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制造业崛起
经济观察报:您提到印度制造业必须有所提升,未来10年里印度经济结构会有哪些变化?
阿伦·迈拉:我们希望制造业能够崛起。未来10年到15年,制造业增长将会创造数以千万计的就业机会,否则印度不可能实现包容性的增长。我们会确保提供适当的政策环境,确保机会能快速转化为成功。当然,我们也欢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来印度生产更多的产品以及提供更多就业。
经济观察报:所以第12个五年计划将政策重点致力于提升印度制造业的地位?
阿伦·迈拉:下一个五年计划首先将侧重关注基础设施,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但还不够。其次是政府治理。这也使得这个计划不仅仅是经济计划,而聚焦在改善政府治理流程并确保人民参与其中。第三是健康和教育产业,这将是计划的重中之重。第四,随着工业、农业增长,我们开始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水资源问题尤其严重,所以要在水资源管理上寻找解决方案。第五是城市化进程问题。
经济观察报:制造业生产很大程度上要求基础设施的硬件支持,电力问题似乎一直是很大的困扰。
阿伦·迈拉:印度的电力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配电。很多邦的配电机构由于没有足够的补贴已经破产或面临破产,他们当然不会增加投入,因此产生了恶性循环。第二个是发电产能,这需要不断加大对电力部门的投资,我们有一些大型项目,进口了大量来自中国的机器设备,但主要症结是燃料价格太高。
要解决配电问题必须私有化才能提升效率,才能说服人们付钱享受到更好的服务。比如说新德里的电力供应面临短缺,政府正在计划建水坝进行水力发电,这就面临着对当地居民做出土地赔偿的复杂问题。
经济观察报:企业家都在抱怨说长久以来征地已成为耽误项目进程最大的难题,怎么解决?
阿伦·迈拉:土地的确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限制因素。现在国会中正在讨论2011年版土地征用法案,压力主要来自赔偿问题以及居民拆迁安置,一些原则已经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里达成了书面共识,解决问题时需要考虑这些原则。这可能造成土地价格上涨,但我认为这是好事情。
与中国相比,印度的土地资源更加稀缺,人均占有量约是中国的二分之一,且大量土地私有,如果想从人们手中获取土地所有权,就变得更加困难;另一点是印度现在的土地价格相比之前上涨了两倍多,不过土地占项目总支出仍然仅为5%至10%,比重并不大,我不认为土地价格的上涨会毁了这些企业。当然在讨论中,利益双方都会夸大其辞,但总体上在征地时必须要考虑两件事,一是双方权利,二就是市场竞争。
经济观察报:您是否认为土地问题及其背后的政治问题已成为了制约印度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
阿伦·迈拉:我认为政治就是社会的不同组成部分通过彼此协商创造出的一种新的平衡,这种调节过程叫做政治。印度民众有权利保护自己的利益或站出来表达不满,虽然有人说,这样会减缓甚至终止某些事情的发展。但我们需要的是包容性的增长,协商会确保我们的增长对各方更平等。
印度正在积极促进各利益方在包括基础设施和土地等问题上达成一致。当不同的利益方都在试图获得不同利益,我们所能做的是让他们在各利益上达成一致,这就要求我们运用民主程序。如果运用民主,土地有更高价钱,这对社会底层人民来说可能是好事,同时也促进了整体增长。
经济观察报:但同其他先进的民主国家相比,印度民主的时间成本明显更长,原因是什么?
阿伦·迈拉:在先进的民主国家,比如德国和瑞士,构建民主是一种艺术。这是真正让他们达到现在地位的关键,我们也需要建立这样的民主。这种技术是可获取的,我们要做的是学习并发展我们的体系,解决我们的问题。
接下来印度要做到三点,一是更快的整体增长,二是更深入的民主,三是更富包容性的增长。归根结底,就是形成一种能力——承认不同利益集团的合法权利并且促成其快速达成合解,这样印度才能从经济发展的瓶颈中解放出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