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因受贿入狱的山西省临汾市公安局原局长邵建伟曾在忏悔书中称,一旦自己瞄准一个职位,首先会明确哪个领导对该职位的任命起决定作用,借机见面、熟悉,利用各种机会礼节性地送钱、物,投石问路。在双方建立互信、增进感情后,一旦到了调整干部的关键时刻,就大数额送钱买官。
前湖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杨敏之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明着不搞暗着搞,选的时候电话多得很。”2011年10月,武汉市纪委公开通报,新洲区两官员分别打招呼、发问候短信,做区委考核参评人员的工作,造成恶劣影响,受到处分。
2011年4月,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副区长、南充市公安局嘉陵分局局长李强编辑短信,向上级要求“留嘉陵工作进常委首选,或现位不动”,一不小心按错键,成了群发。他终被免职。
河北某市纪检干部李毅(应其要求,用化名)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被查官员多半是因短信内容太露骨,引起了上级反感。
踩对手下马,主要方式是向纪检监察部门举报,甚至诽谤、诬陷。因官员被禁止“带病提拔”,此举可使对手被瞬间冻结,错过换届。一位湖南省纪委官员对南方周末记者强调说,“换届前接到举报,我们都会特别谨慎,以免被利用。”
在资讯不发达的过去,不实举报以散布谣言、写虚假举报信最常见,现在多用短信来发布。2011年县委换届期间,邵阳市邵东县副县长舒自重让亲戚匿名发短信给市县领导,“诽谤对手‘搞非组织活动、拉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委书记胡健勇,因今年换届期间未被列为拟提任副厅级干部人选不满,让多人用短信、匿名信等方式,“造谣诬蔑”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后舒、胡均被查处。
谣言、举报信、短信,都较容易被公安机关调查。网络举报的调查难度更大。那些飘浮在当地论坛和知名网站的帖子,往往被冠上耸动的标题,内容多为官员最受公众关注的两类话题:贪污腐败、男女关系混乱。
今年换届期间,天涯、人民网等处,出现名为《湖南省新化县卫生局局长卖官“明码标价”》的帖子,称新化县卫生局局长刘晗三年内卖官、插手工程和采购等,敛财三千万。经湖南省纪委查证,确认为诬告。
2011年8月,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换届前,网上出现名为《宁陕县副县长唐××与女干部的艳照》的帖子,并附以数张男子裸身照,直指宁陕县副县长唐新成。后宁陕县政府称,“艳照”属移植照片,帖子反映问题失实。
纪委的烦恼:诽谤,还是正常举报?
近年来,纪检监察部门发现,一些官员的手段日益精进,查处难度增加。例如,直接送钱、送物拉票易被发现,有官员就以老乡会等名义约请领导吃喝玩乐,打擦边球。
浙江某市的纪委官员江树枫(应其要求,用化名)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换届也好,干部提拔也罢,大多在程序上是符合规定的,程序背后是否存在问题,局外人很难掌握。”这是反腐的难点。纪委办案多是“被动式”,一般情况下无法直接介入。
纪委即使收到信息,要区别诽谤与正常举报,亦非易事。据《廉政瞭望》报道,一位纪检系统老领导总结:平时接到对干部问题的举报,80%确有其事;换届时接到的,80%不实。
但现实中仍存在模糊地带。有时,“诽谤”并非纯粹捏造,而是虚虚实实;有时,正常举报信也很难做到百分之百准确。二者如何辨别?例如对于李恩阔的帖子,有网友认为:红河州2009年宣布要建10座高尔夫球场,超过了云南当时的高尔夫球场总数,因国家严控未实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