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北京精神”是首都市民精神世界的同心圆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提要:“北京精神”是城市精神与核心价值的统一,是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统一,是城市特质与市民气质的统一,是历史底蕴和未来愿景的统一,具有包容性、人民性和导向性。培育“北京精神”,需要通过文化推动、典型示范和实践深化,把“北京精神”内化于人的心灵,要外显在经济社会生活每一个层面、每一个方面的全过程。

“北京精神”11月2日在北京会议中心正式发布,现在全市都在传播和践行。“北京精神”是一代又一代的北京人创造、实践、传承的价值理想,是北京在发展进步过程中逐步积累、不断深化的文化内核和思想动力,源远流长,与时俱进。提炼、培育“北京精神”,是北京市在新的发展阶段,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文化中心的新高度,提高文化自信、文化自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次生动的实践。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作为“北京精神”的表述语,概括了北京的文化特质,体现了北京的优良传统,符合首都人民的文化品味、精神追求。

我今天讲两方面内容:一、“北京精神”的特征;二、怎样培育“北京精神”。

一、“北京精神”的特征:四个“统一”、三个“性”

(一)“北京精神”的四个“统一”

第一个“统一”,是城市精神与核心价值的统一。“北京精神”表述语出来之后很多人问:为什么把“爱国”选为“北京精神”?哪个城市不爱国?是的,每个城市都爱国,因为爱国是千百年来人们对自己祖国最深沉、最深厚的感情。但是北京作为首都,它与祖国和民族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必须更加典型、更加深刻的去体现国家与民族的意志和要求。“北京精神”实际上是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精神,贯穿着“八荣八耻”荣辱观所要求的、所倡导的价值规范和道德理想。所以“北京精神”是把城市的精神跟民族的精神和我们这个国家的价值追求紧紧融合在一起。每个人都爱国,每个城市都爱国,但是爱国在北京的分量更重。

第二个“统一”,是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统一。很多学者撰文说“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没什么个性,总结“北京精神”应该把北京最独特、最精致的内容提炼出来。这些专家说的没错,但是城市的个性不具有排他性、唯一性,本质上讲它也是城市的共性。没有一个城市具有一种其他城市不具备的品格,只是城市共性的诸多的元素在这个城市有几个元素表现的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在那个城市可能其他几个元素表现的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如此而已。所以城市的个性实际上是城市共性的几个方面在你这个城市的突出表现。我查了一下,像选“包容”的,南昌是大气开放,成都是和谐包容,长春是宽容大气,哈尔滨是开放包容,苏州是崇文融合,上海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大气谦和,但是每个城市讲包容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讲“创新”的,南京、广州、成都、大连、深圳在它的城市精神中都有创新,但是北京讲创新有它自己的理由,因为北京有创新的传统、创新的资源和创新的最强烈的动机。北京作为首都,应该有首都意识、首善意识、首创意识,而创新是保持首善、保持发挥示范作用的一个根本前提。如果没有创新能力,事事都跟着别人走,那北京的引领示范作用怎么发挥。而且北京的创新资源是最丰富的。从科技方面来看,北京有86所高等院校,将近400所各种研究机构, 80多个国家重点研究室,30多个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两院院士一半都生活、工作在北京,中国五百强企业中有96家总部在北京,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有41家总部在北京,其中有187家的分支机构设在北京。创新资源的聚集孕育了北京这个城市的创新品格、创新追求。所以,无论是从传统来看,还是从资源来看,还是从我们的动机来看,北京都有100%的理由来把创新作为北京的精神品格之一。   

