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发展方式转变较快情景。
假设关键领域改革快速协调推进,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效率改进的贡献增加,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加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要进展,国际环境不发生重大变化。在这种情景中,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质量和效益较好,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人民得到的实惠更多。
现在宁可放慢经济增长速度,也要把发展方式、结构调整往前推。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增长的贡献与基准情景下的一样,资本增长比基准情景略高一些,但也在逐步放慢,拉动经济增长主要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这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的综合成效。
在发展方式转变较快情景下,我国仍然可以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预计“十二五”期间可达8.4%(模型测算结果,仅供参考),比基准情景高0.5个百分点。按2008年价格计算,到2015年GDP将达到53万亿元(7.63万亿美元),2020年为75万亿元(10.79万亿美元),分别比基准情景高1.18万亿和2.14万亿元人民币。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高于基准情景,综合反映了技术创新、生产效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人力资本的提升等各种因素的贡献加大。
在发展方式转变较快情景下,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快于城市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0年的4.29先提高到2015年的4.39和2020年的4.45,但到2030年降低到4.04,城乡收入差距显著低于基准情景中的4.61、4.9、5.03。
居民消费增长更快,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大。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40.1%(可能高估)上升到2015年的49.7%(可能高估)和2020年的51.9%,高于基准情景的47.5%和48.3%。
在发展方式转变较快情景下,高能耗产业比重将逐步下降,低能耗产业比重相应上升,2010 年为44.2:55.8,2015年为44:56,2020年达到43.6:56.4。第三产业比重会较快提升,到“十二五”期末即可超过第二产业,这就比我们原来预想的在“十二五”末持平更为积极,也就是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更加明显。一、二、三次产业构成2010年为10.4:48.8:40.8,2015年预计为8.2:45:46.8,2020年将达到6.1:43.1:50.8。
在发展方式转变较快情景下,到“十二五”末期,预计能源消费总量为35.5亿吨标准煤,比基准情景减少5.7亿吨标准煤。到2020和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分别为40.39亿和51.1亿吨,比基准情景分别少13.6亿和33.1亿吨。2015年碳排放强度将由2010年的2.44吨/万元GDP 下降到1.80吨/万元,到2020年排放强度将降低到1.36吨/万元,比2005年下降55.7%,下降幅度将明显高出我国的国际承诺。这样一来我们就主动了,在国际道德评判中我们就站在了高点上,可以充分证明中国真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风险情景。
我们就不再给大家讲很多具体的数据,其主要情景设定是城市化放慢,国际环境恶化,改革和技术创新乏力,效率改进的贡献减弱。
预测结果为:由于投资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经济增长放慢,慢于基准情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第三产业增长慢于基准情景,制造业中高能耗产业比重上升,低能耗产业比重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势头难以遏制,居民消费增长慢于基准情景,经济增长的协调性较差。尽管经济增速放慢,但由于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却较快,能耗和碳排放的强度都显著高于发展方式转变较快的情景。
这三种情景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一种数量化的或者说多角度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关于发展方式定性的研究很多,到底怎么衡量发展方式转变了没有,还缺乏定量的研究。我们的研究也不是最精确的,只能按照现有的最好的方法即情景分析法进行一些测算,告诉大家我们要努力争取哪一种情景、避免哪一种情景。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