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公租房之路该怎么走(2)

陈杰:公租房之路该怎么走(2)

公租房地段要与城市发展规划紧密结合

解决准入门槛问题,对公租房出租率会有较大提升作用,但还不是根本性的。地段不佳和租金较高更具制约性,但这两个问题都需要系统和长远地来看待。

公租房要做好,就要认真研究供给对象的心理和需求特征。公租房既不同于廉租房,也不同于经适房。廉租房对象收入低,选择少,给什么要什么。经适房对象面对的是带有高额补贴、具有转移支付性质的资产,地段差一些也可以接受。但对于公租房,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从一开始就定位在“夹心层”,但政策制定者没能好好研究这个人群的住房需求。

“夹心层”由于收入有一定宽裕度,其实对租金不是特别敏感,有一定弹性空间。但由于他们都是上班族,对交通的便利性比就业不稳定的中低收入人群还敏感,同时他们对住宅品质、居住环境和居住稳定性也都有一定要求。

对于上班租房的人来说,有四个关键因素:地段(交通和生活)的便利性、住房的舒适性(含户型)、租金的经济性和租赁的稳定性。其中地段的改进空间较大,但要与城市长远发展结合。

从上海经验和有关资料看,各地公租房项目在地段上的问题,并不主要是地处非城市中心区的问题,而主要是出门缺乏公交工具,交通不便的问题;还有当下没有商业配套,购物不便的问题。但前者可以通过改善社区交通设施,如增设连接临近地铁站和公交站的定点中巴车来改善,后者随着公租房入住率提高也可以改变。

各地公租房“选址不当”,确实存在政府行为的原因。各地政府仍然习惯对上负责而非对下,在保障房体系方面只急于完成中央下达的建设数量指标,而目前也没有使用率和入住率的考核,因此对入住需求缺乏充分的科学预测和市场调研,在区域分布、地段选址、数量配置和户型设计上都十分随意。在这点上,必须承认,政府相对市场是不足的。由于不存在销售压力,政府很难像市场那样贴近消费者。解决的办法是,必须让公租房开发运营机构社会化和市场化运行,运营公司有销售和保本压力,独立核算,进行绩效考核。

但媒体和网上有很多人要求,公租房一定要选址在市中心的商业与就业集聚地附近,方便就近上班,这就有所偏颇。毕竟市中心土地有限,寸土寸金,从经济效率上说不可能大量用于公租房上。实际上,公租房还存在承担推进城市发展和空间再布局的功能与作用,要有城市规划的概念。香港在这方面有十分成功的经验。直到1970年代,香港港岛和九龙之外的城区仍然十分荒凉,但政府通过大量建筑公屋,同时建筑地铁和轻轨,把人口逐步往新界各区导入,如荃湾、沙田、屯门就是首批3个配合10年建屋计划而发展的新市镇。当大量人口因为廉价宜居的公屋来到该区域积聚,商业也随之而来,一个个新城区就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