了,你自己负责。另外还有一个是慈善事业,各方广济善助。政府管一块,市场管一块,慈善结构管一块。我曾经到台湾东海岸的花莲市,那里有个慈济功德会,简称慈济会。慈济会的掌门人证严法师家境很贫寒,后来创办了功德会,有五百万信众。慈济会办了慈济医院,这个医院既不是政府办的,也不是企业办的,是慈善机构办的,是第三种力量。我到新加坡去考察,新加坡也有三种医院:政府办的公立医院,民间办的私立医院,还有慈善机构办的慈善医院。

我主张是共建性的,政府管基本公共服务这一块。在医疗卫生改革上,这几年通过争论,大家逐步形成一个共识,就是要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现在的分歧在哪里?就是财政部门出的钱投到医疗卫生上,是投给公立医院、卫生部门,还是投给医疗保障、个人?就是说,大家对钱给谁,花在哪里有不同的看法。这无非就是两个方案,一是财政部门出钱给卫生部门,用这个钱办医院,用这个钱减少医疗费的开支,实行公立医院的收费;还有一个思路,就是以社保部门为代表,说这个钱建立医保制度。政府掏钱建立医保,个人再往里添点钱,建立医疗保障金。两个方案之争,前者采取一种模式,就是免费看病,但是医院效率低,没有积极性。另外是给所有的居民医疗补贴,每人都有一份,看病你自己找合同单位。

医疗制度今后究竟怎么发展?我个人觉得将是三足鼎立之势。第一足就是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这个合是谁跟谁合?是政府跟农民合作,不仅是农民和农民合作。具体来说,农民一年掏十块或者多少钱,然后中央政府掏多少,地方政府掏多少。我到四川去调研,四川的射洪县是每个农民一年交10块,中央政府掏20,地方政府掏20,一共50。北京可能标准高一点,一共133元,市政府、县政府、乡镇政府掏六成,个人掏四成,加起来133元。现在这项政策,由点向面推广,今年的目标是争取试点范围扩大到80%的县。随之而来就是中央财政要补贴101个亿,用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比2006年增加58亿。第二足就是城镇的职工医疗保障。这个过去已经实行了,通过单位和个人缴纳变成职工医保。关键是第三足,这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的是,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保。注意这个词,是城镇居民,具体包括尚未成年的儿童,还有就是没有工作的城市居民。因为有工作的职工医保已经解决了,没有工作的人包括一部分没有退休费的老人和孩子,这叫城镇居民医保。如果我们能把城镇职工医保建立起来,再把城镇居民医保建立起来,那么从城里来说可以叫全民医保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城镇居民医保,再加上农村合作医疗,这三足加起来就是城乡基本医疗保健制度。

还有就是文化,我就不多说了。其实,老百姓对公共文化需求也非常强烈。报刊上反映得不强烈,实际上老百姓意见很大。

第三,公益基础性服务。主要是公益性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比如饮水问题,这次讲了,2007年无论如何要解决3200万农民的安全饮水问题。还有一个就是环保,老百姓享受清洁的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声环境。

第四,公共安全类服务。包括生产安全、消费安全、国防安全,这些都应该列到政府公共服务里面。生产要安全,不能老发生矿难;消费要安全,不能今天吃这个有问题,明天喝那个有问题。

今天讲的是学习政府工作报告的体会,不一定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报告人系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本刊按:《大国崛起》这部电视纪录片(有人叫它‘电视报告文学片’),自在央视播出到现在,对该片的议论评说一直热度不减。后来介入对该片评论的学者也多起来,可谓是见仁见智。如何评价该片,它涉及到如何认识世界近代史,如何认识西方一些早发展国家的崛起之路,何谓“大国”、何谓“崛起”,以及中国应借鉴他们什么、警惕什么?这都是值得研究思考的大问题。这里,我们推荐《读书》杂志2007年第三期发表的王希先生的文章——《不可简化的崛起故事》,供读者参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