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宏观经济走向(2)

摘要:中国经济运行中需要注意五个问题:一是需求结构难调整,短期内消费率难有大的上升。二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困难。三是地方债务和资金体外套利导致金融风险上升。四是通货膨胀的不可控因素较多。五是以征地拆迁、食品安全、维权事件为代表的社会矛盾在增加。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的融合将改变下一步的产业革命浪潮,谁掌握这次产业革命技术的浪潮谁就会崛起。

我们的经验是,像中国这种国家的小口径货币M1的增长如果降到两位数,就表明经济开始紧缩。市场的资金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面就会减少。为什么2011年中国的股市向下走,就是资金需求面减少。其次,是看存款。2011年人民币存款增加大幅度减少。2009年、2010年大概每月增加存款一万亿,2011年平均每个月存款只增加七千亿,而10月份当月存款减少六千多亿,11月份当月存款少增加三千多亿。存款少增加,就是老百姓不存款了,企业不存款了。往年凡是存款少增加、存款负增长的,股市都上涨快。2011年出现一个奇怪现象,存款负增长,存款减少,股市也下降。当前存款减少是由金融机构造成的,金融机构搞体外循环,搞理财,搞信托投资,暗地里跟民间金融机构结合起来放贷,导致存款减少。近四个月国有四大银行的存款都是负增加,但他们的理财、信托投资、放贷在增加。这些都游离于政府监控之外。

从2008年1月份以来的中国贷款曲线图来看,增长最快的是2008年11月份以后,2009年1月份、6月份这个期间特别高,平均每月向外放贷1万亿。中间还有一个小高峰是2010年的1月份、2月份两个月放贷1.9万亿,此后向外贷款不断减少。2011年9月份放贷4600亿,10月份放贷5800亿,11月份放贷5600亿。从贷款增加看,中国的货币政策也是紧缩的。

从以上几个因素判断,中国的经济形势目前是紧缩型。

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分析

我认为,至少2012年中国的经济仍然会继续从高位向下走。有四个因素需要考虑。

第一个因素,需求减少、供给替代、成本提高、利润下降导致出口下降。

在外需上,发达国家进一步减少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减弱,世界经济的二次衰退风险加大,导致中国的外需萎缩,出口减速。第一,发达国家公共支付减少。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和财政赤字导致这些发达国家政府纷纷压缩公共支出,使得政府的购买力下降。政府购买力下降影响很广,政府消费一下降,购买发展中国家劳密产品的动力就减弱。同时,政府公共支出下降导致政府会压缩对老百姓的支出,降低公务员的工资,延长养老金的支付,这些都会导致老百姓减少消费。第二,降低消费率,提高储蓄率。由于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下降,导致这些发达国家居民最近出现一个趋向——提高家庭储蓄率。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借债消费,出现了去杠杆化。老百姓降低消费率,提高储蓄率,把钱存起来了,对日用消费品的需求就会减弱。而中国40%的出口产品面向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地区,所以他们压缩消费,减少需求,肯定影响中国的出口。

发展中国家利用自身各种优势正在替代中国的供给。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向中国人学习,印尼、越南、印度、斯里兰卡、洪都拉斯包括埃塞俄比亚都在搞园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中国相比,他们的工资低,土地不要钱,环境污染不收费,生产成本比中国低多了,而且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超过了国内的消费需求,因此也要谋求出口。

10年前中国替代亚洲四小龙,占领了美国市场。10年以后,这些发展中国家要替代中国,占领美国市场。过去到处是中国制造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举个例子,在2009年以前耐克公司50%以上的货源来自中国,2010年37%的货源是由越南供给,有34%的货源是中国供给的,下降了将近20个点,这种趋势还在蔓延。有人说中国地大物博,东方不亮西方亮,沿海地区劳动成本提高了,向西部地区转移。但是,向西部地区转移也没有国外的优势大,全国各地的工资差得不多,青海比北京低一点,但也不会低到哪儿去,转向青海还不如转向越南,不如转向埃塞俄比亚。

劳动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我国这两年劳动工资上升得非常快。2010年31个省调高最低工资标准,2011年21个省又调高,2012年还要调。劳动工资上调导致生产成本上升。2009年以来中国劳动工资平均上涨了40%以上。工资上涨对个人是有利的,但对传统密集型产业是不利的。中国到了工资上升的快速增长阶段,像当年的韩国、日本都是这样,一个国家从上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阶段的10年期间工资增长速度最快。

中国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利润空间大概是5%,但是2009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幅度非常快,导致制造业的利润增长空间非常小。2009年12月31日10.2元人民币兑1欧元,到2011年12月19日人民币兑欧元中间价已经升到了8.24,升值24%。向欧洲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有利润吗?我们可以扛一年、两年,能扛三年、四年吗?

