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增科:国际社会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4)

何增科:国际社会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4)

(五)实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保障文化公民权,寻求“多样性中的一致性(Unity in Diversity)”,增强国家的内部凝聚力。

不同种族、民族和宗教信仰的人群拥有不同的文化,文化的多样性是一个客观的现实。多样性的文化之间如何和谐相处而非彼此冲突,是那些多种族、多民族、多宗教、多移民国家共同面临的一大挑战。只有制订和实施“与多样性共同生活”(living together with diversity)[28]的多元文化教育政策,承认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提高公民对社会政治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寻求“多样性中的一致性”[29],才能增强拥有多样性文化的国家的内部凝聚力。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欧洲大陆、美国、加拿大、英国以及澳大利亚开始实行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多元文化教育是指在多民族多种文化并存的国家中,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允许和保障各民族文化共同平等发展的文化教育政策。[30]王鉴曾概括出多元文化教育的四种模式[31]:(1)同化主义与多元主义并存的美国模式。同化主义将民族群体的问题归因于没有充分参与美国社会并缺少相应的知识、态度和技能,因此对民族和文化少数群体的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他们获得参与主流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态度和技能。多元主义教育家则认为,教育应该提倡维护少数群体的文化和民族认同,允许和保障各民族文化共同平等地发展。同化主义和多元主义在美国谁也没有压倒对方。(2)以文化嵌合为主导的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模式。加拿大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化相对论者认为,凡文化都应当受到相同的尊重,没有哪一种文化更好一些或更差一些,提倡文化发展的平等性。政府为此实行双语制和平等的多元文化教育以及充满活力的多民族教育,所有少数民族群体共享这种多元文化教育,由此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嵌合的发展路径。(3)满足各少数民族群体文化需要的英国多元文化教育模式。英国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在于保持民族群体间教育成就的均衡,促进民族团结,使英国国内不同少数民族群体间地位平等、财力增长和经济实力均衡。多元文化教育的重心在于满足各少数民族的群体或个体在文化、意识和自我评价方面的需要。英国的多元文化教育模式在协调民族教育与民族经济的关系上先行了一步。(3)与偏见和歧视作斗争的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模式。澳大利亚20世纪70年代后建立了多元文化课程教育发展中心,积极开展多种族教育。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者认为,多元文化主义对于维持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他们提倡承认和接纳移民及其文化允许移民保留自己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同时也主张移民应承认和接受澳大利亚本土民族的生活方式包括法律等。[32]法国、德国、荷兰也将要开始发展多元文化或不同文化人群之间的教育策略,瑞典也采用了平等原则、合作关系和文化选择自由等多元文化教育政策。[33]

多元文化主义及其所寻求的“多样性中的一致性”与文化公民权概念的落实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民族国家经历了一连串的“权利革命”,多元文化主义“经由政治差异而来的政治认同”等诉求在公民权研究中得到了回应,文化公民权的概念应运而生。文化公民权包含三个理论取向:(1)公民权范围的拓展。多元文化公民权在这里包括文化自治权、多重族群权、代议制度中少数族群的特殊代表权。上述权利是对少数族群的一种文化赋权(culture empowerment)。加拿大的文化政策呈现出一种走向多元文化公民权的发展趋势。(2)公民权的深化。这里关注的是经由“参与式公民权”和公共的政治文化的建构来提升公民的文化能力,深化公民权的落实与主体意识。欧盟塑造欧洲公民的努力主要在这个方向上加以努力。[34](3)文化权内涵的发展。目前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已确认的公民文化权有50多种11个范畴,大约包括文化认同权、文化生活接近权、文化发展权、文化再现权等类别。[35]

澳大利亚在实施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保障文化公民权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好。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主义者认识到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是本国现代发展的最佳选择并对于维持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益各级政府、商业部门和工会及民众对于实行这一政策形成了高度的共识并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澳大利亚政府在制定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时,坚持了以下主要原则:平等接近政府服务原则;公平对待所有公民原则;公务员与公民定期交流原则;政府须回应公民需要的责任原则;公民的要求对政府发挥影响的原则;满足公民需要方面的效率原则;公务员就政府服务向公民加以说明或报告的原则。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主义原则建立在文化平等、社会公正、经济平等这三个权利和保障澳大利亚利益的统一、接受澳大利亚的基本准则和组织、尊重他人展示自己的观点和价值的权利等三个义务之上。澳大利亚政府正逐渐在移民、商业、教育、文化、居住条件等众多方面全面实行多元文化主义的民族和文化政策,由此保证了各民族的平等相处和各种文化的多元发展。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法律保障了文化公民权的落实,在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与民主制度的巩固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关系。[36]

