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厦门等地又现出租车停运事件,出租车问题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热点,中国出租车业到底怎么了?为何经常会发生出租车停运事件?出租车行业的主要矛盾有哪些?问题在哪里?值得反思的地方何在?有无解决对策?
从2002年以来,笔者用近10年时间先后走访了200多个大小城镇对中国出租车业进行考察调研,同时也对国外出租车业进行了比对考察研究。基于此,现就一些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出租车业何以不稳
中国出租车行业,这些年来发生了一系列停工停运事件。笔者通过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仅从2002年至2008年底中国已经发生过150多起出租车业停工停运事件。
梳理各地出租车司机停工的理由不外以下几条:黑车拉活抢活,要求政府打击黑车;燃油涨价,运营成本上升,要求提高运价;抗议公交降价,抢了生意;出租车各种费用太重;乱收费太多;与出租车公司及政府争夺经营权等。而此次厦门出租车停工也不外乎上述理由。
其实这些年来中国出租车业的问题核心应该是两方面的:一是出租车行业内部关系不顺、矛盾多元,利益分割不均;二是出租车行业与整个社会的冲突与矛盾。而所有问题的根源都集中在一个点上:即出租车垄断性的经营权。大部分停工本质上都是由于车主与政府或公司争夺经营权而引爆的,其他相关的矛盾与冲突基本也是与经营权息息相关的。
中国出租车业何以如此不稳?笔者以为,如果抛开出租车行业与整个社会及公众利益的冲突与问题不谈,单就出租车行业内部而言,不稳定的核心原因是内部的利益分配严重不公,出租车行业真正的经营者、生产者、劳动者即司机们所得甚少、负担沉重、处境艰难。这一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与科学的解决,平和的问题便拖成了尖锐的矛盾,自然会用一种更加激烈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出租车行业的停工停运在所难免。如果根本问题不能解决,出租车停工还将持续发生。
笔者所接触过的许多出租车司机这样说:停工停运是沉重的车份钱压出来的,是极不合理的出租车业制度逼出来的。
他们何以此说,因为目前中国大部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特大城市都实行由司机先向公司交数万元押金,司机承包出租车后,每月向公司交纳数千至万余元“车份钱”的运营管理模式,即公司化模式。
从北京到上海再到深圳等国内大部分城市都实行这样的制度。以深圳为例,一般一个司机要得到开出租车的就业岗位,首先需要给公司交纳4.5万元的高额押金,一般一辆车由两个司机分别开白班与夜班,公司一辆车便可收到司机交的9万元押金,相当于一辆捷达车的价格。其次,司机获得这个岗位后,不论家里出事还是自己生病,即使失去劳动能力,只要车在自己手上,就得每月雷打不动地给公司交纳承包金,即“车份钱”,深圳的司机每月得向公司交纳高达14683元的“车份钱”,据深圳市交通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公司每辆车每月净赚一万元以上。
且不说每辆车的押金本身便可购买一辆出租车,而且押金在司机更替过程中实际上一直保持在公司账户上。仅公司第一年收取的“车份钱”就可以把车辆的全部投资收回。之后,在这辆车子没有报废前的7年里,公司实际上净赚在100万元以上。
“车份钱”从深圳到上海再到北京,以及重庆都呈现为刚性收费的特征。目前大部分省会城市的“车份钱”收费标准都在5000元左右,重庆的“车份钱”标准是8000元左右,而运营的出租车仅仅是不到6万元的“铃羊”,也就意味着公司当年便可收回全部车款的1.5倍。接下来公司在此车报废期内可净赚60多万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