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泄密
精益求精的产品品质以及高度保密的公司文化,已成为苹果公司除乔布斯以外的另一标签。《华尔街日报》曾透露说,苹果公司用巨额惩罚措施来要求供应商签署保密合同。
代工厂所有人员都会被要求签订“保密协议”,从产品图纸到人员管控流程,都不能有丝毫泄露。特别是产品外观—这是乔布斯和苹果视为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
两年前,富士康观澜科技园在交货过程中丢失了一部iPhone4样机,公司上下顿时紧张起来。负责交接样机的孙丹勇被怀疑偷窃样机,安保处多次对他进行询问并且搜查住处,最终孙因压力过大从12楼的宿舍上一跃而下,时年25岁。
据以往媒体的披露,富士康内部等级制度森严,新干班成员在下生产线实习时,会像作业员一样地被主管“检阅”,安管人员下班时的安检举动,让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难以接受。只要报警器有响声就不能通过。一次,一个女孩子走了两次都响,最后查明原因是胸衣带上有金属纽扣。另外,富士康员工配有门卡—每张门卡只能打开自己所属项目的门禁。
产品的外观被苹果视为“Top Secret”确实也在情理之中。但苹果代工厂产生的环境污染也被苹果以“这些污染也会涵盖商业秘密”为由,不进行供应商名单披露,并拒绝NGO的监督。
每一部手机的成品都是绿色无污染的,但整个生产过程中,手机某些部件却可能对环境产生巨大的污染。比如带铝壳的手机中使用到的铝粉,可能会引发爆炸并产生粉尘污染。
美国当地时间2011年10月31日,北京时间11月1日,马军在苹果总部与数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苹果高管进行了5个小时谈判,这距离马军第一次向苹果总部发送污染提示信时隔一年半。
2011年1月,马军发布“苹果的另一面”的污染报告,报告中列举了11件代工厂工人受到有毒材料侵害而导致重病的案例。其中有一些被鉴定为“职业伤残十级”的工人最终拿到了8、9万元的赔偿。“这些病人的住院费都出自社保,大量的钱最后是我们纳税人出的。”马军说。对于1月份的报告,苹果八个月都未做出回应。
因此,去年10月31日的会谈可以称为一个“突破”,此时距乔布斯离开人世近一个月。在会谈中,苹果公司高管认为这份报告对他们来说是一个wake up(警醒),在此之前,他们对劳工问题有所认识,也做出相应努力。但苹果对于环境问题缺乏了解,相应的经验与能力也不?足。
至此,苹果做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包括聘用了一个独立的机构对15家代工厂进行审核,在审核中如发现问题便会给予代工厂时间表责令其解决。同时,苹果已经准备付酬超过1亿元人民币解决相关问题。
不过,一个原则性问题上,马军无法与苹果达成一致,“我们双方有一个很大的争论,那就是污染这些是不是商业秘密,苹果只愿意做一个统计学上的介绍。但不愿意对公众去说明他们怎么整改;不愿意让他们的代工厂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他们希望就是环保组织尊重他们的保密。”
诚然,IT代工厂的污染现象并非只有苹果一家,而员工身体受到的伤害,以及土地受到的污染,和重金属对水的污染,这些都是不可逆的。但包括诺基亚(微博)、飞利浦等公司都公开地积极推动污染问题的改进。
“如果苹果只重视产品价格,每次把定价压得非常狠,就会诱导这些供应商去降低环境标准。”马军回国后,苹果对此事件无更进一步的沟通。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苹果的驻厂工程师对于产品的监控只到质量问题就止步了,同时,苹果还坚守保密文化不开放代工厂的相关信息,那么所有改进措施都将成为隔靴搔痒;苹果筹备的1亿元人民币对于代工厂实质性的解决问题来说,也犹如落入大海的一滴水—连一丝涟漪都看不见。
(本文原题为苹果中国代工厂调查:光环背后艰难生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