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建墓园征地 悉尼华社捍卫历史古迹
马来西亚的华人墓地被毁坏令人惋惜与气愤。而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当地的华社组织也同样在为捍卫自己历史古迹作着抗争。
澳大利亚一块占地七公顷的华人菜园,邻近悉尼东区墓园。由于它的重要历史,农业,以及社会意义,1999年就被纽省政府列为历史文物。早在160年前,这里便是一块耕地。而华人管理这菜园亦有超过100年的历史。但纽省小区关系委员会及纽省土地及房屋管理署公布了一个计划,将悉尼东区LA PEROUSE华人菜园的60%用作扩建墓地之用。华人服务社对这个建议强烈反对,认为这块耕地应被保留,它不但代表华人移居澳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且每天为悉尼巿场及餐厅提供农产品。
纽省土地管理署在2008年为此地进行一项评估,这就是“菲腊湾中国菜园官地初步评估”报告。该报告指出“这块地作为耕种之用是充分发挥其价值,而且非常成功地达到此目的”。报告更清楚指出这块地不适合作为墓地之用。华人服务社质疑这片土地既然百多年来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生意,并一直为巿民提供新鲜的菜蔬,为何仍有提议把它转变作另一个不合适合的用途。
华人服务社表示明白人口的增长,导致墓地短缺的问题。服务社期望政府从一个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制定长远解决墓地短缺的方案,而不是贪图一时之便,让现有墓地征用旁边的细小土地,而一段时间后又要再另找地方发展墓地。
华人服务社认为华人菜园应保留其现有的用途,这已是一个法定的古迹, 一个活生生的标记,对澳洲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将这一块拥有百年历史的耕地转为先人安息之所并不合理。至于它潮湿及低洼,如要改建墓地,必须先进行大工程提高它的地床至水位以上。更是既破坏环境,亦不符合经济原则的做法。
美国河滨市“纪念亭”见证华人拓荒史
让我们再把视角转向美洲大陆。地处美国内陆的河滨市,尽管亚裔人口并不算多,但早期华人在此地“开疆辟土”的历史,却不容抹灭。位于Mission Inn路与Orange路上的河滨市公共图书馆前,坐落着“华人先民纪念亭”,象征着早期华人先民拓荒史。
与已故的河滨加大浦大邦教授、前内陆华人联谊会创会理事长陈定国一起催生这座纪念亭的内陆华人联谊会创会会长张善利表示,当年有建亭构想,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来美两百周年。他说,1988年,主流组织“大盆地考古基金会”在早期华人聚集的市场街(Market),挖掘到150年前移居当地华裔的遗迹,他们在当地从事栽种柑橘,并协助兴建铁道、地下水等。
事实上,河滨市的华人遗迹,早在两百多年前就出现。根据联邦人口普查统计纪录,1880年,河滨即有20位华人居民。他们协助引进多种柑橘品种,并发明柑橘包装法。而河滨市最早的中国城,则在1870年兴建,因大火废弃,1885年,第二座中国城,又在河滨市Tequesquite Arroyo附近兴起,但又遭逢一场大火,至今已衰败。因此,其后移居此地的华裔,希望藉由兴建纪念亭的方式,替先民留下足迹。
至今20多年历史的纪念亭,不仅是许多居民、情侣休闲好去处,也见证华裔移民在河滨开垦的血与泪。
温哥华华人历史景点缅怀先侨
在美洲的加拿大,也拥有着众多的华人历史遗迹,它们记录着先辈们早期的奋斗历史。作为温哥华华埠地标之一的铁路华人纪念碑便是早期华裔工人奋斗史的最好见证。
纪念碑以中字为基,左边是提着铁锹修铁路的华工,右边是扛着枪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华侨,中间有一对联:“先贤伟业志壮山河,加华丰功光昭日月”。
“修建铁路的华人和为加拿大参战的华裔士兵是我们华人今天的楷模。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华人的今天。”大温哥华文化中心文物馆馆长兼艺术总监杨裕平面对着纪念碑说到。
据悉,加拿大于1867年独立建国,当时的西部地区——英属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即现在的卑诗省还未归入加拿大版图。由于该地区横亘北美最大的山脉落基山脉,峰峦险阻,使其与加拿大东部地区的联系几乎隔绝。卑诗人提出除非加拿大修建一条铁路贯穿落基山,否则就正式加入美国。加拿大首任总理麦当劳与卑诗人签订了修路的协议而使卑诗省于1871年成为加拿大第六个省份。
出于对修建美国铁路华工吃苦耐劳精神的印象和引进廉价劳力产生高利润的吸引,太平洋铁路西段工程大量招募中国劳工。落基山脉的险恶环境,给承担着打隧道、架桥梁、运砂石等艰巨任务的华工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因伤因病而致死的华工达4000名。据记载,每修一英里铁路死一名华工。
1885年11月7日,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全线贯通,华工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麦当劳总理曾说过说:“没有华工,太平洋铁路就不能如期完成,也就不可能有西部的开发。”加拿大民众也说:“没有华工,就没有加拿大地理上和政治上的统一。”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1880至1885年期间,来自广东省参加建筑穿越落基山险恶地区每段铁路的劳工,达1.7万名。铁路竣工后,他们劳力再无需要,数以千计贫困无依,无力返回中国国土,沿着新成铁路线流落。
在加拿大历史中,这一切全部湮没无闻。所以今天这些纪念碑铭刻着华工修建太平洋铁路的巨大贡献,诉说出华工当年修路的艰辛和血泪,也表达了加拿大人民与侨胞们对他们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而对于在二战中牺牲的华裔士兵,他们的功劳更无须多谈了,没有他们,华人今天就不会拥有公平权并享受与加拿大人平等的权利。
华人历史遗迹记录着一代代华人在海外生活、奋斗的历程,对于前人是一种纪念,对于后人更是一份精神财富。然而在现实中,保护历史遗迹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之间难免有着冲突矛盾。但是,保护华人遗迹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而不单纯只顾及当前利益。对于海外华人而言,力争保护华人遗迹是对自我尊严的捍卫,更是功在千秋的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