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2)

核心提示:最保守估计,每六七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在从事各种各样的公共服务,其中一半人是志愿者、非政府组织。哈佛大学想用一些特殊办法扩张,偷偷让人在查尔斯河另一面买了块地,媒体曝光后,政府对它的处罚就是让哈佛大学为一个比较偏远的社区建个图书馆。美国的图书馆很多,并有很多服务内容,如经常会组织读书班等活动。

公共性反映的是人际间的相关,是个人对社会及有他人参与的生活的依赖。这里面要有几个重要的要素,一个是共同的利益,一个是公开的协商,一个是要形成有监督的执行机制,同时对公民个人也要求有公民的理性和成熟,有伦理的态度,有奉献的精神。国外的那些公共管理、公共行政的教材里有时候也会谈公民精神等这样的概念。这种制度的创造是人类社会一种有意识的营建、一种进步,也是特定社会关系实践的结果。在人类社会中的人们并不是一开始就会沟通的,语言也不是一开始就拿来沟通人际关系的,要是那样的话,人类社会早就不知道进化成什么样了。最初人跟动物的世界没什么区别,看见与自己不同的就打。包括在一个社会里面最开始是比力量的,谁有劲就可以以强欺弱,但随着社会慢慢发展,有沟通的工具,有文化层面的积累,使人变得更文明,这个时候就会对公共的问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一种公共制度的建立就会有很多创造性的活动。

简单介绍国外的两种理论。

首先,女哲学家阿伦特在公共领域的理论研究上比较有特色。她有一个简洁的比喻,她说,在不同的个人之间放一张桌子,平时大家围着桌子可以吃饭、看书,但有一天这个桌子突然从我们中间抽走了,这使我们目目相对,会觉得很尴尬,但就是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你会更容易认识到在不同的个人之间有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公共领域。人和人之间就要在这个领域里进行种种的交流、对话。她讲,古希腊时的城邦是被一个一个的院落所充满的,每一个院落里面都是有一个自由人,我们现在有时候把他叫做奴隶主。这个人是主人,他在这个院子里组织他的家人、奴隶一起进行生产,这些都是他私人的事儿,别人都不用管。所以,今天西方语言里讲的Economic(经济)这个词在希腊语中指的是家政管理。但是,在希腊的城邦里除了这些院落外,还有一个公共的广场,一旦这个城邦遇到了一些重大的涉及到所有自由民的事情的时候,这些自由民就要从自己的院子里出来,走到这个广场上一起来商量怎么办。这个时候他们就是在公共领域讨论一些公共事务。这个时候就有一些人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美德、特殊的天分等。他们有时候讨论是战争还是议和,他们要选举,要处理各种跟所有人相关的事情并拿出一个办法。这是阿伦特的一些理论。

另一个关于公共领域、公共性的理论来自哈贝马斯。哈贝马斯被人称为当代的黑格尔,他的思想非常成体系,而且哈贝马斯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渊源。他是当时法兰克福学派中比较年轻的一代。与阿伦特不一样的是,他认为“公共”这个词儿在西方语言中,尤其是在德国的语言中是在18世纪以后才出现的,也是在18世纪以后慢慢才具有了现代含义的。接着阿伦特说法,他认为希腊人确实曾经有过一种公共的生活方式,进行理性的思考,进行公开谈论,也因此出现了后人无法企及的古代文明。但是,他看到了现代社会生产关系、政治结构的变化。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已经完成了结构性变化,或者出现了历史性迁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由于大生产的出现,以前像希腊院落里那些私人的经济领域里出现了一些公共的事物,即行业工会、行业协会这样的组织。这是现代公共领域、公民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个方面是传统国家的社会地位、功能也在发生变化。就是传统的国家慢慢变成了一种现代的国家,最早的国家是皇帝、国王,现在出现了总统、首相,这些职务不是世袭的,是靠枪杆子打下来的或者是选出来的。比如说,今天英国的政治中心是唐宁街十号,而不是白金汉宫。第三个方面是以前在贵族沙龙或者是城市咖啡馆里产生的那些人文知识分子,现在开始大量写作,并公开进行谈论,培养了城市的公众,因此这些人就成为了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里的第三个组成部分。而以上三种人就构成了今天现代社会里的公民社会的全部成分。

