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八调至7.5%凸显中国经济求变决心

保八调至7.5%凸显中国经济求变决心

暮春3月,一年一度的“两会”隆重登场,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具体内容也在3月5日由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公布。

这是十一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十八大即将到来,领导着13亿人口的中央政府,打算给这个国家和人民带来哪些变化和改革?

变潮涌动

于固定轨道中运行,同时不断观察到改变的发生,这个可以说是本次两会的主要旋律。从追逐明星到津津乐道于奇谈怪论,再到严肃的民生议题以及公众代表行使政治权力,这一过程虽然漫长,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变化正在发生,即使缓慢,却在历史大势形成的合力之下加速前行。

在温家宝的工作报告中,民生问题照例占有格外重要的位置。房价,环境污染,教育平权,养老,医疗改革、“三公消费”等议题均与民众息息相关,校车安全等问题更是因为此前的事故而被全社会关注。

据统计,温家宝总理的报告赢得了26次掌声,最长一次28秒。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在其总编辑“两会”日记中这样描述其在现场的观感:“‘雷鸣般掌声’的时代已经过去。近年来,一些人大代表的问政意识增强,不满足当花瓶和只投赞成票。加之今年是本届人大最后一次大会,不少代表任期将到,想必会抓住最后一次问政责询机会。”

在划定的航道上,变革的潮水正在涌起,无论如何强调稳定,强调航线的确定,都无法改变2012年注定是一个变革之年的宿命。作为中国社会政治生活大事的两会,每个参与者围观者都在体会暗流涌动的变革之潮,中国这条大船,正朝着随后的十八大以及未来的政府换届航行而去。船上的每一个乘客,都将和大船一起经历风浪。

经济求变

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宪法学教授杨海坤当着中央领导的面,作了5分钟的即席发言,阐述了自己关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想法,强调如果没有政治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的改革不可能真正成功。而此前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赵启正在新闻发布会上亦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会有新的进展”,亦让人们感受到某种变化。

不过,民生问题,经济问题,依然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主流。在温家宝总理面对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继续着力民生建设依然是本届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温家宝在报告中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对于这份报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重点有三:首先,现实改革中最深层次的矛盾是利益关系失衡,在利益关系失衡成为改革发展深层次的突出矛盾的背景下,如果收入分配改革没有突破,这种突出的矛盾很难解决;其次,经济转型直接依赖于收入分配改革,民众的消费能力不提高,消费的拉动力就无法显现;再次,现在社会的很多矛盾问题跟收入分配联系在一起,这已经成为牵动全局的一个重要问题。

实际上,即使是传统的经济改革话语体系,公众也能看出其中的显著变化:这是近8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预期首次降到8%以下,自2005年开始,这一预期目标连续七年被确定为8%。转换增长方式已经成为本届政府在最后一年中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有可能成为下一届政府首先要完成的工作。用3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候的说法就是:转弯,当然要减速。

在两会期间,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还表示,广东各部门正强力推动政府“放权”,但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法律上的障碍。比如有的法律规定政府部门的相关权力,如果“放权”,就违反规定。广东正在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成为“放权”的试点,然后用成功经验推动相关法律修改。而新任广东省长朱小丹,面对有代表担忧这一改革会引发中央部委不满,难度甚大时更是表示:“难,但是我们准备碰一碰。”唯有冲禁区的改革才是真改革,广东一直扮演着改革开放先行者的角色,为中国改革探路。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