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王向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8)

但是这里还是想特别的说一点,因为也有的同志说,如果以人为本的人就是人民群众,那毛主席早就说过啊,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胡锦涛又来讲以人为本,是不是文字游戏啊?有什么意义啊?我们就讲为人民服务,不就得了?我们讲以人为本,我们就说以人民为本,不就得了?为什么科学发展观里面又要使用以人为本呢?我觉得这个是值得思考的事,我想谈谈我自己的体会。

我觉得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胡锦涛的以人为本,和毛主席提出来的为人民服务,肯定是一脉相承的,因为我们已经明确讲了,我们以人为本的人就是人民群众,所以以人民为本,我们讲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都是讲的人,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非常典型,都是表明以人为本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但是我们为什么要用以人为本?我想谈谈以人为本的创新意义。它实际上是也发展的,这个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重要话题,我们党从革命党变为执政党,这是我们党历史方位的一次历史性的转变,但是过去,尽管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我们在理论上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后来在实践当中,这个问题我们没有真正的解决好。我们联系一下“三个代表”中,为什么提到了一个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再联系到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来,随着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的社会阶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除了传统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干部,这些阶层以外,我们还出现了六种社会新阶层,民营企业的创业者和课题发明人,然后各类外资机构的管理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各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还有各类自由职业者,十六大报告把这六种人叫做社会新阶层,并且在政治上给了他们一个定位,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我们仔细想想,这是很深刻的。其实是说,你过去是革命党,你在夺取政权的时候,你可以说,你就是代表工人阶级,代表工人农民,为夺取政权为斗争,但是你现在成了执政党,你管理一个国家,那么大家想一想,我觉得这是很容易想明白,如果要想的话,能想明白。

就是说,你作为一个执政党,你当然要最大限度的代表国家的人民的绝大多数,或者换句话说,人民这个概念,它的内涵发生变化,过去毛主席写《新民主主义论》的时候,人民是个政治概念,那么什么是人民啊?讲得很清楚,主要是工人、农民,当时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就是遭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的这样一些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群众,是那个时代人民的含义。

今天我们在执政党的条件下,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讲?我们人民的含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是如此的丰厚和广博,它的范围极大的扩大了,我们说的直白一点,除了极少数的那些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国家的那些罪犯,而且是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那一部分,大概你可以把他排除在人民的概念之外,其他的所有人,都是人民,包括刚才讲到的这六种社会新阶层,因为这六种社会新阶层提出来以后。

党章修改之后,六种新阶层的人也可以入党,老实讲,当时有些同志是想不通的,比如说私营企业主,有人说私营企业主不就是资本家吗?怎么资本家也可以入党啊?但是我们的理解不能那么简单,首先我们讲入党,还是要讲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你首先要承认党的纲领,愿意执行党的决议,各方面愿意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那确实你是可以入党的,所以大家看十六大党章修改的时候,对党员的这一条,第一章第一条党员,我们对比一下,原来的十五大,十六大以前的党章是这样规定的,年满18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和知识分子,以及其他革命分子,这是原来的党章规定。现在我们新的党章,十六大修改以后是:年满18岁的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这个其他社会阶层就是我说的刚才那六种社会新阶层,但是必须是当中的先进分子,你按照党章的要求,符合党章的要求,你确实也可以入党,所以我讲,首先是我们现在人民的范围已经扩大了,是吧?所以从这义意义上讲,我们进以人为本,因为人这个概念,确实会给人一种好像比较广博、比较抽象的印象,马上我以为把它为人民服务,现在把它变为以人为本,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述呢?应当说是反映了我们时代的发展变化。就是它人民群众、人民的内涵大大扩大了,这是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我觉得更深刻,大家注意,虽然我们党早就讲,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但是过去在实践当中,由于我们受到一些“左”的思想的影响,特别是我们过去非常片面的去理解,比如说对包括中国的民本思想家也好,西方的人本主义也好,我们都是完全排斥的,彻底批判的,所以变成什么呢?我们几乎就不敢讲人,就觉得好像一提人,是不是就跟那个西方资产阶级所谓的人性论、人道主义结合在一起,这种情况甚至一直到1983年,已经是改革开放了,我们当时还发起了一场批判资产阶级精神污染的一个运动,由当时我们党的理论家胡乔木同志写了一篇重要的文章,叫做《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在那篇文章里面,依然是非常明确的反对,比如说马克思里面到底有没有人道主义的成份,但是我们说,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的权利,人的价值,人的尊严,我们必须尊重他,这已经是一个潮流了,其实他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当中,确实带有普遍价值的东西,我们必须尊重,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我们用使用以人为本的概念,我以为是有很大的意义。

过去,我们不敢讲人,尤其不敢讲个人,结果为人民服务最后我们发现,实际上慢慢在变,变一个什么东西呢?就是我们今天讲,如果我们过去批判资产阶级的人性论,费尔巴哈的人,是抽象的人,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在一段时期内,我们人民这个概念,也被我们抽象化,什么意思?我举一个生活当中的例子,一说大家就明白了,什么叫人民被抽象?过去特别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的商店一些售货员的服务态度很不好,经常顾客会跟他们发生争执。我就遇到过这么一个事情,上世纪80年代,我在清华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次带我母亲去王府井百货商店买一件女式衬衣,结果发生了争执,当时我母亲,她是给自己的同志代买一件衬衣,所以她就对服务员说,麻烦你拿那件衬衣给我看看,因为我母亲,老太太,相对有点胖,那个售货员当时正在聊天,她斜着眼睛看一眼,很不耐烦的讲,你穿不了的。我母亲说,我是为别人买的,请你拿过来我看看,她就很不耐烦的把那个衣服扔过来,当然我们也不高兴,所以我们就跟她论理,说你的态度实在是不好。最讽刺的就是什么呢?她在这样做的时候,就在她柜台背后的那个墙上,有毛主席手写体的用那个金字刻在上面的“为人民服务”的五个大字,所以我母亲问她说,同志,你看你什么态度啊?你还为人民服务呢?这位售货员理直气壮的马上就回一句,我为人民服务,我不为你服务。这是我们大家在过去的生活当中,可能经历的一个小事情,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小的案例,我们如果上升到一个理论的层面,大家想一信,她说了什么?就是人民被抽象掉,人民变成了一个标签形式的概念,完全忽略了人民群众,其实也是由一个一个千千万万的你我他组成的,所以包括讲到我们的政府工作,我们都说,我们政府是为人民服务是宗旨,但是当我们面对一个一个老百姓的时候,我们个别的(当然不是普遍的),确实我们一些政府部门也好、什么也好,我们大家都存在什么?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当我们面对一个一个具体的具像的人的时候,我们就忘记了他们正是人民群众的一员,所以我觉得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党鲜明的提出来,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说,我们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动因等等最终是为了人,而且这个人是人民群众,但是这个人民群众绝不是抽象的人民群众,确确实实我们各级的党员干部,心里面要装着群众,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去排忧解难。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