第三个“统一”,是城市特质与市民气质的统一。在精神层面城市跟它的市民是融为一体的,我们说这个城市的品格实际上就是说这个城市它的市民的精神世界的反映。北京城市无论有什么景观还是多么丰富的文化遗存,归根究底是一代又一代北京人的智慧,是它的感情的外在的投射。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我们现在看到的景象是元大都遗存下来、一朝一代慢慢建设壮大起来的一个都城。元大都虽然是蒙古人的都城,但它也是按照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传统哲学来构建的,它的基本依据是《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所谓匠人,实际上是建筑师、规划师。“匠人营国,方九里”,就是九里见方。“旁三门”,就是城市的四个方向每一边是三个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就是每一条路都可以走九辆车。然后是“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我们看看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北京城,中轴对称,规则严整,大片低矮的四合院中有节奏地矗立着故宫、景山、天坛、钟鼓楼和几大城门。所以,我们北京城市的天际线在世界古都中具有唯一性,平缓开阔,错落有致,现在北京的中轴线也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北京的建筑、古都不仅有规划,而且有文化,它反映的是北京的中庸、方正、和谐、秩序的一种内在的哲学精神。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中国古代的都城“将深沉的对自然的谦逊的情怀与崇高的诗意组合起来,形成任何文化都未能超越的有机图案”,这就是北京的城市文化。厚德、包容,外显可能是这个城市的景观、城市的气派、气象,但实际上是我们北京市民心灵的一种外在反映。每一个城市的景观实际上都凝聚着市民的价值观,凝聚着市民的情感。我们讲文物保护,那文物怎么形成的?我总结了三个要素:第一是要坚硬,要结实。如果一点就破,一踹就碎,这个东西不能成为文物,所以我们要把思想书写在比较坚硬的物体上,这样就不怕风雨,不怕岁月的侵蚀流失,才得以长久留存。所以古代的僧人搞石刻,像重庆的大足石刻、房山区的云居寺石经,等等。第二是精致。必须把这个时代人民的最高智慧、最高创造力体现出来,粗制滥造、毫无价值的东西不能成为文物。第三是要富有意义。文物要耐人寻味,要值得后人不断的解读,解读它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比如山上滚下来一块石头,你很珍视它,把它捡回去作为文物藏起来,人家会说你是白痴,因为它没有意义,也不精致,只有坚硬。所以,坚硬、精致、富有意义三者构成了文物自身的特征。反过来看,我们城市留存下来的各种景观、各种文物,实际上是凝聚着先人的价值和情感,我们通过对文物的研究和解读,能够了解祖先的情感世界和价值观。

第四个“统一”,是历史底蕴和未来愿景的统一。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既是对历史的概括,也是对未来的期许,一方面反映的是北京的传统,另一方面又是对北京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这种美好未来的一种新期待。伟大的城市都有自己固有的血脉,城市的发展都是沿着这个脉络前行的。北京提炼“北京精神”,首先是对我们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个概括,然后是对美好未来的一种展望。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梦,在北京这个城市做梦,既可以梦见未来,也可以梦回元明清,八百年的京华烟云可以缭绕在自己的心头,所以北京是一个很有逸韵,很有历史感的文化之都。我们总结“北京精神”的表述语,实际上是对北京的优秀文化传统进行了一番认真审视。我们有很多特征都流淌在北京的血脉当中,比如包容,北京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政治定位,它的包容性跟其他城市不一样。什么是北京人?你不能把北京作为一个普通的户籍所在地。北京由于它的首都性质,客观上成为一个创业平台,五湖四海的仁人志士带着梦想,带着激情,带着理想,到北京这片热土上有所作为,留下自己的业绩,创造自己的财富,他就是北京人。实际上北京由于首都功能它的人口结构不断调整极具包容性,汉族的、少数民族的,各种文化、各种人群聚集在这里,汉文化跟东北的森林文化和西北的草原文化在这里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精神一脉相承到现在。最近一次北京户籍调查是1961.4万常住人口,其中704万是没有北京户口的,30多万是外国人。为外地人创造机会,为外国人提供国民待遇,北京以它宽广、宽厚的胸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北京积极评价外来人口的贡献和影响,对困难群体给予社会保障和社会关怀,对形形色色的多元人才提供创业的平台,这就是北京的大度、北京的大气、北京的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必须要有这种开放的心态、博大的胸怀,只有这样才能面向未来,面向世界。

