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在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上发挥引领表率作用。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精神父母,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本。人民养育了我们,我们理当做人民喜爱的文化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强大众情怀、摒弃小众意识,想问题、做事情都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都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意愿,自觉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服务群众作为基点和归宿,感知群众冷暖、关注群众诉求,多宣传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多表现平凡人物的精神世界,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体现文化工作者的价值。生活最深刻,群众最智慧,泥土最芬芳。与群众越贴近,对生活的理解越真切,我们的文化工作越能得到人民的认可。现在,广泛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给宣传文化工作带来一股清新务实之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改进宣传文化工作的根本措施,是宣传文化工作者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应当成为宣传文化战线的一种“常态”。实践也启示我们,文化工作者应该经常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希望“四个一批”人才发挥带头作用,多到基层、到一线去,走进生活深处、走进人民心中,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把群众当成最好的老师,在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中汲取智慧营养、增长本领才干。
第三,保持与时俱进品格,在投身改革实践、推动文化创新上发挥引领表率作用。文化总是在吐故纳新中不断前进的,也是在创新创造中实现发展的。只有创新创造,才能达到学术艺术的高峰,才能实现文化园地的繁荣昌盛,才能焕发文化发展的蓬勃生机。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要有所造诣、有所成就,就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继承发扬前人的文化创造,吸收借鉴国外有益文化成果,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新的文化创造。要增强改革意识,深刻认识文化体制改革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特殊重要意义,深刻认识破解文化发展难题需要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动力需要改革,开创文化发展新局面关键也在改革,积极主动地支持改革、投身改革,做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实践永无止境,创新也永无止境。要大力发扬创新精神,始终把创新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以敢为人先的胆识、超越前人的勇气,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推进体裁题材、风格流派、表现形式创新,推进传播方式、经营模式、管理手段创新,在开辟文化发展新天地中留下当代文化工作者的光辉印记。
第四,强化精品意识,在创作生产更多高质量、高品位的精神文化产品上发挥引领表率作用。文化精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新能力和创造水平,精品纷呈、佳作迭出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些年,我们不乏优秀作品,但真正能够称得上经典的还不多。时代呼唤更多的精品,人民期待更多的佳作。打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化精品,是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坚持导向为魂、内容为王,关注现实生活、不断开阔视野,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丰富自己的文化实践,努力把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融汇起来,把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起来,推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精品力作。要加强学习、勤于汲取、善于积累,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学习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打牢根底、扩大储备、丰富学识,为创作精品打下扎实基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要静得下心来、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笃定志向、潜心创作,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使我们的作品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的检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