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第三个违规,就是绕开环评。全国新开工项目50%以上是不经过环评的。有人就问了一个问题,说国家统计局报的环评统计率是98%,怎么跟你对不上?上报的环评通过率是98%,还有一半以上根本就没有报,因为他知道报上来也不会批,干脆就不报。上了以后,你来清理,掀起整改,到时候达标,还不是上嘛。就是这种情况。所以说,我们的投资总规模偏大,增速偏快,这是一个痼疾。如果体制改革不到位的话,是很难根治的,说不好什么时候就反弹了。去年一季度投资为什么一下子就冒到30%的增速?“十一五”开局嘛,开好局,起好步,不能说地方政府的愿望是坏的,但是可能又来互相攀比速度。有学者做过统计,类似投资高峰和和经济增长的高峰都是党代会增长换届年,差不了一年,重合了就一年,或者滞后一年。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改革要不到位的话,这个问题根治不了。
改革什么?行政管理体制、政府职能,还有经济社会发展的考评体系。怎样科学地考评,引导我们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本身并不错,正确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观要树立起来。这靠什么引导?靠考核体系。此外还有财税体制、投资体制、土地管理体制、资源价格体系。资源价格体系改革不到位,上一个项目根本不考虑能耗、排放、环境污染代价。我们的石油价格很低,成品油价格很低,劳动力成本也低,水价、矿产等资源性的价格都是很低的,根本不考虑这个项目带来的成本有多高。我们九五时期就提出来转变增长方式,现在十七大提出来转变发展方式。资源价格这么低,企业怎么可能考虑节能降耗减排、提高效益、治理污染?学经济学没什么复杂的,道理很简单,我们都是按照经济学揭示的简单的道理去做,这是常识。
第二个问题就是货币信贷增长偏快。这对第一个问题有加强的作用,像滚雪球一样。有投资项目在这儿摆着,我后续的投资要贷款,限期整改达标以后,不管是否真的达标,做了工作以后就说达标了。当前我们国家整个资金形势比原来大有改善,银行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差额存大于贷,叫存差。11万亿元人民币,很宽松,商业银行也愿意放贷。为什么?我国的存贷利差在全世界最高,3.6个百分点。商业银行特别是愿意给有政府担保的,或者是政府背景担保的项目投资。打包贷款,几十亿、上百亿出去了,基础建设项目长期收益比较稳定,又有政府在那儿担保。严格说,我们《担保法》不许政府担保的,那地方政府成立一个公司,由这个公司来担保,这就是有地方政府背景的担保。我们要警惕,不然的话,真容易重复过去投资的老毛病,一下决了堤一样,就出大问题了。大家可以想想,最近我们国家连续三次调银行存贷款利率,其中有一次是存贷款利率同时调高0.27个百分点,把存款利息税从20%调低为5%。相应地抬高了存款利息率,这是什么意思?缩小存贷款利差,不让银行去吃利差。接着又一次,存款利息提高0.27个点,贷款利息提高0.18个点。最后这一次同时调高0.27个点。以往都是同时的,最近这几次就注意调高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调的幅度稍小一点,就是想缩小存贷款利差,抑制商业银行放贷的积极性,来减少社会上太多的票子。票子多了以后,会导致我们的物价涨幅难以控制。这是值得关注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