再看美元,2010年6月19日中国外汇紧盯美元改为一揽子货币后,到2011年12月19日人民币兑美元已经从6.827上升到6.33,上升将近7.85%。人民币兑外币是一个长期升值的趋势,在近期内不会出现趋势性的贬值。即使贬值,也是短期行为。最近,人民币兑外币连续九跌停,这是受短期因素影响。因为世界许多人看低中国经济,认为中国经济要硬着陆。另外,外国经济不景气,他们把钱抽回去救急了,导致短期贬值。

长期来看,世界将来会有三大储备货币。第一是美元;第二是欧元;第三是人民币。人民币最终会变成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从这看中国的人民币还是要升值,我们现在是外贸长期出超,出超就意味着币值估高了,所以人民币升值是长期的。

第二个因素,货币形成的信贷紧缩环境将会抑制经济增长。从2010年1月份以来中国连续对经济运行采取一种紧缩政策。第一,公开市场连续收缩货币,货币是投的少,收的多。第二,从1月18日以后12次调高准备金率,每次调高0.5个点,使得中国的银行每存款一个单位的货币必须上交给央行的钱从15.5%上升到21.5%。第二,2010年10月20日到2011年7月7号连续五次调高存贷款利率,使得中国的存贷款利率不断上升。这也是紧缩的表现。第三,9月5日到9月15日中央银行又规定各大金融机构内部的存款准备金也要上交央行,这相当于三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1.5个点。我认为,20101月份以来中国相当于调高了15次准备金率、5次利率,当前这种连续紧缩对经济增长已经带来了一个明显的效应,就像把经济运行中的血液抽了一部分,经济已经形成了适度收缩的环境。虽然,12月5日全国金融机构下调了0.5个准备金率。但是15次上调,目前一次下调不足以解决流通中的资金短缺问题,所以经济还得向下走。

第三个因素,201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要让房地产价格回归到合理水平。房地产调控政策就是要抑制投机需求,抑制投机性的投资性需求。需求下来了,价格就下来了。2011年9月份,全国70个监测大中城市有17个城市房价下降。10月份70个城市中34个下降。到11月份70个城市有49个下降,下降的城市越来越多。当前中国的房价已经处于从上到下的拐点,有些城市处于负增长。大家要关注房价,卖的时候要慎重,买的时候可以积极考虑。

从短期看,当前房价下降是宏观调控的作用,与市场无关。当前的房地产下降完全是政府宏观调控有意地让它下调,目的是在货币超经济发行下把房地产的泡沫挤出一部分来,防止由房地产泡沫引起中国的经济泡沫。但从长期看,市场力量比较大,中国房地产的潜在需求很旺盛。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四次调控房价,从完成的实践经验看,前三次调控都是房价高,调、压、打,一放松,又超过了原点。中国的房价上涨有一个合理因素——城市化。中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城市化阶段,在城市化推进阶段中,人多地少,用于城镇房地产开发的土地资源非常稀缺。根据国际经验,凡是加快推进城镇化、人多地少的国家或地区,城镇房地产价格上涨都比较快,而且最终他们的房价水平都非常高,高于美欧国家,像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都是这样。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房地产价格在城镇里面上涨是必然的。中国这种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过程至少还有20年的时间。

目前全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49.95%,而且目前中国6.7亿城镇人口里有1.5亿是农民工,这些人没有真正进城,他们在城里只是打工、赚钱,买不起房子。扣除这一部分,中国城镇化人口比重只有40%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城镇人口必须达到70%,所以从40%到70%,要完成30个点的城镇化任务,就意味着未来要有5亿人成为城市人口,我国城市人口将达到10亿。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