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林毅夫: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还能维持多久?(8)

我想来讲的话,孔子在梳理的时候是有取舍的,并不是简单的照办的,他是有取舍的。而他强调的,因为人本身是不变的,你不能把人拿掉,你就毁掉中国文 化了。但是他的表现形式,他强调的东西,是跟他时代相适应的,你比如说孔子被称之为圣人。孟子有一个评价,空子是圣人。也就是他处于不同的状况,面对不同 的要求,他围绕的人不变的,他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我们知道论语里面谈人有二十多次,他弟子问人,或者他形容什么是人,有二十多个地方,这二十几个地方 没有重复的,核心都是人感同身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是不变的,但是它的表现形式是变的。

那么也就是说,孔子处于春秋战国时代,他处于那个时代他强调这个人,如果他处于今天这个时代,表现的形势会变化,他不会只固守他讲的二十几点,他会 随着状况的不同而改变。但是它的核心是不变的。儒家的学者也是这样的,你比如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孟子强调义,义和仁是什么关系呢?义就是释义的意思, 你去按照仁,你去推行仁,你就是释义,就不是义,只不过他强调点不一样。

为什么孔子讲仁就可以,孟子要讲义呢?时代不同了,春秋到战国社会就已经很混乱了,各种秩序当然不存。你要强调仁的社会价值,你要强调社会责任感, 所以孟子就讲,只有自己觉得是对的,虽然遭到千万人反对,他也要义无反顾的去做。后来魏晋南北朝,到了唐宋,这么长的时间里面,儒家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但 是受到国学很大的冲击,为什么会受到国学很大的冲击呢?因为在这些时代的更迭当中有很多战乱,那么避世的思想特别多,到了宋朝一方面是儒学的冲击,那儒家 的学者深入研究,进一步深化,强调信、强调礼,人的信礼来源是什么?因为儒家不太讲本体论,你要和他竞争就必须在本体论上有所发展。理学家他普遍强调诚, 诚又是什么呢?诚实际上也就是不欺骗你自己的内心。前面讲的人不就是不要欺骗内心的感受吗?所以诚和义是一样,是自我修炼、自我反向,然后实践的这么一个 方式。

然后到了明朝的时候,同时我们不仅说吸收的儒学的精华,然后强调本体论上的研究,你把国学中国化了,因为在印度的国学强调,当然它有大乘小乘,但是 强调的是小乘,到中国就变成大乘的佛教,禅宗本体化以后,小乘强调自我的修炼,自我的解脱,大惩就是普渡众生,不就是仁吗?所以他也是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 分就是这样。

中国没有被印度化也是这样,如果我们强调小乘,放掉仁,就被印度化了,中国文化就变成印度文化的一部分。我们现在把印度文化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因为是本土化了。到了明朝的时候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关系更为先进,更为复杂了,王阳明强调心学,也都是推寻感同身受这种内涵。就是听从你的良心,按照你的 良心来行事。所以都是仁的一部分。

这是讲是行事和途径是不断在变化的,但它的核心的价值取向是不变化的,如果是这几千年这样变化,形式上根据时代而不断在赋予新的形势,赋予它新的精 华,我想人是有这种能力的,并不是通过神带来爱才是爱,它有他的长处,但它也有它的缺点,从我们内心感受最出发的,这也是爱,这是我们几千年延续下来,这 个爱在现代社会里面实际上更容易避免纷争的,更容易让各个民族各个文化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那么他这里面也不是顽固的、饱受的,也不会制约一个国家现代 化的,固然改革开放三十年有了很好的证明,另外我们有亚洲四小龙,基本上都是以儒家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他们都是变成高收入经济了。你比如说新加 坡,2010年的人均收入,美国是人均收入48000元,新加坡是50700元,所以和美国相当的。香港34000元,台湾韩国都是两万多美元,都是进入 高收入行列,所以讲这样并不是不能变成儒家文化为基础的国家就不能够进入到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这完全不对。

那么儒家的核心价值,仁既然不是保守落后,一个关键的问题,会不会消失啊?这种从自己内心的感觉,把你能感觉到的都是你自己的一部分,这种仁会不会 消失?我个人看法是不容易,但并非不可能。不容易是说这些核心的伦理、核心的价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学来的,这种价值倾向是小的时候,你跟周遭的 人互动当中学来的。中国有一句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的孩子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能反映他大了以后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取向。虽然是我们的 俗语,但现在很多的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一般人七岁的以后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就已经定了。

因为中国的孩子总是在中国的社会长大,在中国的社会里面和它的父母、兄弟,新邻的同学互动当中,当然就会继承中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价值取向,所以我 想不容易变。但是不是不会,因为一定不会的话,今天的埃及应该是五千年前的埃及啊,今天的希腊、意大利应该是几千年前的国家啊?为什么他们变了?是因为它 的核心伦理消失了,被另外一个核心伦理取代了。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而且我们也出现了让人非常需要关注的问题,你比如说经济发展的 过程当中,确实有不少人为了名、为了利,干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我们在报上可以看到,毒牛奶事件什么的,都是为了赚钱,他什么事都会做。

另外就是说,固然我们经济发展非常快,但是我们只是中等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比我们还是比较落后。他们的经济基础确实比我们高,我们只能说一个在快 速发展过程的民族。因此会收到强势文化的冲击,这个时候很容易不自觉的认为他们的东西都是好的,不仅是他们用的,他们吃的、他们穿的是好的。你看的小说也 是他们的小说,你读的哲学书也是他们的哲学书。如果你引经据典,就会被认为是落后的,但是你引用的西方的就会被认为先进的。只不过在这种强势文明的冲击之 下,很容易认为他们是经典的。在这种状况下并不是不会消失,我要讲的是,如果中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价值理论体系消失了,就不是中国文化了。

那我认为中国文化的复兴有很大的含义,因为中国以人为核心的这种文化,实际上是在21世纪的多极增长当中,是更能够包容各种文化共同繁荣的。在这样 一个机遇很好,但是也有不少冲突的情况下,我认为文化精英和政治精英的责任就特别大,因为最有说服力的是以身作则,这也就是说确实必须向曾子所讲,任重道 远等等,我觉得文化精英和政治精英有这个责任。因为实际上消失的文明,它消除的根源大部分是文化精英和政治精英先变,然后就普及到一般老百姓,我觉得文化 精英和政治精英的责任特别重要。

但同时也要强调大众转播的功用,你比如说大部分的中国人对仁这个文化的继承,一方面是因为跟父母、兄弟、相邻的互动当中学来的,也有一部分是学校里 面教育学来的,但对绝大多数人都是从听故事、看戏曲,这种三国演义,这种四大名著受灌输的这种文化的,在故事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然后潜移默化变成社会的共 同标准,这样学来的。所以我觉得新闻总署和我们工委要求我们来做文化讲座,我觉得特别高兴是有这个机会和各位交换这个看法,当然我这是一家之言,但是我觉 得就是说我们在座的是政治精英,责任特别重大,尤其是主管文化事业的政治精英责任更大,你比如说美国文化是一个强势文化,那美国的电影电视里面灌输的多少 是宣扬它美国文化的价值取向的?如果说我们的文化事业,当然不能用说教的方式,但是如果你在你的小说、电影、文艺活动当中,能够把我们这种五千年绵延不断 的以人为核心的,以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是我们延续文化命脉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我想我今天就谈这么多。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