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国际新闻报道(4)

摘要:什么外面的人不能理解我们?看看自己,其实我们对外面世界的理解也是相当有限的;国际新闻在美国媒体里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现在发达社会对于自己的关注程度远远高于对外部世界的关注程度;网络、新媒体出现以后,对于任何一家媒体来说都会发现自己的信息员突然之间增加了很多。但是,网络上消息源的增加对于做新闻的人来说也要非常小心,因为有的信息可能是假的。

第一个Twitter新闻写到:“我刚刚看到有一个飞机掉进河里面了,在曼哈顿的河边。”这是从Twitter上发的第一句话新闻,这是第一手目击者透过社交网络跟大家分享的东西。同一时间,另外一个目击者也在Twitter上面发出了他另外一条。不同的目击者可以形成大家对现场正在发生什么事情的很好的信息来源。香港对于网络的应用一向是非常慢的,相对于内地也好,或者相对于国外也好是比较慢的,但最近香港社交网络已经成为香港媒体必不可少的新闻报道来源。

我这里有一张礼宾府的照片,礼宾府是香港特首居住和办公的地方。照片左手边有一些年轻人在那里假装着摆姿势拍照,大家可以看到同样位置坐着的是香港的特首、主席。当这些年轻人把照片贴到Facebook的时候,有眼尖的网友发现这个背景是如此的熟悉,后有人找了礼宾府公开的照片进行对比,就发现有一群年轻人跑到礼宾府里玩乐,他们不单单是假装接见,他们还去烧烤。这是网络上大家感到好奇的事件。有传统媒体跟进,去特区政府进行查询,特区政府给的回应是礼宾府工作人员趁着特首夫妇外出公干的期间把自己的亲戚带进了礼宾府,享受了一下烧烤和礼宾府参观的过程。媒体跟进产生两个疑问:第一个是安保的问题,如果只要认识里面的一个工作人员,这些亲戚朋友们不需要经过一定安全的过滤措施就可以进入的话,那么礼宾府的安全性有问题;另外一点是关于纳税人的资源,因为礼宾府是纳税人出钱养着的地方,管理不善会导致被滥用的问题。这个事件后来炒了好几天,最后的结果是政府道歉。跟所有网络事件热点一样,过了几天大家就忘记了,大家的注意力转到下面一个事情了,这样的状态在内地和香港的趋势是很接近的。

我们刚才讲了,所有的英文社交媒体在中国都有一个对应方。通过微博进行新闻报道,扮演第一个报料人,甚至直播新闻事件进展,记得是在舟曲泥石流事件的时候。一位网友发了一条微博,被转发了5000多次。后来,很多媒体对他进行了采访,后来有人还快递了一部手机给他,希望他在现场不断为大家发送微博!他第一个在微博上发布信息,当时他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告诉大家“电也没有了,水也没有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谁来救我。”当他拿到手机有意识做现场报道的时候,他已经完全承担了记者的功能,他会跑到救援现场拍张照,发微博,跑到救援物资现场那里发一下微博。

但是,网络上消息源的增加对于我们做新闻的来说也要非常的小心。这是因为有的时候信息有可能是假的。我这里有一张他信在巴黎LV买包的照片,他这张照片是政府向红衫军开枪的一天发的。他信曾对他的支持者说,只要政府一开枪就一定会回来。这张照片被反红衫军的人放在自己的网站上作为大标题,意思是他信言而无信。当时我对这张照片是不是放到自己发布的新闻里感到非常犹豫,因为有党派之间的冲突的问题,你就得停下来想一想,有的时候所看到的信源是不是会被别人利用的工具,在红衫军的事件里发生过很多类似事情。我在街头采访,会有红衫军过来给我看很多死尸的照片,说这是军队开枪了,死了这么多人了。有人觉得用也无所谓,因为是红衫军的人给我看。但这种没有确定信息来源的信息,如果用到真正的新闻报道里面,真的可能会造成误导或者使大家对局势有不正确的判断。我们对此非常小心,结果一天之后军方就指出这张照片是两年前在泰缅边境战斗的时候死亡士兵的照片。确定了这些消息来源后我们才会把一些镜头、图片放到我们的新闻报道中。说老实话,国际新闻有没有这张照片对你了解泰国红衫军和泰国局势是不是那么重要呢?我觉得有帮助,因为会让你意识到事件的复杂性,他信在里面扮演的复杂角色。

