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文艺座谈会——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4)

延安文艺座谈会——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4)

三、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影响和意义

(一)革命文艺运动再创新辉煌

1943年3月13日,《解放日报》首次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部分内容;10月19日鲁 迅逝世七周年纪念日《解放日报》全文发表《讲话》。次日,中共中央总学委发出学习《讲话》的通知;指出:毛泽东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建设、理论建 设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是毛泽东同志用通俗的语言所写的马列主义中国画的教科书。各地党组织受到这一文章后,必须当作整风必读的文件,安排适当的时间,在 干部和党员中进行深刻的学习和研究。11月7日, 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执行党的文艺政策的决定》,强调“《讲话》精神是用于文化部门和党的工作部门,不仅是解决党的文艺观、文化观的材料,也是解决人 生观、方法观的重要材料,要普遍宣传。”随后,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文化和艺术界掀起了学习、宣传和贯彻《讲话》的热潮,并决心积极执行毛主席提出的文艺为工 农兵服务的方向和文艺工作者走与工农兵结合的道路。

延 安文艺座谈会及毛泽东《讲话》精神的宣传贯彻,使文艺界更加自觉地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一扫过去那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不良风气。广大文艺工作 者投入实际斗争生活之中,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加之全党整风和大生产运动为文化的大规模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文化工作 空前活跃起来,在短短的几年有了空前发展,出现了一批反映新的人物、新的生活的传世佳品,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首先是戏剧运动空前活跃,创作和演出的数量、规模大大超过历史纪录,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发生了深刻变革。1943年春节,延安文艺工作者组织大批秧歌队下乡宣传,被群众誉为“斗争秧歌”。下乡中发现、培养了群众艺术家,影响改造了旧秧歌,促使群众性的新秧歌蓬勃开展,1944年春节形成了高潮,秧歌剧目繁花似锦,各具特色。几年内,仅见诸报端的秧歌剧就有400多 处。《刘胡兰》、《钢筋铁骨》、《血泪仇》、《穷人恨》、《十二把镰刀》、《无敌民兵》等主要以抗日为内容的民族形式的各类剧目相继诞生。在戏剧改革上, 贯彻“推陈出新”的方针,取得突出成绩。如《逼上梁山》,在旧故事里注入新观点、新内容,突出反映了农民革命斗争。毛泽东赞誉这出戏是“旧剧革命的划时期 的开端”。群众戏剧运动获得空前发展,许多地区的农民及创作上演反映自身斗争、真人真事的剧目。在部队开展了连队剧运,兵演兵、兵写兵,产生了巨大的鼓动 教育作用。

诗 人们置身于火热的群众斗争之中,开展了街头诗运动,涌现出大批诗坛新人佳作。如柯仲平的《保卫我们的利益》、田间的《假如敌人来进攻边区》、高敏夫的《边 区自卫军》等,开一代新的诗风。群众诗歌创作活动得到更好地组织指导与普及发展,其中较突出、为后人所熟悉的一首是始由民间诗人李有源编唱,后经文艺工作 者加工而成的《东方红》;此外《十绣金匾》、《十二月唱革命》、《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王贵与李香香》等,竭诚为经久不衰的保留节目。小说、报告文学、 散文的创作开始了活跃繁荣的新阶段。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田保霖》,周立波的《种谷记》,以及《洋铁 桶的故事》、《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活在新社会》等,都是代表之作。边区荟集的大批蜚声遐迩的著名音乐家创作了大量雄壮有力、情真意切、流 传甚广的优秀歌曲。如《南泥湾》、《共产党像太阳》、《延安颂》、《新民主主义进行曲》等。美术工作者创作出版画、漫画、年画、雕塑、剪纸、木刻等各种美 术形式的作品,乡镇街区,家家户户,随处可见,并时常举办美术展览,观众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总 之,整风后的文艺运动,向着为工农兵,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发展,无论文学、音乐、美术、戏剧、舞蹈,方方面面都呈现出崭新面貌,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 具有鲜明特点,首先是有新的主题,自觉地为民族解放战争服务,歌颂党的正确路线和政策,歌颂新的时代、新的人物,揭示革命运动的发展规律;其次是在马克思 主义指导下,以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反映现实和历史,达到艺术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许多作品写真人真事,歌颂作者亲眼所见的人民生活中的各种英雄模范人 物,并能揭示事物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趋向,既真实地反映了现实斗争的残酷和尖锐复杂,同时又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表现语言、形式大众化、民族 化,平易自然,充满浓郁生活气息。再次,新的文化运动的开展,达到了为工农兵,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目的,1944年3月22日, 在关于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从政治和经济实践的角度,谈到秧歌的利用问题,他说: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又指导经济、政治。老秧歌反映 的是老经济老政治,并指导老经济老政治;新秧歌放映新经济新政治,并指导新政治新经济。一个秧歌剧叫《赵富贵》,听说跑道吴起镇(今吴起县)去一演,就在 演完那天,连长那里就跑去一个士兵,把自己的手捆起来请求处,罚,他说:我想开小差,不但自己想开小差,还组织别人开小差。还讲出在他被服里钉了多少法 币,后来一检查,果然有一些法币钉在那里。讲出来了,当然也就不处罚了。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早几年那种大戏,小说,为什么不能发生这样的力量呢?因为它没 有反映边区的经济、政治,成百成千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脱离群众。开了文艺座谈会后,去年搞了一年,慢慢的摸到了边,一经摸到了边,就大受群众欢 迎。所谓摸到了边,就是反映群众、真正地反映经济、政治,这就能有指导作用。1944年5月27日,毛泽东看了艾青写的《秧歌剧的形式》一文后写信给胡乔木,称赞说:“此文写得很切实、生动,反映了与具体解决了年来秧歌剧的情况和问题,除报上发表外,可印成小册,可起教本的作用。”后来《秧歌剧的形式》一文发表于1944年6月28日延安《解放日报》。1944年10月,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召开,各部队机关学校暨少数民族的代表450余人济济一堂。这是对边区数年来贯彻毛泽东指引的文教方向,开展文教运动的盛大检阅。会上,林伯渠、李鼎铭亲手把书有“人民艺术家”的奖旗赠给马健翎;把书有“群众艺术先驱”的奖状赠给杨醉乡。1945年1月边区群英大会上,文艺界获奖者达35人,其中获甲等奖的16人。文学艺术工作者以自己的辛勤汗水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同。

