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4)

摘要:未来论掌握了以下三个平台,谁就会在IT产业占到主导权:一是云计算的平台,二是端的平台,三是基于和跨越“云+端”上面的应用的平台。要有使命感,乔布斯、盖茨和别人在一块,从来不谈商业模式,不谈能卖多少台机器,谈的更多的是我这个东西怎么能让大家喜欢,它能解决什么问题。

对于云计算,我觉得我们国家要制定一个战略,制定出一些新的部署计划。云计算是IT产业发展的趋势,是新的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的神经中枢和引擎,应尽早部署制定。对此我提了四个建议。

其一,建议企业和政府共同投入建立基金。其二,要积极的参与全球的云计算的标准的制定。云计算的标准、产业规划应该是全球开放的。如果封闭起来,是很难把这个产业做大的。影响整个云计算的技术开放方式应该是参与并且领导国际的标准。其三,建立研发的科研团队。其四是自然用户界面。

计算机最难的、也是最难突破的部分,往往是自然用户界面。在通讯方面有1G、2G、3G,在计算机方面是不分的。在每一次给计算机定义的时候,往往要附这个界面。早期的PC用的是文字性的输入,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图形用户界面产生。现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自然界面。计算机的图形不仅仅是坐标而且是语音、手势,是表情。用户界面最高的境界是没有用户界面,个人就是用户界面。大家最近看到一些产品,iPhone、iPad,它们都充分利用了多点的触摸。人在游戏机前自由的去运动,计算机用视频可以捕捉所有的信息:我的坐标,我的表情,我的语音等整个的运动。这是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可以用在手机上面、电脑上面、电视上面,可以彻底改变我们以后的沟通方式。

所以我认为,这是我自己看到的最大的技术方面的突破。这种效果可能在以后的5年甚至10年才会看得出来,可能所产生的效果比我们过去看到的很多东西都要大,可能会有和图形用户界面、云计算同样大的影响力。

信息产业中的管理科学

有一本书可能很多人都读过,叫《基业长青》。其中讲到一个好的公司,一定要经过三个考验。首先,要跨越时间。它的标准是50年。可能这对中国太久了,我们改革开放才30年。他是讲美国,美国有300年的历史,如果一个公司50年了还能存在、还在发展,像GE、IBM这样的公司,才叫跨越时间的考验。微软还算不上,因为微软现在才30多年。第二,要跨越不同的领导人。不仅仅是创始人,而是换一个领导人、换一个CEO、换一个董事长,还可以同样的成功。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对于亚洲国家的企业。一些家族企业,包括台湾、中国大陆都有这样的问题。比如台积电的老总已经80多岁了,退休了五年发现公司运转不行,80多岁又回来执掌公司。现在中国大陆很多公司都有同样的问题,创始人想休息了或者年纪大了想交班的时候,找不着接班人。所以一个好的企业,像IBM、GE这样的企业,大家往往都不知道谁是CEO,但是它还可以同样的成功。第三,要跨越不同的产品线。一个企业往往开始时有个很聪明的创始人,用一个好的主意做成了一件产品,可以做得相当好。但是当产品产业方面发生变化的时候,没有能够进入新的产品或新的产业。很多企业都是遇到这样的困难,最后就无法生存了。

最佳领导人是把物质和智慧结合到一块。首先,领导要有智慧、诚信、信誉,对员工、客户要仁慈,有勇气,还要有决定力。然后,要有一个法律管理体系。我比较佩服的一个领导人是GE公司原来的CEO杰克·韦尔奇。他讲“人才是4E+P”。第一个E是一种积极的能量。就是作为一个员工也好、一个领导人也好,你自己要对你做的事很喜欢,有正面的能量。第二个E是别人。不仅自己要很兴奋,还要使整个的团队很兴奋,也就是要能影响别人。正面的能量往往是可以传染的。第三个E是竞争力。一个人在企业里面,一定要明白我到底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我到底能给这个团队带来什么样的价值。第四个E是执行力。在这方面他特别强调“停止一件事情的能力”。因为在企业里面,往往开始一件事很容易,但是停止一件事情却很困难。最后一个P就是激情,这个最重要。没有激情,前面那四点都没有任何的用处。

另外,还有很多的理论家讲到领导力的问题。《优秀到卓越》这本书介绍了五种老总,分别展示了五个不同层次的领导力。第一层,个人要有很高的智慧和技能。第二层,要能够影响到别人。第三层,作为一个管理者,不仅自己做得好又能影响别人,还可以分配资源和管理人。第四层,领导者要有远见,要有战略。第五层是最难做到的,是属于一种魅力,要能够成为公司的灵魂,能有一种宗教性的吸引力。比如像乔布斯、盖茨这样的人。我认为这种能力往往是无法培养的,可能有天生的成份。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