很多事情不能太着急,太着急会成为栽赃别人的一条新闻。虽然这个栽赃对你不会有任何后果,因为被栽赃的人跟你没有太多的关系,也不会来跟你讨一个公道,这就是在做国际新闻的时候有些人可以随意的原因。钓鱼岛中国渔船被撞事件发生以后,中国媒体发出去一张照片,从这张图片完全可以看到渔船是被日本的船只拦腰右撞,撞了一次又一次,受众产生很大的愤慨,为什么撞了我们还要抓我们?但在事件发生后日本也公布了他们的船只受损害部位的照片,包括录像也在网络上公开出来。我想告诉大家,如果我们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不准确,或者只代表一方说法,而没有另外一方说法的话,你可能会被这样的事情决定你的情绪,由此决定接下来站在谁一边,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说到非洲,很多人说,没有想到利比亚撤侨约4万人,那么小的国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中国人在那里?从2010年开始,西方媒体包括非洲媒体谈论中国的时候用了一个词,叫新殖民主义。大家会非常愤慨也非常难以接受,我们哪里去殖民别人了?非洲跟我们那么遥远,我们跟非洲没有太直接的关系。至少从人数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对方有这样的担心,有的时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最近去了南非隔壁的博茨瓦纳,一个不到200万人的小国家就有2万多中国人。在首都走两步就能见到中国人、中国人开的超市、中国人开的餐厅,如果去中国人小商品城给你的震撼就更大了。这个城市就那么大,但是小商品城很巨大,是个城中城的建筑。所有这一切从在当地生活的人或者其他的外国人来看的话,我们撇开政治的因素,从人数角度看,他们会产生一些担心。这些担心确实存在。

我觉得不需要去害怕人家说我们是新殖民主义,最正面的做法是先听听外界的这种看法,我们要做的只是说我们这些人到那里是干什么的。但是我们怎么样看待在非洲的中国人呢?中国媒体的报道并不多,有西方媒体的报道被中国媒体批评说在诬蔑或者丑化负面形象。英国一家媒体有一份报道说,很多中国人在非洲找到当地人做女朋友,生了孩子就把她们扔在当地自己就走了。我自己去非洲,遇到在当地的一些中国人,发现这样的事情是存在的,同时发现也有留在当地的中国人建孤儿院来接济这些被留下来的不知道自己爸爸、妈妈在哪里的孩子。有一些非洲国家已经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对于外国企业的员工在这种问题上应该怎么样处理,也已经制订了严格的规则。

很多时候我们会很在意别人怎么看我们,但我们却有很强烈的抵抗情绪,我们这种抵抗情绪的底气在哪里?我们是不是很完整的了解了事实。我一直觉得做国际新闻报道的时候,尤其这些国际新闻报道和中国人有直接关系的时候,我们有责任展示给大家尽量多的层面。

应该怎么样来做国际新闻?怎么样负责任地来做?不是只告诉大家好的或者不好的,就像我们报道其他的国家也是一样,不是只告诉受众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好像美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果亲自跑到美国看的时候你会发现美国人的生活跟危机发生前好像没有太大不同,可能有的朋友失业了,但是会拿到1—2年失业补贴,他还可以很从容地生活,再去找另外一份工作;也有朋友确实有担心,刚刚买完房子就发现这份工作不保了,但没有想象中那么绝望的样子,因为他还是有很多其他方式帮助他度过难关,只不过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降低了。

用平常一点的心态,用讲清楚事实的心态做国际新闻,对于我们了解外面的世界,也对于我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怎么看我们会带来非常有用的帮助。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编辑:凌洁)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