(二)“北京精神”的三个“性”

第一个“性”是包容性。城市精神跟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有类似的地方,如果一个企业建设企业文化就是成天想着自己赚钱、自己发展,那这个企业是没有出息的。大凡世界上有前景、有愿景的企业都是胸怀天下的,把客户的利益、上下游企业的利益、社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都用手机,诺基亚最著名的口号是“科技以人为本”,给广大顾客带来方便,给社会创造效益,给整个世界联络创造更多的方便。青岛海尔的服务口号叫“真诚到永远”,无论你是否了解这个企业,听了这个口号之后心里就有一股暖流,感觉这个企业真通人情,真达人意。如果它说我“赚钱到永远”,这个企业形象肯定就差了。城市的精神和企业的精神一样,不仅要考虑城市自身的发展,还要考虑到祖国、民族和其他城市,包括世界同行共同的利益,这样才能做大做强,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

第二个“性”就是人民性。严格来讲,“北京精神”就是一个市民精神,它是由一代又一代的北京市民创造传承实践的,我们今天之所以给大家提出一个表述语,实际上就是把这种文化资源、文化财富自觉的加以利用,使它更好的发挥凝聚力、引导力。说“北京精神”具有人民性,是指它是人民创造的,也是市民投票选举的,2929709张市民选票和中央九常委的九张票,就是我们“北京精神”投票的总数目,这充分体现了“北京精神”评选活动的高度参与、广泛关注、高度聚焦,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的影响。“北京精神”就是市民精神,由市民孕育、传递、实践,由市民评选,而且由市民践行,它实际上是我们这个城市同城之人精神世界的同心圆,是我们心灵世界的共同投影。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怀、独特的个性、独特的追求,但是我们共同的投影是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就像一个灯光照下来,阴影最重的部分就是共同点,就是聚焦点。“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就是我们精神世界的共同投影,是我们同城之人精神世界的同心圆,因而它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化品格,是我们这座城市的集体人格。大家一定要树立一个观点,即北京精神是北京市民的,而且由市民来发布的。我们请了一些市民代表,包括被评为“北京好人”的外来人口李高峰,邓亚萍、戴玉强、孙冒芳等具有代表性的人来共同发布“北京精神”,而不是市领导一声令下。所以“北京精神”来自人民,要由人民去践行、去体现,它具有人民性。

第三个“性”是导向性。“北京精神”不仅是对我们文化传统的一个简单总结,也赋予了它对未来的一种导向。北京要在全球化进程中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需要我们给这座城市一个价值的导向、精神的坐标。现在中国在凝聚、牵引世界目光上做的是非常成功的,现在有一个术语叫注意力经济,就是谁能抢夺世界的目光、凝聚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就像一个女孩儿走到大街上一样,回头率高她找到白马王子的机会就高,如果在街上走了一圈一个人也不看她,那她找到白马王子的机会可能就要少了。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也是如此,你必须创造各种机会来彰显自己的魅力,来牵引世界关注你的目光。我们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不仅仅是搞一个体育盛事,而是中国实力、中国魅力的大展示。这届奥运会有204个国家参会,11000多名运动员,26598名注册记者,还有5000多名非注册记者,仅电视报道的高清晰录像就5000多小时,吸引全世界的观众有47亿人。他们不仅仅是看比赛,而且是在看中国5000年的文明、30多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以及现代文明、开放的中国人的新形象。我们举办世博会也是这个道理,就是让大家来关心中国,关注中国。在吸引别人注意力方面,北京市总体做得非常好,但是在某些领域、某些人群中,我们凝聚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集中思想、集中意志方面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这就像卞之琳写的诗一样: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我们参与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要让文化走出去还要请进来,要加大文化交流的力度,如果没有一种精神坐标、一个价值定位,很可能会迷失方向。如果没有爱国作为引领、创新作为驱动、包容作为胸怀、厚德作为品格的话,北京这坐城市就很难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中立住脚跟。所以,这四个词具有强力的方向感、鲜明的导向性。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