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再来讲,我们谈文化更新,必须分清楚什么是先进,什么是落后?文化的更新一定是从先进变成落后又变成先进,但它一个前提必须是绵延不断的文化, 也就是几百年几千年他是不断的,这个文化里面也有什么东西是绵延不断的?是他的伦理价值绵延不断,因为工具和组织都是不断在变的。你比如说中国有五千年的 历史文化,在这五千年历史当中我们经过的生产工具,从石器时代进入铜器时代,到铁器时代,秦代以后四大发明,宋朝的时候按照西方学者的研究,出现了一段我 们在技术发明相对发达的时期,曾经被认为是中国的工业化革命。从社会政治组织来讲的话,在商周的时候是井田组织、社会组织和政治组织,到了秦朝、汉朝以后 就变成郡县制了,中央集权。从经济组织来讲,明朝的时候还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市场经济的基础那种关系的出现。所以它的器物是不断在变的,而它的组织也是 不断在变。
那我们讲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化,能够成为绵延不断的是什么?就是儒家思想从文武周公一直以来价值体系没有变过。那么西方文化实际上是突出希腊罗马的 古典文明,他形成与八、九世纪,罗马帝国通过以后逐渐形成我们所说的西方文明、西方文化。它在八、九世纪还是一个农奴社会,生产主要是农业,然后现在是工 业化大生产,这种生产工具的变化并没有改变他是西方文化。从政治生活组织来讲,在18世纪之前,它是封建农奴,现在是民主共和,这个也是变化的。西方文化 从8、9世纪到现在有11个世纪的时间,持续的是什么?同样是以基督教为伦理的核心没有变化。
你比如说埃及、希腊、巴比伦,这同样是文明古国之一,作为地理名词今天的埃及和三千年前、七千年前的法老时代是同样的时间,人种是同样一个人种,我 们认为她们它现在的文化不是古埃及文化,为什么不是?当然现在的生产工具和古埃及是不一样的,现代的组织和古埃及不一样了。不是这样东西,而是它后来采取 了回教的伦理,古代埃及太阳神的伦理价值体系丧失了。希腊跟罗马同样的情形,他变成西方文化的一部分,是因为他变成的基督教核心伦理所取代的,巴比伦两河 流域是古文化之一,现在不是,是因为它的核心价值被回教的核心价值所取代。
如果了解这样一个定理、一个理解之后,中国文化能否复兴?要回答的问题还必须回答这几个问题,一个是以人为核心的伦理能不能够经济基础的不断提升, 让我们的经济基础、我们的工具、我们的生产力水平可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第二个问题我们的组织,社会经济政治组织能不能够随着经济提升和他相适应,这是马 克思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当中,以人为核心的伦理能否保存而不消失,如果 不能保存,消失了,既使是我们经济水平提高了,那就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称之为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化,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那么从经济基础,我前面谈到我个人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经济基础提高,你了解现代经济的意义,是产业不断升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包括前面提高到, 我们的后发优势还有二十年的时间可以发挥。而我们中国人的技术创新能力不低,外国很多大公司的骨干科技人员是中国人,没有说中国人不能技术创新。而且更何 况18世纪之前我们创新的技术比其他国家还快。
从经济组织来讲的话,那么现在不断的研究,认为和现代经济相适应的是市场经济体系,市场经济体系在中国出现的更早。我讲西方在罗马时代还是奴隶水 平,罗马帝国崩溃以后是农奴社会,一直到18世纪以后才改变。但是中国在两千年前,在战国时代,土地就可以自由买卖了,秦国的时候就可以自由买卖土地了。 而且春秋战国时代的时候,劳动力就可以自由流动了,孔子周游列国,苏秦张仪游说各国,用现在的话来讲,现在的高级白领到国外找工作。而且这不仅是高级白 领,实际上当时的劳动力流动的方向是一样的,就是国家有钱的,很多外国人都会来,就像现在在我们国内沿海比较发达,所以内地移民到沿海。然后美国、欧洲经 济发展水平高,所以很多发展中国家、非洲国家、南亚国家这些低收入国家往哪里去。
不仅劳动力自由流动,我们的商品经济是非常发展,即使在春秋战国时代,他就是一个标准的市场经济,而且还有投机产业的出现。我们知道春秋时代的吴国 和越国之争,范蠡帮助越国打败吴国之后,然后就辞官。然后他在很短的时间就聚集了财富,因为他懂得投机,而且他当时投机的原则就是今天在美国市场股票市场 投机的原则,他怎么讲?这个东西是有供给需求决定的,这个东西不足了,供给少了就贵,这个东西多了就便宜。而且他讲,如果这个东西归了很久,到了一个极点 之后就会变得很便宜。如果这个东西很便宜了一段时间以后,又变成贵了。他讲怎么投机?这个东西贵的时候赶快卖了,如果很便宜的话就赶快买进来。这是 2300多年前,这代表当时有很发展的市场经济,而且是可以做投机的。 因此儒家的文化和市场经济是完全相融合的。
当然这个社会组织必须不断变,咱们未来就是说收入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的参政议政能力提高。儒家为基础的情况能不能比较好解决老百姓参政意识的提高 呢?我们知道西方文化里面,它的政治组织原来是在封建社会里面是建立在所谓君权神授的基础上,上帝给的。那么它为了提高老百姓的参政意识,他只能用革命的 方式才能建立民主共和。而中国政治的基础是民本主义,所谓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实际这点比君权神授更先进,因为他是以老百姓为基础,而且为政为天自 我凝听,你所想的应该是老百姓所想的,所以这种应该比君权神授更容易适应老百姓参政议政的需求。当然这也必须作走一条我们自己的道路。
关键一点就是,前面讲从技术发展的潜力,产业升级的潜力很大,而且我们组织的层次上面和市场经济、儒家文化是完全适应的,而且从组织来讲,这种摩擦 成本也是相对比较低的。关键就是儒家讲的以人为核心的伦理是不是能够保存?是不是应该保存?那我个人认为过去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曾经是说如果不打到孔家 思想,不消除儒家文化的郁闷的话,中国是不能现代化的。我觉得这个可以环视,不见得是正确的。
因为先进落后,强势弱势,它的基础是生产工具、战争工具,我们生产工具比人家落后,战争工具比人家落后。国外认为你必须有那样的伦理、那样的组织才 能有他样的经济基础,现在看来不是那样子。这个以儒家的仁为核心的价值体系,该不该保留?或者会不会消失?曾经有一段时间认为不该保留,是因为他是保守落 后的。因为从儒家的大师孔子开始讲起,孔子说只是整理过去的,不创造新的,这个说法正确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