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7)

十七大报告解读之二

核心提示:政治体制改革应该怎样深入?概括十七大报告的内容可以表述为四个“一个”:坚定一个方向,抓住一个根本,明确一个路径,强化一个保证……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

在对报告这部分的学习领会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精神之魂。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第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四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是相对稳定的,要长期起作用,但又不是一成不变,要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个价值体系也不是封闭的,要不断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先进、有益的思想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更重要的是,这个价值体系需要在全社会宣传推广,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所掌握,真正成为社会精神生活的“主旋律”,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是党的十七大对十六大提出的发展先进文化要求的进一步具体化,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一大理论创新。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的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就需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问题。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始终在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和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也就是成为本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就是20世纪初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当时,随着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造成的新形势,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落后国家不能首先进入社会主义的传统理论显然不适用了,正是列宁既坚持了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结合本国实际和时代特点,才开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邓小平同志的一大历史功绩,就是他首先跳出“削足适履”的思维模式,提出该怎么做不是看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而要看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于是联产承包、改革开放、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禁区都被打破了。而“三个有利于”本身也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因为发展生产力就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可以说,正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变化、评判标准的变化,带来了中国的大变化,是当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里程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他们必须真学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同时还能够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才可能在理论创新上做出贡献。现在我们党内包括理论界存在两种少数人,一种是对改革开放这也看不上那也看不上,其中有的是因为长期脱离改革开放的实践所导致的思想僵化,有的是从自身利害出发的个人好恶。还有一种是马列主义功底不深,但功名心重,创不了新就“撞线”,不仅不能帮助人们提高认识,反而起了制造思想混乱的作用。这都不是对待理论创新的正确态度。同时,我们还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