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习型组织不能“刮风”、“戴帽”(4)

建设学习型组织不能“刮风”、“戴帽”(4)

  创造“学习型”不能搞刮风、戴帽

  

  钟国兴:中国的各种各样的“学习型”概念风起云涌,甚至庐山上还打出了一个巨大的牌子“把庐山建设成为世界学习型名山”。您认为这些都符合您所主张的学习型组织的本意吗?

  

  彼得·圣吉: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些运动。也许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询问当事人。假如他们认为这些是真心的努力,能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能创造真正共同学习和工作的氛围,并处理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那么就与学习型社会的精神非常一致。但如果他们认为这些只是口号和公关措施,仅是宣扬个人或组织,那就比无所作为还糟糕:它使大家会对这种“学习型运动”变得越来越冷嘲热讽,对真正严肃对待建设学习型文化的组织机构,这还会使工作变得更难,而不是更容易。

  

  钟国兴:我体会,中国社会由于发展过快等原因,有一种普遍的浮躁之风,对于一些新的理念也是如此。这很像是抢帽子游戏,只要有一顶新帽子——例如“学习型”,就全都抢过来,在第一时间戴在自己头上、肩上,不管什么地方只要能扣上就行,更不管是否适合,是否有适合这顶帽子的东西。然后有了新的帽子,就立即抛掉这顶去换新的。现在“学习型”也是这样,中央一提这方面概念,各种各样“学习型”便都叫起来了,却不去管“学习型”的真正内涵是什么。这种问题国外也有吗?

  

  彼得·圣吉:没有见过。大多数国家没有这种倾向,即总要依赖政府的提倡来推广新理念。我认为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有重要作用,而关于这些重要作用都是什么,我们都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对我来说,这种作用包括成为领先的实践者的样板,还包括检查政策法规,看它们是否在阻碍着各类组织机构的深层学习实践。

  

  在世界范围都有一个倾向,即跟着西方纯粹物质进步的模式走。拥有深层智慧传承的文化,如中国和印度,要寻找与自己的传承实际协调的发展路径,这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对中国很重要,也对世界很重要。针对这类问题的学习实践,在地方、区域和全国范围各个层面展开,都至关重要。这些领域是中国应该关注的,它将有利于中国,也将有利于世界。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