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官员典范:“小女子”吴仪(3)

女性官员典范:“小女子”吴仪(3)

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

1992年8月的一个黄昏。吴仪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考察,在阿姆尔湾的一个阳台上,《俄罗斯早报》记者安·普列亚欣问吴仪,如果独自一人落在荒岛上,首先会做什么?

吴仪的答案是:垦荒,为自己创造生存条件。

就在此次接受采访时,吴仪第一次公开声称自己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国家强大,是实干出来的,不是空想出来的。”

她对于现实主义的履行便是崇尚实干。她形容自己第一是肯干,第二是干一行,学一行,爱一行。她常说,“人前的潇洒是用人后的艰辛劳动换来的。”

1967年的北京东方红炼油厂(后改名为燕山石油化工公司),连个村庄都没有。不满30岁的吴仪以技术员的身份,坐着一辆212吉普车来到这里。她打眼儿放炮,开着推土机拓荒;她在机器轰鸣的常减压车间里当过司泵工,在一次事故中,她被气浪弹飞出去。

吴仪即使在1983年担任燕化的副经理后,办公室里也长年放着一张单人床,挂着一件军大衣,一发生异常,披着大衣就往现场跑。连她自己都戏称,自己的家是便携式的。

1988年就任北京市副市长伊始,她给自己定下了第一年不出国、不休假的纪律,利用一切时间深入工厂、公司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

吴仪还索性在市政府的办公室用一扇屏风隔了一小块地方,屏风背后放一张小床,她每天工作到深夜后,就在小床上睡一觉。

“一叶孤舟在人生的汪洋大海里漂浮,要善于找到自己心理上的平衡点。一旦找到了,别人就不能动摇我。我比较顽强,要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不能让舆论左右我。一个单身的女人,没有这一条,很难坚持下去。”后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吴仪如此讲述自己当时的内心。

另一个关于吴仪“专列”的故事,更能体现她的实干。1996年夏天,吴仪曾跟随专供香港运送生猪的“三趟快车”从武汉到香港,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之身,在满车的异味和闷热中呆了十多个小时。

但,从青年时期开始,吴仪的身上便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

年轻时的吴仪,是一个“文学青年”。尤其对苏联文学情有独钟,以至于一部关于石油工人铺设西伯利亚输油管线的小说《远离莫斯科的地方》,决定了她对专业的选择———一辈子干石油工业。随后,苏联电影《曙光照耀着莫斯科》里那位精明强干的女厂长,又成为她刻意追求的楷模。

理想主义甚至影响到了她的婚姻。吴仪一直未婚,她曾这样解释,说自己当年看苏联小说太多了,把爱情过于理想化了,因而错过了婚姻。

初到燕化的几年,吴仪还和一批复转来燕化工作的单身军人,组织了个“光杆”俱乐部,大家推举吴仪为“司令”,开展一些业余活动。但没过多久,她的“手下”纷纷成家,吴仪就真的成了“光杆司令。”

“生活没有赋予我这个机会,既然已经这样安排了,就不必勉强,一切顺其自然吧。”吴仪说。

甚至,吴仪连最后的归属都已经确定了。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组织联络部10多年前组织编写的《今日女部长》一书中提及,吴仪曾经说,百年之后,她的骨灰就撒在燕化城背靠着的猫耳朵山上,永远与燕化相伴。

“小女子”与“杀伐气”

吴仪常称自己是“小女子”,挂在嘴边的话是“小女子豁出去了”、“小女子有泪不轻弹”、“小女子不在乎这个”。

在新华社的一些报道中,这名“小女子”的确经常因为视察中遭遇弱势群体而落泪。

最近几年,几个侄女陪吴仪住。她像一般的姑姑一样,张罗着给每个侄女找对象,并告诫她们,“别学姑姑的样子。”

吴仪喜欢K歌,听过她演唱的人都说她具备专业水准,尤其是一首美声唱法的《潇洒走一回》。

吴仪也很“现代”,平时会用手机收发短信。

吴仪喜欢细腻的文字,在她的公文包里,《散文》、《读者》这些杂志和机密文件放在一起。

但是,这个“小女子”却在工作上充满着杀伐之气。

老师林世洪告诉记者,吴仪在燕化的办公室,原来想要一幅宁静明快的油画,但是画家却拿来了一幅暴风雨中的橡树,说这最适合她的性格。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吴仪参加某商报的创刊十周年大会。台上一位领导代表党组正在发言,台下却一片喧嚣。本不准备讲话的吴仪,移过麦克风,抬高声音说:“这样糟糕的会场秩序,这是对作报告人的不尊重,也是对你们自己的不尊重。”台下顿时鸦雀无声,吴仪仍然不留情面,“一个报社如此自由散漫,怎么能够办好报纸?”

1991年4月,吴仪步入东长安街2号的大门担任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但没过多久,吴仪对几个权力部门的尖刻点名批评,“使很多干部难以承受”,有司长将状告到当时的外经贸部部长、党组书记李岚清那里。但李岚清支持了吴仪。

1999年,中央查办远华走私案,吴仪是中央高层负责人之一,案件开审前,她代表中央表示,“不要怕丑,要全部审,一个也不能少,不能漏。先由高级官员开始,要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全世界,共产党是动真格的。”

实际上,媒体所报道的吴仪的“杀伐之风”更多发生在她同国外的商贸谈判上。

1991年底,吴仪参加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在谈判桌上,美国人开场白便是:“我们是在和小偷谈判。”面对对方的挑衅,吴仪毫不留情地顶了回去:“我们是在和强盗谈判,请看你们博物馆里的展品,有多少是从中国抢来的。”

《文汇报》的报道叙述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的一个小插曲:在闭幕式上,吴仪与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一道步入会场,但不知怎么的,保尔森大步跨上讲台,几乎把吴仪甩在两米之外,气氛有点紧张,但吴仪不慌不忙。当她走到讲台前,突然指着讲台下的脚垫说:“这么高啊。”然后笑了笑,站了上去。

后来,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分析,“垫子太高”是一语双关,恰好暗示美国不要指望中国做过多让步,但她吴仪从容站了上去,又说明中国愿意处理中美的复杂问题。

和吴仪交锋过的对手,都感受到了她有礼有节的“气场”。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说,“她十分强硬,但也通情达理”;而纽约州联邦参议员舒默称,吴仪不是容易对付的人,是“真正的人物”。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