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教育:“北京数学”登陆美国“救火”(4)

虎妈教育:“北京数学”登陆美国“救火”(4)

“美国不可能借鉴中国的数学教育模式。因为美国教育的一个最主要核心是尊重个性的自由和发展。包括教材的选择都是社区委员会和家长协商的结果。教育是个人的事情,政府很少干涉。”熊丙奇说。

柏林说,美国高校不可能接受中国的数学教育模式。近期,他去开家长会,他孩子的老师说,她当年学习的除法,和如今的方法都不一样,她自己都应接不暇。如果再来一套方法,尤其是和中国而不是本州、本国的教学大纲挂钩的方法,他们就更不可能去接受了。

熊丙奇也不知道不断挑战高难度的奥数题对于我们的生活能有多大作用和意义。“除了数学专业领域需要深挖外,我们早已经忘了诸如‘解析几何’、‘微积分’等专业数学词汇。”

“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应用,美国教育注重个性的发展和创新。中国教育评价的每个指标都折合成分数,而美国是综合的评价体系。我们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下,只能为了追求高分数、好的升学机会而穷尽各种手段。”熊丙奇补充说。

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因为《虎妈战歌》而让美国人对中国严厉的家长式教育模式感到震惊。

张赫说,虎妈包装得有点过头了,扭曲了中国妈妈在全世界人心目中的形象。美国社会对虎妈产生了两极化的评价。

“虎妈的教育模式只不过是被简单概念化了,没有任何固定可行的教育模式可循,每个人特点不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其他任何模式都无法复制。”熊丙奇说。

他提到,我们是否可以跳脱出要不要学奥数、哪种数学教育模式更好这样的话题语境。因为知识教育只是教育的一小部分,教育的本质还是人本教育。“思考如何教育、塑造一个在人格、心理上都健全的公民,才是重中之重。”

柏林也深切赞同以人为本的美国教育:“我觉得中国的教育注重人的成材,美国的教育是把人当人来培养的,所以真正是各方面都在发展,而未必像我们这样重视知识的教育。人最后生活得幸福与否,未必和‘成材’有多大关系,而一个人做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员工、什么样的老板、什么样的丈夫或妻子、什么样的儿子或女儿、什么样的邻居或路人,这一切更为重要,更加关系到我们活在世上的意义和我们的幸福感。”

(本文原题为《“北京数学”登陆美国“救火”》)

责任编辑:杨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