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具有世界眼光”
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贯彻“具有世界眼光”的要求,需要采取四方面的学习工作部署:其一,在“学习视野”部署方面,不但要学习中国的理论创新成果和改革实践知识,而且还要密切关注世界的变化和发展,如世界信息化技术的现状、多极化世界格局、经济一体化形势等。其二,在“学习水准”部署方面,要站在世界先进水平的角度提升我们的学习质量。要承认在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许多领域,一些发达国家确实走在我们的前列,要积极引进他们的那些先进理论成果、先进实践经验,作为各级党组织的学习内容。其三,在“学习立足点”部署方面,不但要学会如何站在中国的立场看世界,更要学习更换思考问题的视角,站在世界的立场看中国。其四,在“学习方法”部署方面,要突破党组织以往独特的带有浓重中国特色的表述方式和活动模式,逐步学会用大多数世界国家看得懂、愿意接受的普适性方式,进行党组织表达和活动。
强调党组织用“世界的视野”、“世界的水准”、“世界的立场”、“世界的方法”去研究问题、开展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对世界形势的现实分析,所作出的客观、理性的正确选择。首先,中国近十几年来,已不可阻挡地融入了世界。世界的任何一个大的政治、经济风波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中国,因此,学会用世界眼光看待问题、研究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必须承担的历史重任——不论你喜欢与否。其次,对于现代化实践,世界上不少发达国家所经历的历史比我们长得多。现代化的很多错误,人家早就犯过;现代化的很多困境,人家早就有结论;现代化的很多难题,人家早就有说法、办法。如果能把我们学习的基点立于世界的眼光之上,我们将能避免多少曲折、能节约多少改革成本?最后,目前的中国与世界的争论和冲突,除了一部分源于利益分歧外,有相当部分实际上是因为双方立场的隔阂和双方表达方式的不理解导致的。如果学会用世界眼光看待这些争论和冲突,用世界普适的方式处理这些争论和冲突,那么,中国和世界无疑将会变得更加和谐,中国在世界中的声誉将会更隆。
学习用世界眼光看待问题、处理问题,道理看似很简单,但实行起来确常常不易,因为有三种比较流行的观点不时阻碍着人们用世界眼光看待问题、处理问题。一是中国特殊论。片面强调中国的特殊国情、党情,认为中国没有必要尊重世情。二是中国自豪论。认为中国的问题外国人永远搞不懂,向世界学习无助于中国问题的解决,中国的问题还得靠中国人自己解决。三是怀疑论。认为学习西方一些国家的观点会不会影响中国的性质、党的性质。显然,学会用世界的眼光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其难处不在硬件,而在软件。所以,在推动全党学习,促使全党“具有世界眼光”之前,首要任务是必须破除党员队伍中的“左倾”思想干扰。当然,除此以外,加大中国对外开放和引进外部人才、思想的广度和深度,也是必要前提之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