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淇:疏解“首堵”困局(2)

刘淇:疏解“首堵”困局(2)

规划补账

北京几年前曾出台过卫星城规划,但事实发展证明,只要北京不改变摊大饼式的功能集中发展路线,卫星城永远就等同于生活配套的“睡城”。北京市规委主任黄艳对此表示,北京“十五”期间的一个教训,就是新城没有配置好。

事实上,不管是人口膨胀还是交通拥堵,最根本的症结在于北京市城市规划的不合理,导致功能过于集中在中心城区。尽管2004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就提了城市功能向外疏散,但效果并不好,甚至导致了“睡城”和“空城”的产生。

在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陆杰华看来,通州、亦庄几座新城人口已经饱和,但其承接中心区人口数量太少,并没有真正起到疏解作用。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新城区严重缺乏学校、医院等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资源,这也增加了中心城区向新城区外迁的难度。

在北京的“十二五”规划中,要实现“一业一城”。就是既要避免通州这样有城无业的“睡城”,也要避免亦庄这样有业无城的“空城”。在治堵方案中也提及,要做到“就近就业”,而想实现“就近就业”必须将产业规划到新城发展中去。

这些因规划而欠下的账,在2011年得到了恶补。

春节前夕,通州区首家五星级影城开业,而去年,亦庄新城刚刚结束辖区内没有五星级影院的历史。北京有关部门称,新建五星级影院集中在五环外。文娱、医疗等这些最基本的生活配套正是此前导致通州等新城成为“睡城”的重要原因。

2011年年底前,北京市启动了医疗资源的重新规划布局。考虑到城市发展、人口外迁等多重因素,医疗资源规划方案将每5年调整一次。

交通治堵方面,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官员透露,建设微循环道路、提高路网通行能力是北京综合治堵的重要措施之一。过去的2011年,北京确定了47个微循环道路建设项目,总投资约33亿元,其中市政府给予专项资金补助10亿元。

但显然,这样的补账依然不够。

京冀互动

除了规划补账,北京的功能疏解困局还有另一种思路,就是真正推进多年来的京津冀一体化。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栋生说,未来的首都经济圈必然是一个以北京为核心的都市圈,而北京的周边就是一圈大大小小的卫星城。

专家和媒体一致认为,河北省是北京功能疏解困局的最好帮手之一。

北京市规委主任黄艳在2012年北京“两会”期间透露,在首都第二机场建设的推动下,京津冀都市圈建设将于年内正式全面启动。为了真正实现以业带城,避免出现“睡城的现象”,北京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合作对接将先于人口疏散进行。

她称,自首都经济圈概念提出来之后,从2011年年初开始,北京规划部门已与河北省政府、部分城市地方政府、天津市政府频繁“碰头”,共同规划京津冀城市群。

河北方面在国务院提出首都经济圈概念之后,信心满满地提出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概念,以承接北京的人口和产业转移。长期以来处在北京“灯下黑”状态的河北省,原本寄望北京能真正开始对河北进行反哺。

但很快发现,北京对河北的主动对接不仅冷淡,北京的反哺依然“内外有别”。

在河北提出建设京东、京南、京北三座新城承接北京人口时,北京方面将重点放在了自己区域内的卫星城建设上。在交通方面,燕郊等地与北京的连接已从轻轨改为了城际铁路,而北京平谷区虽比燕郊距离北京更远,所规划的依然是轻轨。

这种“内外有别”背后是利益分配问题。清华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施祖麟称,GDP考核、财权分配等问题是阻碍京津冀区域合作的深层次矛盾。“如何打破行政的藩篱,是最重要的问题。”

但行政区划的思维依然在作怪。2011年,首都第二机场的建设提上日程。而根据本报记者的了解,因首都第二机场横跨北京大兴区和河北省固安县的地界,北京方面曾试图将固安县划入北京管辖,但河北省方面显然不愿答应。

这一小事件反映的,同样是京津冀一体化背后的行政区划“幽灵”。这一难题不解,北京的疏解困局就仍将持续。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