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揭秘饮料二次污染之谜

祸从口“出”:揭秘饮料二次污染之谜

对于饮料瓶塑料螺纹瓶盖而言,它所带给消费者的,未必只有方便。从食品在运输、仓储等环节存在二次污染角度出发,由于它的螺纹结构与饮料瓶瓶口并非是密封状态,这也使得它成为食品安全的薄弱环节。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东莞石龙镇调查发现,塑料饮料瓶的封口结构,并不能保护瓶口螺纹部分的卫生,螺纹状的结构,只具有紧固作用,而非具备密封效果,而这也几乎是包装行业内的一个公开秘密。

而就目前食品包装标准,尽管全球并无统一标准要求饮料瓶螺旋部位必须密封,国家食品包装标准中,饮料瓶口螺纹部分的密封和卫生标准也处于空白状态,但是对于食品安全而言,由此产生的瓶装饮料二次污染问题不可小觑。

祸从“口”出?

如果我们使用的碗筷,在敞开的环境下放置几个月,甚至是1年的时间,是否会有人不经过清洗而直接使用?相信所有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答复都是否定的。

不过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真实地在使用这样的“碗筷”,而这副“碗筷”,就是我们打开瓶盖后,放入嘴中直接饮用的瓶装饮料。

而饮料瓶口出现霉变、细菌超标等现象的案例更是举不胜举。

2007年10月9日,西安市民魏先生和孙先生在商场购买的“娃哈哈营养快线”中发现瓶口有发霉变质的现象,随后找到了生产商。

生产商对此的解释是:由于季节原因,受天气影响或运输存储挤压导致了瓶体变形,发生了发霉事件。但这的确是一个偶然,同批次产品,谁也不能保证没有变质发霉的。

10月22日,生产厂家送来了45瓶“娃哈哈营养快线”作为魏先生和孙先生的赔偿,但在这赔偿的45瓶饮料中仍然存有严重变质发霉的饮料,其中有的瓶口还长了许多绿色絮状物。

2010年6月,家住合肥的王女士在百盛超市内购买了康师傅茉莉清茶的瓶装饮料。打开后却发现瓶盖内壁布满了黑色的霉类物质。之后王女士找到了生产厂家,厂家对此的解释是“以前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可能是放在王女士所购买超市仓库受潮所致”。其仅承诺赔付给王女士一箱新的饮料。

2010年7月,济南市的冯女士在一家小型超市中购买了一瓶百事可乐纯果乐,打开瓶盖后发现瓶口处有一条白色的线虫正在蠕动,周围还有几颗黑色的虫卵。厂家仅承诺给予冯女士4箱饮料的赔付。

2011年12月8日可口可乐旗下美汁源果粒奶优中毒事件被警方初步认定系“投毒案”,但迄今为止,看似已经尘埃落定的投毒风波至今没有得到公安机关的结案说明。

一位从事饮料行业生产的热心读者在看到本报关于“可口可乐中毒事件”连续报道后亦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称,在他看来,该案件的投毒方式可能是利用饮料瓶盖与瓶嘴之间“螺旋部位”的不密封而进行投毒。

随后,本报记者致电可口可乐果粒奶优受害者家属。他告诉本报记者,目前警方对这一事件尚无最终结论,犯罪嫌疑人也在追捕当中,但他却有着同上述读者一样的“想法”。

“自案发以来,我们先后到不同的商店买过此款商品。在比对时发现,至儿童中毒的果粒奶优瓶口与瓶盖处存有较为明显的黄色污渍。这与我们后来所购买的可口可乐果粒奶优瓶口有着明显的区别。”受害者家属说。

目前类似上述瓶口出现污染的问题时有报道,厂家都是作为个别事件进行处理。但饮料生产及包装行业的业内人士则给出了另一个答案——上述所谓的个别事件都是由于封口结构存在缺陷而导致。

“这直接导致瓶口部分容易在流通、销售过程中,受到尘埃、病菌的污染。所以目前市场上旋盖式塑料瓶饮料事实上都存在着严重的卫生安全隐患,不适宜用口部对着瓶口直接饮用。”一位饮料界的业内人士这样告诉本报记者。

此外,本报记者通过大量调查发现了饮料界中一个“公开的秘密”: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塑料饮料瓶封口结构,并不能保护瓶口螺纹部分的卫生,因为瓶口螺纹部分并非是被密封保护的。

而且,就目前国家食品包装标准而言,饮料封口结构中关于瓶口螺纹部分的密封和卫生方面的标准要求尚为空白状态。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