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突出特征及传播通道

核心提示:中华文化的内在缺陷:一是不太在乎公共空间,经常把精力放在朝廷和家庭上,但是在朝廷和家庭之间还存在着辽阔的公共空间。二是不太在乎社会理性。三是不太在乎实证意识。现在我们很可能处在一个文化热藻时代,乱生长造成腐烂,腐烂造成灾难,结果文化的地位降低了,文化的仰望失去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国的飞机需要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停留加油。这个小岛曾吸引了很多传教士来到这里,力图改变当地原始的生活状态,但效果并不显著。自从成为美军的加油站之后,这里定期会有美国的飞机降落,美国的飞行员用他们的欢声笑语、喜怒哀乐感染了岛上的居民。在“二战”结束之后,当传教士们重新来到这个小岛,他们惊奇地发现这座小岛完全变了,他们拥有了现代的生活方式,这正是过去传教士们努力想要达到的效果。借这个故事想要说明的是,文化传播并不是我们惯常想象的必须要经过漫长地讲道和复杂地著书立说。这个小岛之所以进入现代文明生活,就是因为飞机的来到,来了一批飞行员,当地年轻人模仿他们、仰望他们,结果生活状态全部改变了,而这一生活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文明的成果。

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什么?这好像是个很大的问题,现在中国谈文化的人很多,而且越来越多,但是却很少有人去关注“文化是什么”。“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和文化有一点关系的就全部丢在一起。打开电视看一看,帝王搞阴谋是文化,打仗用什么战术也是文化,整人也是文化,这种全是文化的结果造成了什么?看似处处有文化,但它很可能是文化最贫乏的时候,这就像人人都是哲学家的时代恰恰是没有哲学的时代一样。于是我做了一个比喻:太湖发生蓝藻并不是因为太湖的营养缺乏,恰恰相反,是营养过剩,我们很可能就处在这样一个文化蓝藻时代,乱生长造成腐烂,腐烂造成灾难。因为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把大家搞得头疼,结果文化的地位降低了,文化的仰望失去了。就像前几年,媒体突然注意到文化的时候,纷纷推出了所谓的文化版面,却充斥着文化界的你死我活,大多是各种各样的谣言以及绯闻,结果让整个社会瞧不起文化界,今天,我要从一个文化学者的角度来讲一讲“文化是什么”,这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文化的定义在世界上有两百多个,而且都是正确的,它们从各个方面去把握文化,所以说文化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文化在最早的时候是指人活动的痕迹,比如河姆渡文化、马家窑文化、半坡文化。文化一开始就是与“人”这个中心概念有关,人的活动痕迹多了以后,慢慢地就形成了生活方式,在生活方式当中,根据人的喜好进行取舍,这样就形成了精神价值。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文化定义,文化是人的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如果说高层文化更重视精神价值文化,那么普及的文化更重视生活方式。

文化有各种各样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我所要强调的是它正面的精神价值和正面的生活方式。这些正面文化是能够表现出人的尊严和骄傲的生活方式。精神价值是从生活方式中提炼出来的,要落实在生活方式的言谈举止,甚至于生活节奏上。刚才讲到的飞行员给小岛带来的变化是文化的一种直接的实现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上下电梯时礼让女士和老人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已经沉淀的精神价值。在我看来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恰恰是文化的本体,至于一个人文言文的水平如何等,这当然也是文化,但这个文化其实是技巧性的细微末节。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