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下调增长目标可能带来什么?

外媒:中国下调增长目标可能带来什么?

7.5%将给国内外带来新机遇

通过将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降至7.5%,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出了一个信号,即中国经济高速扩张的时期可能即将结束。

经济增长目标下调,意味着中国领导人已对较缓慢经济增长感到安心,不打算像过去那样通过政府主导投资来刺激经济,而是计划让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自然地发生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是中国宣传已久的一项举措。

这种转变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取决于北京方面能从多大程度上妥善管理这一转型过程。中国贸易伙伴势必将受到不同形式的影响。

基础设施、电力和出口领域的投资减速,可能意味着钢铁、水泥、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进口增长放缓,进而可能对巴西、中东产油国、澳大利亚和其他主要大宗商品供应国带来冲击。瑞士信贷分析师陶冬说,“我们认为中国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已过去。”

不过,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的下调,也会在国内外带来新机遇。

一个更多依赖消费支出的中国,可能会造成更少污染、减轻全球对环境的担忧,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这一转变还可能提振美国、欧洲和其他更富裕国家生产的软件、娱乐产品、旅游、高科技产品和服务的进口。

自2005年以来,中国官方经济增长目标一直定为8%,不过该目标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象征性的。过去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为10.9%。不过,分析人士说,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定为7.5%,这显示出政府最高层力争实现的经济发展方向。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为8.2%,而分析人士则普遍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为8%至8.5%。

温总理说,中国别无选择,只能改变增长方式,因为欧洲、美国和日本等中国主要出口市场不是增长放缓,就是陷入衰退。他还说,从国内看,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迫切、难度更大。

至少从2007年以来,温家宝就以不同方式表达过上述看法,但在此期间,消费在经济中占比却一直在下滑。分析人士说,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这两大力量均为现行体制的受益者)的反对令改革受挫。而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也令改革停滞:为避免经济低迷,当时中国推出了一个依赖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的大规模刺激计划。

不能侵犯农民的土地权益

渣打银行分析师王志浩说,中国政府可能又有重新改革的欲望。他的理由是《人民日报》最近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

温总理列出了多项举措,其中包括提高最低工资,加强政府对扩大消费信贷的支持,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支持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他还说政府将放宽农民工在中小城市落户条件,方便他们找到薪酬条件更好的工作。他还说,中国将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因为这能鼓励中国家庭把更多储蓄用于消费。

王志浩说,除了政府政策,推动变革同样重要的因素,还有人口构成。据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劳动力中的工人数量将开始下降,这给雇主施加了更大压力,因为他们将不得不给员工涨工资。他表示,民众收入不断增加,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驱动力,这样中国才能变成消费主导型社会。

据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估计,经通胀因素调整后,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了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上升了11.4%。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政策信号是,温总理强调,要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任何人都不能侵犯。

最近几年,中国发生了一系列因地方官员强占耕地引发的暴力抗议事件。在此类事件中,地方政府往往以市场价格将土地卖给房地产开发商,却只给村民以象征性补偿。

去年,因当地官员涉嫌强占土地,广东省乌坎村发生了村民抗议事件,该事件引起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当地村民要求地方政府罢免原村干部,停止房地产开发,并重新举行选举。最近,乌坎抗议事件的一位组织者经民主选举,当选村委会主任。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不同寻常的转折,可能成为中国解决社会不稳问题的新思路。

增长减缓和通胀微升将成常态

温总理还提到了政府在2012年力争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尽管这和去年目标相同,但看起来却是一个实际的而非象征性的目标。去年,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涨了5.4%,不过下半年CPI涨幅有所下降。从2001年到2010年,中国的平均通胀率仅为2.2%。

驻北京的研究机构龙洲经讯董事总经理葛艺豪说,经济增长减缓和通胀水平微升,将成为中国新的常态。

温总理列举了中国政府取得进步的一些领域,包括有效遏制了通货膨胀和不断上升的房价。他说,政府会继续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通过控制向房地产开发商贷款,政府在这一方面取得了成效。这些房地产开发商主要针对富有购房者,他们向购房者要求的首付高达50%甚至更多。

同时,为避免房地产市场崩盘,中国开始加大力度建设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温总理说,政府将在2012年建成200万套保障房,并新开工建设另外700万套。

在加拿大,这些住房足够保证人人有房住了。不过,这和之前提出的保障房建设速度相比,有所下降。目前还不清楚有多少是新建房,有多少是本来就打算建造的住房,只是重新被命名为保障性住房。温总理说,“目标是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美国《华尔街日报》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