应该指出的是多元文化教育与公民教育在许多国家是相辅相成的。在实行多元文化教育的同时,很多国家都很重视在中小学开展公民教育,增强中小学生对本国核心价值观或传统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国家认同。如英国高等教育事务官员比尔·拉德尔2006年5月就曾指出,英国所有学龄青少年都应该接受“英国传统价值观”教育,使他们接受言论自由、宽容、公正、尊重法治等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英国教育大臣阿兰·约翰逊于2007年公布了对青少年进行“英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计划,并将上述内容列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37]将多元文化教育与公民教育相结合,同时培养公民的多元文化意识和公民意识,对创造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做法值得借鉴。

(六)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外文化产品销售、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自身在国际社会的文化影响力。

文化产品对外销售、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是文化价值观对外传播的主要方式。积极主动地开拓海外文化市场、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和对外信息传播是发展和运用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在这方面许多国家都创造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美国重视公众外交,在文化教育交流方面进行大量投入,区分不同受众实施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输出战略,以文化产品输出为载体输出文化价值观,这些做法都有可借鉴之处。[38]英国在海外办学和全球教育培训方面成绩不俗。到2006年,英国大学在世界各地拥有3000多个海外办学项目,参加英国大学海外办学的学生达到20万人,还有50万人为获得英国职业资格而在海外学习。[39]英国英语教学项目出口2003年已经达到103亿英镑。英国还针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教育培训和国际援助项目,通过培养亲英的精英人士进行文化渗透。英国高等教育在吸引海外留学生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所有这些都有效地扩大了英国文化价值观的国际影响力。[40]

法国将文化外交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外文化交流由法国政府或准政府机构推动,彼此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和目标。[41]法国率先提出和倡导“文化多样性”原则,为美国以外各国文化发展争取有利的国际空间。法国在许多国家建立了“法语联盟”等传播法语和法国文化的机构。目前有1040个法语联盟遍布世界五大洲136个国家,拥有学生46万名。法国在全球推广法语和法语文化过程中传播法国文化价值观扩大其国际影响力的做法对其他国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42]

德国在塑造国家形象提高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做法与其他国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独特之处。其独特之处在于通过反思历史重塑国家形象。德国曾有过纳粹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屠杀犹太人的不光彩历史。二战后,德国政府对这段罪恶的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和诚挚的道歉,历届德国政府均坚持正视历史、反省战争、深刻忏悔的态度,从而在国际上赢得了普遍的好感。德国民间也对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使民众提高了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和反省。德国政府将对外文化交流作为本国对外政策的三大支柱之一,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德语教学和公共外交,扩大自身文化影响力。 “德语之声”尽量以客观、中立、平衡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来吸引国外听众。德国的大学和基金会在吸引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方面积极主动,有效地扩大了德国思想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43]

日本在发展文化软实力方面后来居上,其做法和经验值得关注。日本在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形成了政府主导、学界、媒体、产业界和民间力量积极参与、举国共建的格局。日本学术界、产业界与官方合作,共同开展发展日本软实力的政策研究,为日本软实力建设献计献策。日本政府在发展软实力方面努力打造的重点是明确的和一贯的,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重点之一是打造爱好和平的形象。重点之二是突出流行文化,把美食、地方品牌和服装向世界推广。重点之三是输出“酷文化”使日本文化的美学价值为世界所接受和认同。日重点之四是重视文化外交和文化交流。日本的上述做法和经验对于我国发展软实力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44]

韩国在依靠“韩流”提升韩国国家形象方面独树一帜引人注目。韩国在经济起飞基础上于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随后颁布了一系列扶持和振兴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2005年政府决定,以民间为主导推进“韩流”,政府为其开展活动创造便利条件。政府的支持措施包括:设立文化产业研究生院,培养文化产业所需的高级核心人才;成立“韩国文化振兴院”,设立驻外办事处协助推广韩流;加强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大型文化项目建设;采取措施保护著作权;对韩流文化盛行的国家和地区使领馆加派文化官员等。在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韩国的电视剧、电影、游戏等大众流行文化在中国等周边国家形成一种持续的文化热,受到不少国家民众特别是青年人的热捧。韩国在输出文化产品赚取大量外汇的同时,也将“活力韩国”、“文化韩国”、“勤勉、诚实、具有成熟市民意识、团结”的国民形象远播海外。[45]

世界上许多国家根据自身国情特点,在提高自身文化软实力方面创造出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其中不乏我国可以学习和借鉴之处。同时我国在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也在为世界创造出自己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我国也在这一过程中为丰富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消解文化霸权作出自己的贡献。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