这三种人有一个沟通的平台,那就是媒体。如果没有媒体的话,我想这个社会肯定还要回到过去那种丛林的状态,最后只能靠打架解决问题。哈贝马斯还看到这个媒体是从哪儿来的。由于西方社会到海外去开拓殖民地、开拓市场,那么不同地方的市场信息会通过电报汇集到一个中心城市里,这个电报局经常会发布这样的消息,如远处何地有一条船,何时到达,船上有何物可以进行交易等,从这些类似媒体的状态,慢慢出现了报纸、杂志等现代媒体。这是公民社会可能存在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早期社会存在的那种被哈贝马斯叫做代表的公共性就变成了直接的公共性。18世纪以后在西方一些国家逐渐完成现代化的转型,这种转型不仅是人变了,媒体变了,其实在那些城市里会出现一些新的建筑类型。以前有皇宫,有贵族的城堡,但没有邮政局,也没有议会,也不会有图书馆、公园。这类建筑的出现其实都在说明这个社会完成了现代化的转型,公民社会、公共领域被打造出来的一些标志。它们就是现代民主制度和现代国家的一个载体。

公共性指的是公民的共同需求,以及这些需求得到解决的方式和原则。从前面举的两个例子就可以理解,不同的私人有了私车,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需求,就是对路的需求,这就是一个公共需求。那么这个需求怎么满足,就要通过税收,交到政府,政府做规划,然后去修路,修了路以后大家一起使用。当然,还要有公路交通管理。

可以简单地描述这样一个过程:所有公民都有某些共同的需求,可是由一个人或者少数人解决不了、满足不了这些需求,就要通过在公共场合的协商找到一致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最终也需要公众集资去实现,去分担成本,因此要委托一个公共部门或者是公共机构来执行这些方案。由于公共部门也是由一些个人或者是一些私人组成的,就可能出现决策上的失误、执行上的失误甚至是徇私舞弊。前一段,英国的部长不断被爆陷入“骗补门”。还要有相应的监督机制负责核查、监督。现代社会大概就是按照这种理念进行设计的,公共服务和现代社会本身的构建是直接相关的。

在公民社会或者是公共领域的构建过程中,文化等才能够发展起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文化的表达。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文学艺术作品什么时候最兴盛?一定是在一个公共表达比较充分的时期。所以,文化发展一定要有公民社会的构建,需要在制度上与之配套。当然,文化是不同的声音,会有很多不同的意见甚至是相互对立的意见,但文化好就好在经过不断争论、讨论之后会越来越明白,最后形成的那一套伦理观、价值观会越来越有普遍性。这也是我们现在为什么一定要发展文化的原因。

公共领域或者是公平社会的打造或者是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型都是很难的。尤其像中国这样的国家,领土面积非常大,每个个人相对来说就更渺小,能够起到的作用就更少。锦涛同志有一段非常好的表述,就是要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只要把这四种权利落实了,这个时候老百姓就变成公民了。老百姓不是一个好词儿,老百姓是针对朝廷、针对皇上的,老百姓跟奴才的表述差不太多。但是公民不一样,公民强调了人与人在权利上的平等。

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是什么?

公共文化服务这个词儿,不能说成公共文化的服务,而是要把文化这两个字放到公共服务中间,指的是涉及到文化内容的那种公共服务。因为公共文化的概念很难把握,所有的文化产品一定会有公共性,文化是要表达的,是要给别人看的,而且也只是希望别人看、别人想,而不是希望别人把它藏起来或者留做他用。因此,所有的文化产品应该说都有一定的公共特征。但是,公共文化服务不一样。公共服务有很多种,政府的不同部门提供的是不同领域的公共服务。文化部门和文化相关的各个部门直接提供的就是公共文化服务,包括新闻出版总署、广电部等。

讲到公共品的提供,就涉及基本公共文化内容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问题。

现在的社会要提供的公共服务内容有很多。各国的公务员队伍都很大,美国不断强调要最小化的政府,说政府是一个公共产品,是所有的纳税人出钱买的一个服务,我们一定要它服务质量好,价格便宜。如果价格贵、服务不好,那宁可不要它。所以,政府部门必须压得小而又小。前一段,美国财政出问题,政府就要关门,这是他们经常面临的问题。但尽管如此,有一个美国学者写了一本书说,最保守的估计每6—7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人在从事各种各样的公共服务。现在美国有三亿人口,就应该有四千多万人在从事公共服务。所以,美国的公共服务部门其实很大,当然这里面有一半是政府工作人员,其他的是志愿者、非政府组织等。

和文化相关的公共服务到底应该包括什么?现在我们提供了很多公共文化服务,但有的时候被人说成是政府越位,有的时候说是缺位,有的时候说是错位。我们得说说这个“位”到底在哪儿?我们有必要引用一些公共经济学的原理来做些推论,看看哪些产品和服务需要政府来提供。

首先要讨论一下公共品的问题。公共服务是受预算制约的,那么只有是纯公共品或者准公共品才是公共服务提供的恰当对象。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