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然后知不足:发达国家如何推行绿色战略(2)

学然后知不足:发达国家如何推行绿色战略(2)

二、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大力扶持,发展规模居世界前列

从2001年起,我国政府开始对新能源产业给予政策性支持,主要是针对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执行了税收优惠政策。2006年,我国将加快发展新能源提高到了一个战略性高度,先后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可再生能源法》。进入2009年以来,我国政府对于节能新能源领域推出的政策扶持力度之大,脚步之快是前所未有的。2009年3月9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和推进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化;3月26日财政部公布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项目;4月2日财政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对清洁发展机制(CDM)实行税收优惠;4月20日财政部发布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在2009年7月21日联合宣布在中国正式启动金太阳示范工程,根据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下一步中国将综合采取财政补助、科技支持和市场拉动方式,加快国内光伏发电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未来两年“金太阳示范工程”将支持至少640兆瓦光伏系统和并网输电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鼓励类中新增“新能源”类,包括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燃料、沼气发电及海洋能、地热能开发等,体现了优先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战略思路。连续推出新能源政策充分反映了政府将新能源作为引领经济增长的核心产业的决心。

受政策大力扶持影响,近几年来,我国新能源发展异常迅速,占能源比重不断提高,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产业规模已经居于世界前列。2001年我国水电发电量为2774亿千瓦时,到2010年达到了6867.36亿千瓦时,2001-2010年间年均增长9%。2006年我国核电量为534.40亿千瓦时,2010年达到了747.42亿千瓦时,2006-2010年间核电量年均增长约9%。2008年风电量为126亿千瓦时,2009年达到2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2010年更是达到4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2010年底,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21605.72、1082.40、2957.55、25.62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分别为22.36%、1.12%、3.06%和0.027%,除水电外,分别比2009年提高0.12、1.06和0.024个百分点。2011年前8月,水电、核电、风电装机容量分别新增817、109和611万千瓦,核电、风电发电量分别达到573和465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24.0%和58.3%,增速分别高于同期全国发电量增速11和45.3个百分点,显示出新能源的良好发展势头。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水电和风电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截至2010年底,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182.7万千瓦,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核电在建规模占全球的40%以上。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从2004年的6家增加到了现在的70多家,产能达到3500万千瓦。我国2001年光伏电池产量仅为3兆瓦,2008年已达2000兆瓦,占全球份额的36.7%,居世界第一,7年时间增长近600倍。到2009年光伏电池年产量到达4000兆瓦,约占全球产量的43%。2010年底达到8000兆瓦,约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居世界首位。到2010年底,我国新能源年利用量总计3亿吨标准煤,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9.6%,为降低排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尽管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模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但“大而不强”、核心技术缺失、政策不配套等因素依然严重困扰行业的健康发展。有鉴于此,通过借鉴发达国家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及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律,提出如下建议:

1、因地制宜地选择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重点

从国家层面来说,明确发展重点比具体扶持手段更重要,即“发展什么”远重于“如何发展”,方向错了,南辕北辙,一切努力都是白费。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具体内容看,一般都在规划中明确了本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目标及扶持手段等。目前国内新能源领域,一些企业从国外引入技术后,利用国内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大规模发展,随后利用低价策略争夺市场,严重扰乱了行业发展秩序,削弱了本土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更应抓紧做好顶层设计,出台国家层面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新能源产业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配套政策、时间表和路线图,作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纲领性文件,指导产业发展和布局。

2、政府应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新能源产业在成长初期,一般都面临市场发育不足、成本高企、竞争力弱等问题,如果没有针对性政策扶持而任由其在市场竞争中自生自灭,新能源产业很有可能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扼杀在摇篮中而难以成为参天大树。因此,要使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更快地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通过价格、税收等手段扩大新能源产业市场空间,进一步完善有关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通过这些政策措施,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增强新能源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3、积极引导培育对新能源产业的消费需求

新能源产业尚处于成长阶段,面临潜在市场空间巨大、现实市场拓展艰难的共性问题。西方国家不仅注重基础研发和技术转化,还非常注重消费市场的培育和引导。例如,为了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欧盟制定了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促进旧车的淘汰,并降低电动汽车的登记及流转税。欧美政府还主导建立了碳排放交易市场,人为地为低碳经济和新能源创造新的需求。我国新能源产业起步晚,整体实力还不强,建议借鉴发达国家扶持新能源产业的做法,在市场推广、示范应用、政府采购、财政补贴、市场秩序方面加大扶持,引导培育市场。例如,为推动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不仅要提供价格补贴等购置环节的优惠政策,还可规定路桥收费减免、停车优惠等保有环节的激励政策。

4、大力培育新能源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新能源产业许多关键领域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和整个技术体系能力都和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技术落后就直接造成了价格无法下降、竞争力弱,从而制约了新兴产业国内外市场的发展。如果大量的核心技术还是要靠到国外购买,不仅获得的利润很少,而且各大企业还容易打价格战。因此,必须大力培育新能源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形成持续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