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是最早懂得文化软实力的地位和作用的国家之一。拿破仑曾经说过,一支笔等于1000支毛瑟枪。法国前文化部长曾经说过:文化和经济是同一场战斗。法国人认为,文化使命可以代替国家武力。[9]1883年法国就建立了法语联盟,在世界各地讲授法语,推广法国文化。从1959年起,法国开始制定“关于在国外扩张和恢复法国文化活动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9-1963),后来又陆续制定了“二五”、“三五”计划等。法国的国际文化交流支出从总数和人均来看都居于世界第一的位置。[10]由此可见法国对发展和运用文化软实力的高度重视。
英国在一战后国际地位下降,面对其他欧洲国家的文化攻势,英国急起直追从1920年起开始制定自己的对外文化政策。20世纪30年代后英国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协调和组织实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扩大英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英国外交部还成立了公众外交总司,积极开展对他国的公众外交,影响他国公众舆论,培养亲英的统治精英,为英国积累了文化软实力。英国还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海外办学,扩大了自身的文化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关乎一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本和韩国在成功实现经济起飞后,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都把建立“文化大国”和树立良好国际形象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早在1979年,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就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口号,认为日本已经进入重视文化的时代。随后各届政府继续实施通过国际交流扩大日本国际影响力的战略。[11]1991年日本外务省制定了针对美、中、加、英、德、法等国的文化外交战略,在政府主导下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对外教育和信息传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韩国政府在金融危机后为了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政府将振兴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政策建立了文化产业专责机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支持韩国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既改善了韩国的国家形象,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2]
(二)将文化视为一种创造财富增加价值的创造性产业,集聚各方力量大力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增强本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传统文化观将文化和产业对立起来,认为文化乃是一种远离市场的艺术,市场和文化格格不入。文化产业的概念将文化生产和消费与市场链接起来,同时对市场提出了趣味性和精致性的文化要求,文化市场化和市场文化化都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文化产业概念强调文化创造财富和文化增加价值,既重视文化的市场化推动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消费,又重视市场文化化的趋势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文化附加值和大力发展“以文化为基础的经济”或创意产业。[13]
美国最早把文化和产业链接起来,重视文化作为一种经济形态的可开发性和市场取向,依靠市场机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从一个文化资源小国而跃升为文化超级大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生产成为美国最富于活力并为美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产业。2000年美国的版权产业产值达到4572 亿美元,占GDP 的10%。2001 年美国文化产品出口达700 亿美元。[14]2002年美国占全球3330亿美元网上交易总额的64%,美国音乐制品占全球音乐市场份额的1/3强,美国2002年游戏产出占全球40%强。[15]美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主要是:投资主体多样,联邦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对文化艺术给予资助,来自公司、基金会和个人的捐助等社会资助数额远远超过各级政府的资助;注重加大科技投入,将高科技成果运用于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中;跨国文化企业实行商业运作并按市场规律经营;重视文化艺术及其管理人才的培养,鼓励优秀文化艺术人才移民美国,从而拥有丰富的文化产业人才;制定《国家艺术及人文事业基金法》,对非营利性文化团体和机构免征所得税减免资助者的税额,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杠杆鼓励各州、各企业集团以及全社会支持文化艺术事业;利用自身的国际政治经济优势支持本国文化商品占领国际市场。[16]
美国的成功经验促使英国、芬兰、荷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的文化政策对文化与产业的链接采取积极的态度。1990年英国率先调整自己的文化战略,提出了建设“创造性的未来”的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战略。1998年英国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明确地提出了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的概念,并要求政府“为支持创意产业而在从业人员的技艺培训、企业财政扶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产品出口方面”做出积极努力。1998年欧盟理事会文化指导委员会确定将建设“创造性的欧洲”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欧洲各国此后都出台了自己的文化政策,积极扶持本国创造性产业培养人们的创造性能力,同时注重发挥私人部门和企业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17]澳大利亚、加拿大的文化政策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来致力于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以英国为例。为扶持文化产业发展,英国采取了如下措施:(1)保护和发展本国文化,提高全民的文化意识和素质;(2)提倡创新,鼓励优秀艺术门类的发展,培养和保护重点人才;(3)加强艺术教育和文化管理专业投入,培养富于创造性、懂经营的人才;(4)发行国家彩票,建立彩票收入拨款机制,投资于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5)积极扩大英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重点支持海外市场开发和文化产品的出口;(6)加强旅游、画廊、博物馆、文化遗产等部门的协调配合。[18]日本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后来居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它的成功经验包括:政府大力支持和发展文化产业,制定相关保护政策,健全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调控文化市场;鼓励企业参与和从事文化体育活动,建立了完备的文化市场体系和网络包括拥有发达的广告业和成熟的经纪公司,积极参与国际或地区文化市场的竞争;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本国文化产业发展。[19]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使得文化价值观在人们消费文化产品的过程中得以广泛传播,从而提高了文化软实力。
(三)重视思想、观念和原则的生产和传播,支持本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思想库的发展,努力使本国成为国际社会新思想、新观念和新原则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思想、观念和原则等价值理念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新思想、新观念和新原则的生产和传播是发展和运用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是生产思想的源泉,思想库是生产政策思想、引领社会思潮的独立的、非营利性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思想库往往被称为发达国家立法、行政和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或媒体权力之外的“第五种权力”。[20]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和思想库的发展水平反映着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水平。思想库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政府的公共政策之间建立起转换的桥梁,通过自身的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而促进公共政策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决策咨询作为一种“智力服务业”二战后在西方发达国家迅速发展起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