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刚:胡适是中国的“自由男神”(2)

唐德刚:胡适是中国的“自由男神”(2)

与李大钊和气争论“问题与主义” 

1919年陈独秀入狱期间,胡适接手了陈主编的政论刊物《每周评论》,马上就发了一篇谈政治的文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中国大陆提起胡适,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题目,并以此批评胡适反对马克思主义。胡适晚年也把这次论争总结为“与马克思主义者冲突的第一回合”。事实上,当时胡适针对的并不只是马克思主义,而是一切空谈口号的主义。当时文人学者流行喊主义:无政府主义,民生主义等等,社会主义也门派繁多。在胡适看来,主义的大危险是能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到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这是中国知识分子自欺欺人的梦话”。 

此文一出,李大钊撰文回应,引发了著名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李大钊声明自己是“喜欢谈谈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并且指出,问题与主义有不能分离的关系,中国的社会问题,必先有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接着,胡适又写了两篇文章回应李大钊。但是,1919年8月30日,《每周评论》第37号正在印刷的时候,北洋军阀政府的秘密警察突然光顾,查封了报纸,没收了财物,登在这一期上的《四论问题与主义》也胎死腹中。 

当年这场“问题与主义”的争论,其实更接近一次“讨论”,主要是思想学术的研究和探讨,胡、李二人措辞客气,两人在讨论过程中和讨论后始终保持着同事友谊。相比于与陈独秀,胡适与李大钊的关系甚至更融洽,因为胡与李的性格人品更相似。两人都推崇新思想,但又遵守旧道德,主张“糟糠之妻不下堂”,李大钊和比他大八岁的小脚妻子也像胡适夫妇一样保持恩爱。在胡适日记中,常记录与守常(李大钊的字)一起吃饭、聊天。1922年,胡适写了《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提出“好政府”作为改革中国政治的共同目标。写完时胡适突然感觉此文应该作为一个公开宣言发表,当时已是凌晨两点,胡适按捺不住,立刻给李大钊打电话,分享心情并想和他联合发表这个宣言。胡适研究专家罗志田这样评价:“胡适是学了许多洋规矩的人,又最客气,半夜打电话,可知心中对文章颇得意,思绪还在激动;而更可见两人的交情及李大钊那时在胡适心目中的重要。” 

推崇苏俄一度激进 

胡适留学美国,深受导师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影响,他反对暴力革命,反对阶级斗争,认为“一点一滴的不断的改进是真实可贵的进化”。这就是他与马克思主义者的根本分歧所在。但年轻的胡适何尝没有激进的一面?他虽温和,但并不懦弱。《每周评论》遭遇封禁,文化界同仁都认为胡适凶多吉少,陈独秀已经被抓了,这次要轮到他。可胡适偏不肯躲避,最后是北大的一群同事和学生硬把他拽到外国客栈住了几夜。 

1921年5月,胡适为纪念刺杀袁世凯的四个烈士,写了一首“炸弹诗”:“他们的武器:炸弹!炸弹!他们的精神:干!干!干!”这样充满豪情的“打油诗”很难想像出自温文尔雅的胡适之。10月,在北大的开学典礼上,胡适在演讲中说:“我们应该决心求学;天塌下来,我们还是要求学。如果实在忍不住,尽可个人行动:手枪、炸弹、秘密组织、公开行动,都可以。但不可再罢课。”反对学生罢课也是胡适颇受批评之处,其实胡适是被断章取义了,他完整的意思是:要么安心读书,要么安心干革命。从这点上看,他甚至比别人都要激进。 

1926年是胡适思想生涯中最激进的时段,与莫斯科的邂逅使他的“左倾”达到顶点。当年7月,胡适赴伦敦出席中英庚款委员会全体会议,取道西伯利亚铁路,中途抵莫斯科游历三日。苏俄革命和建设的新气象给了胡适巨大的“新的兴奋”。胡适也不是突然转变。由美向俄,由右向左,是当时许多知识分子的动向。1919年凡尔赛和约上美国对中国的背叛,摧毁了美国在中国的美好印象。以前吹捧威尔逊是“世界上第一好人”的陈独秀称其为“威大炮”。同一时间列宁发表《加拉罕宣言》,却立即引起中国人好感。1923年,北大进行民意测验,投票选举当今世界第一伟人,497票中,列宁得227票居第一,威尔逊居第二,但仅得51票。 

在莫斯科期间,胡适参观了革命博物馆,深为俄国革命事迹所感动。他还对苏联的新教育饶有兴趣,结果因学校暑假未能实地观摩,深为遗憾。他专程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蔡和森等中国共产党人畅谈良久。就在此前不久,胡适好友徐志摩刚刚到苏联游览过。浪漫多情的诗人竟然比胡适表现得理智。徐本来对苏联抱有热烈的赞美,身临其境之后观点大变,他认为俄国式革命的代价将是国家威权完全取缔个人自由。胡适在给北大友人张慰慈的信中热情洋溢地说:“他们在此做一个空前的伟大政治新试验;他们有理想,有计划,有绝对的信心,只此三项就足使我们愧死。我们这个醉生梦死的民族怎么配批评苏俄!”他还告诉徐志摩:“志摩,只要我们肯干,什么制度都可以行。”徐志摩却不赞成胡适,不无调侃地微讽胡适:“你倒像一个布尔什维克!” 

胡适对苏俄态度的转变在知识界引起广泛关注。共产党人对这位自由派知识领袖怀有殷切期待。蔡和森挽留胡久住俄国进行考察,李大钊则建议:“我们应该写信给适之,劝他仍旧从俄国回来,不要让他往西去打美国回来。”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