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之路:印度“象”变印度“虎”?(2)

转型之路:印度“象”变印度“虎”?(2)

专访印度计划委员会委员阿伦·迈拉

想要在新德里部委林立的大街上找到计划委员会并不容易,那座红色的矮楼看起来丝毫没有反映出这个部门的要害地位。出人意料的是,租来的采访车竟然可以自由出入大门,并没有警卫盘查,只是在进入办公楼时例行地安全检查了一番,而楼内部的简单装修在多年失修下竟显得有些寒酸。

印度计划委员会是该国经济政策制定最重要的部门,由首任总理尼赫鲁创立于1950年,此后历任总理兼任主席,其制定的五年发展计划是印度经济政策的纲领性文件。虽然1991年印度实施了自由化的经济改革,但这一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部门却保留至今。本届委员会由总理辛格任主席,一名副主席、一名部长以及八位委员组成常规领导团队。今年,它将推出印度第12个五年计划。

阿伦·迈拉(Arun Maira)是八位委员中负责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旅游业政策的委员。与其欧式长相相符的是,迈拉先生此前一直在企业部门工作,曾在塔塔集团、帕特尼电脑系统公司以及波士顿咨询公司担任要职,直到2009年,辛格邀请其加入计划委员会。

我们的采访约定在当地时间一个周五傍晚,年近七旬的迈拉先生已经工作了整整一天,但略带疲惫的他依然思维敏捷,侃侃而谈。作为印度官方在世界经济论坛的主要发言人,他深谙记者的提问方式,擅长给出思维缜密、巧妙迂回而不乏诚意的答案,我们就印度经济结构转型、中印经济竞合以及投资关系展开了对话。

不担心中期增长率保8

经济观察报:2011年10月印度央行再次上调关键利率25个基点,而卢比在几周之内下跌了16%,高利率以及卢比贬值对于印度经济的影响如何?

阿伦·迈拉:通胀的威胁是首位的,所以印度储备银行通过增加利率来减少产品生产到消费者中间的价差;而政府则致力于保证食品及其他商品的供给增长高于需求增长,于是就会形成一个循环——为了增加供给,需要有更多投资,而更多投资则要求更多的钱,所以要让钱更便宜,政府就要在上调利率来立减通胀和增加投资保证供求之间寻找平衡。好在2011年印度粮食产量不错,食品通胀已有所减缓,而在工业制造品方面,投资已就位,通过提高效率,我们能获得更多产量。有人担心2011年流入制造业和非食品产业的投资不如以往,但我认为制造业中投资增速放缓只是“悲观主义者”的看法,那些投资还在那里,并没有流向别的地方。

接下来的几个月会发生两件事,一是通胀的下降,二是悲观情绪的逆转。至于投资,印度对于投资者而言是一个很好的目的地,不要低估这种吸引力。

最近几周汇率突然继续下跌,从1美元兑45卢比下跌到1美元兑54卢比。事实上,任何突发事件通常会引起两种后续影响,一是该事件带来的实际混乱,二是人们对该事件的恐惧。我认为现在,市场看到了很多人对汇率急降的“恐惧”本身,而并没有产生实际混乱。

经济观察报:辛格总理此前在采访中称政府将会不遗余力确保2011财年GDP增长率在7.5%。您怎样看印度中长期的增长趋势,会保持8%-9%的增速吗?

阿伦·迈拉:我对印度经济中期增速保持8%左右的增长并不担心,但我更愿意关注是否均衡增长。我们要确保人们能够更多参与到经济增长中来,即使有时这会减缓整体增长速率。

我认为印度经济的增长模式正在变得越来越好。未来五年我们会致力于确保更多的印度人受益于经济增长。我知道在中国,人们谈论的是由东到西的区域性增长,建立更多企业,创造更多工作机会。而印度不是区域性的问题,而是全国性的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现代化、工业化的企业来吸收更多就业。诚然各个部门的增长都很重要,但我们更需要中小型企业和制造业的增长。制造业一直是印度经济增长的薄弱环节。

经济观察报:欧美现在的经济危机对于印度经济有何影响?

阿伦·迈拉:印度并非像中国那样是一个出口主导的经济体,消费是主要的经济贡献力量。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为人民创造就业,也就意味着要建立更多富有生产力和竞争力的企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精细的工业,都需要获取技术。我认为我们正处于技术投入的良好阶段。

第二个投入要素就是资本,吸收更多的外国投资。但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历史已经证明外国直接投资并不会在促进经济体增长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另一方面,假设本国货币的确经历了贬值,但该国经济体在未来有潜力能够回馈投资者投资收益,游资当然会去一个可以获得更好投资回报的地方。我并不十分确定外部对印度经济增长的看法,当然这对印度本身的增长并不会产生特别大影响,不过这会督促我们建立更多的自主研发机构,提高效率。

经济观察报:欧美危机似乎对印度IT出口影响较多,您如何看印度IT 企业未来十年的发展?

阿伦·迈拉:广泛地说,印度IT企业这几年一直在技术创新方面突破且正在向更高的价值链攀爬。但我想强调,印度本土市场对于IT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机遇。你甚至不用研发什么新技术,只要将原有技术应用在企业上就可以了。我认为本土市场会对印度IT产业新一轮的发展打下基础,这一轮发展又拉升就业,同时提高这个企业的生产力水平,让他们也更快发展。

政府近几年来一直在因特网基础设施领域进行投资,提高宽带的普及率,效果正在逐渐显现,同时也带动了一批人从大IT公司离职自主创业,帮助这些中小企业提高创新力。我对于印度信息产业的前途很乐观,印度本土市场的巨大需求还未释放。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