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班的救赎:京都议定书“起死回生”(2)

德班的救赎:京都议定书“起死回生”(2)

最后表决:LCA主席无视反对,强行通过?

担任了22年AWG-LCA主席之后,雷弗斯耐德在10日晚上11点最后一次出现在大会主席台上。会议刚开始外面就下起了大雨。会议如此冗长,有与会者称:“天也怒了。”

从12月2日公布130页的版本,增加到12月6日公布138页的版本,AWG-LCA文本的选项只增不减,可还有代表团认为自己的提案根本不在上面,深感不满。

委内瑞拉美女代表劳迪娅·萨勒诺再次扮演了“刺头”的角色,进行了长篇发言,认为文本没有体现“共同但区别的责任原则”,不能成为将来一个法律约束性文件的基础。她直言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没有看到“平等”的迹象:“发达国家的义务只有31段,而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是61段,这真让人惊讶。”(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发达国家龙头老大美国也发言了。对于适应、资金、市场机制等发展中国家最多不满的方面,美国气候谈判代表斯特恩打了个圆场:“不能指望找到让所有缔约方都满意的方案,达到一致就应该向前推进了,否则我们将无法实现坎昆协议的承诺。”但他同时暗示,包含LCA文本、绿色气候基金、京都议定书等的一揽子行动计划,并没有让美国感到兴奋。(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代表们在发言的字里行间向主席致以敬意,几乎每段发言都有一个煽情的开头和结尾。中国首席谈判代表苏伟就在发言的最末提及他与主席先生早在1988年就已经相识,“哦是的,那是我们的一个秘密。”主席说。

最后表决时,雷弗斯耐德无视委内瑞拉代表举手反对,强行通过。劳迪娅·萨勒诺随后表示抗议,并透露自己在场外受到了威胁:如果自己不妥协,将会失去绿色气候基金。她说,不能为了1000亿美元就出卖自己。

法律效力:十分钟“私下协商”,化险为夷

在10日晚冗长的会议进程中,欧盟与印度等国展开了激烈碰撞,火药味十足,看上去谈判随时可能破裂。

其中一个主要分歧在被放进最后“德班一揽子决议”文本中有关未来新的减排协议涉及法律效力的部分,欧盟对“法律产出”(LegalOutcome)这种措词不满,认为太弱。要求这个文本再修改,而印度、中国、巴基斯坦等国坚持原有的文本。

在昨天凌晨1点左右举行的非正式全会上,欧盟气候行动委员赫泽高称,京都议定书的法律约束力产生了实际效果,法律约束力是唯一的有效办法,欧盟愿意接受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但在第二承诺期之后,所有国家都应该受到平等的法律约束。

随后发言的哥伦比亚代表力挺欧盟,瑞士也表示支持。下一个发言的轮到印度。印度代表团团长、印度环境与森林部部长贾扬蒂·纳塔拉詹心里憋着一团火。“主席女士,我们到这里是找到一个办法,来解决气候变化的一整套办法。气候变化的中心是公平问题。”她语气很硬,“谈了这么久,印度得到的是一张空白支票。印度提出的建议没有在主要的文本中体现。”她指出,“我们需要公平,如果要重新打开这个文本,那么每个词都要谈。”

又有两个代表发言后,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讲话,他表示支持印度的发言,要想真正实现气候变化,就要兑现承诺,采取行动。

“快20年了,你们做到了吗?”解振华说,“我们要做的你们没有做到,有什么资格讲道理?”他一边说,一边挥动拳头,“我们希望看到你们真正的行动。”

 

责任编辑:杨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