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王向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9)

这次的三鹿奶粉事件以后,大家注意到,锦涛同志在全国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严斥中国的麻木官员。胡锦涛讲,我们现在有些官员,在面对人民的疾苦,面对事关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问题的时候,麻木不仁。后来胡春华,原来团中央的书记,现在在湖南省做省长,他最近写了一篇文章,香港的报纸说他发展了胡锦涛的思想,他提出来一个概念,叫“双麻”干部,他提出来,有些干部叫双麻,什么叫双麻呢?说没有出事之前,是麻痹大意,出了事以后,是麻木不仁。

我想,我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它的含义大概就在于此。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它的关键的一点就是过去我们看关于发展的轨迹,在小平同志的时代,小平同志也不是说管讲发展经济的,邓小平一直讲我们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就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了江泽民同志的时候,进一步发展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还加了一个政治文明。就是经济文化政治三位一体,大家注意,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下,我们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现在已经变成了什么?四位一体,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至于讲到文明形态呢?过去我们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大家知道,十七大还提出一个文明形态,就是生态文明,我觉得这样一个发展,就是所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这个当中,尤其强调了可持续,我前面说过,科学发展观一个很内在的东西,所谓的科学的发展,就是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的要求。

最后一个部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最早我们提出了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讲了五个统筹,十七大报告又增加了三个统筹,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然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样,大家会发现,一共是八个统筹,那么这八个统筹被称之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怎么理解呢?我觉得如果作为一个方法论,作为一种世界观,这个对我们大家的意义很大,你任何的部门、任何的单位,比如你制订一个规划,你制订一项政策,那么可能都要注意到统筹兼顾,而且科学发展观在统筹兼顾的方面,已经非常具体的把它列了出来,就是统筹哪些方面的关系?这里一共讲了八个统筹。

同志们如果稍加思考,大家就不难发现,这八个统筹,尤其是前面的五个统筹,几乎是囊括了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的所有突出矛盾。比如说城乡发展,这个当中最突出的是乡发展的,也就是农村发展的问题,我们经常讲的“三农”问题,这次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门就农村问题进行了讨论,比如说区域发展当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西部不发达地区和我们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包括发达地区,我们也有不平衡的问题,就像我们北京也有不平衡的问题。再一个,就是社会发展问题,比如说现在大家议论最多的收入差距拉大这样一些问题,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再一个,是生态问题、环境问题,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再一个,就是我们现在怎么样应对国际金融风险?国际金融危机?那改变我们怎么统筹对外开放的问题。

我稍微一讲,这八个统筹,把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各种突出问题基本上包括在里面了,我们最后能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看我们能不能统筹好方面的关系,能不能解决好这些统筹当中的各种突出问题,如果我们解决好了,我们应当说,我们真正做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了。

最后,我们简单做个小结,前面说了那么多,科学发展观提出来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我们在今天要全党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也是有它的历史必然性的,首先就是发展观本身,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观念,因为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会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不同的发展观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我们国家目前提出科学发展观,我们小结一下,我们说,最主要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科学发展观是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注意,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这个在十七大报告当中有很详尽的论述。

如果同志们学习的时候,我觉得适当注意一下其中的,尤其是阶段性特征,因为十七大以后两个重大结论,第一个是两个没有变,刚才说了,就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但是也有一些同志也提了一个问题,我们国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我们党在历史上是什么时候论证的呢?第一次系统阐述是什么时候呢?大家知道,是1987年,党的十三大,党的十三大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有同志说,从1987年到现在,我们开17大的时候,是2007年,整整20年,20年过来了,我们还说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国情没有变,那么怎么理解呢?20年来,我们其实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的啊,大家注意到,十七大报告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观点,就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但是基本国情的表现形式在今天应当说和20年比,还是有变化的,这个变化是什么?就是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里面讲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我们当前的主要表现,就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当中的阶段性特征,那么他一共总结了八条,我们简单的稍微提一下。

比如说第一条,就是说我们现在从87到现在,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现在,我们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是我们生产力水平总体不够,尤其是我们结构性的矛盾和粗放型增长的方式尚未根本的改变,这是第一个特征。第二个特征,就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的建立,但是影响我们市场经济的发展的机制和体制的障碍,依然存在。第三个特征,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但是分配差距拉大,人民群众当中一些切实的利益问题、民生问题,现在还没有真正的解决。第四个特征,我们协调发展的成绩很显著,但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依然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平衡,就是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第五,我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有很大的发展,但是距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政治体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这都是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来的。第六,我们的文化现在确实也很繁荣了,包括我们的文学艺术都很繁荣,但是我们也面临很大的压力,比如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倾向是非常明显的,各种文化的挑战,思想的挑战很明显。还有一个,就是社会国力的增强,但是社会管理的难度加大,可能大家在政府第一线会有非常明确的感受,现在我们进行社会管理很艰难。最后,对外开放扩大了,但是国际压力也加大,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我们在增加,这八个阶段性的特征,我们怎么处置,怎么应对这个阶段性的特征,迫使我们一定要有新的发展思路,所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首先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第二点,科学发展观也是深刻的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的经验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的一个理论创造,但也不是说我们闭门造车弄出来的,其实也是吸收了人类文明发展当中的成果,包括国外发展的经验,我们提出来的,这是我们讲到的科学发展观提出来的历史原因。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