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投资关系
经济观察报:很多中国人担心世界制造业中心将从中国转移到印度,这种趋势正在发生吗?
阿伦·迈拉: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今,我们从中国进口了许多电信、电力设备,这些都是高附加值产品,劳动力已不是其最主要的成本,所以生产商可以在研发上投入更多。中国担心我们会取代它,而我们则担心孟加拉国,因为孟加拉的劳工成本比印度更低。我认为可以借鉴新加坡过去40年积累的经验,它几乎不再生产任何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而转为发展知识工业,但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是关键所在。
经济观察报:除华为、中兴、上海电力外,中国企业在印度发展的还较少,您认为是什么原因?
阿伦·迈拉:我认为这主要与中国的企业相关。当然,一个对称的问题是为什么印度公司在中国的也不多?印度的经理人大多数都是受到西方经营理论的熏陶,他们对于西方市场也许更熟悉。从中国的角度出发,第一,中国的市场已经很大,而印度市场相对较少,中国企业也许会想先抓住本国市场;第二,如果中国企业想获得技术,他们会选择去西方国家而非印度进行购买,比如德国。印度的优势产业还需要时间建立应有的声誉。
经济观察报:您是否认为政治因素在当中起到了影响?
阿伦·迈拉:目前我还没有发觉。有趣的是,我们的舆论会说我们必须要谨慎对待中国企业对印度投资的政治影响,这也就意味着政治影响还没有产生特别的影响。这是事实,因为我知道印度市场并没有差别对待或歧视,就像我们减少汽车设备的进口关税,我们知道中国企业是受益方,他们要进入印度市场了,但政府并没有干预商业和贸易方向。
我希望看到中国企业到印度投资并在这里生产。我记得我在印度南部城市见过一家中国企业的负责人。他不了解印度,但想通过投资进入印度市场。他说,我在中国已经获得了足够多的收益,在欧洲也有斩获,但印度是另外一个大市场,我对自己说,为什么不呢?我希望有更多这样的企业家,我们愿意向他们提供帮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