(二)代表中国文化前进方向的宣言书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宣言书。

第 一,从《讲话》的主要内容看,它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宣言书。《讲话》与党领导的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相适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 义文化也经历了从苏区文化到抗日文化的与时俱进的转变。抗日文化虽然是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和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它的先进性 最重要的是看它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否配合抗战这一最大的政治形势,是否反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这一最根本的民族利益。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政 治主题,不仅是反帝实现民族解放,而且还要推翻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实现社会和人民解放。所以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党在抗日文化基础上,在统一战线中倡 导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点在毛泽东同志的《讲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1942年5月2日座谈会开幕第一天,毛泽东就在《讲话》中要求与会者思考五个问题,即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这实际上已经确定了座谈会的主题就是探讨革命文艺工作者如何代表中国抗战文化的前进方向——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问题。在5月23日 的闭幕会议上,毛泽东则将上述问题总结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中心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而当时“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 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我们要代表中国抗战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真正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要为这四种人 服务,就是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坚持个人主义的小资产阶级立场的作家是不可能真正地为革命的工农兵群众服务的,他们的兴趣,主要是放在小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上面。”虽然他们也赞成抗日,并能为抗战事业服务,成为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参加者,但他们“对于工农兵群众,则缺乏接近,缺乏了解,缺乏研究,缺 乏知心朋友,不善于描写他们;倘若描写,也是衣服是劳动人民,面孔确实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以,革命文化工作者要真正成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战士,就要 彻底解决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社会的过程中,把立足点逐渐转移到工农兵、无产阶级方面 来。只有这样,抗战先进文化才能朝着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正确方向顺利前进,我们党才能真正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

在 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这个新民主主义文化根本和原则问题后,《讲话》进而提出了如何服务的问题。毛泽东认为,这一问题的基本内核是普及与提高的问题。 这对一些人相当严重地轻视和忽视普及,不适应地过分强调脱离人民大众的提高的问题,他指出:我们的文艺既然基本上是为工农兵,那么所谓普及,只有用工农兵 自己所需要、所便于接受的东西向工农兵普及;所谓提高,也只能是从工农兵群众的基础上去提高,沿着工农兵和无产阶级前进的方向去提高。“在这里,普及是人 民的普及,提高也是人民的提高。而这种提高,不是从空中提高,不是关门提高,而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这种提高,为普及所决定,同时又给普及以指导。”这 种文化才是符合人民大众利益和要求的文化,也才是代表中国抗战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文化。

关 于新民主主义的源泉问题,毛泽东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使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 中的反映的产物。”因此,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文化工作者“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去,到火热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 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同时,“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这是 毛泽东为发展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所指明的根本方向和正确道路。

第二,从《讲话》的历史作用看,它使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成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典范。《讲话》发表后,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文化艺术节引起了极大反响,它就像一展光芒四射的灯塔,照亮了边区文化运动发展的道路,促进了革命文化事业的繁荣。

1942年5月30日,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闭幕七天后到鲁艺检查整风学习情况并讲了话。当时,鲁艺正对自己过去的办学方针进行大辩论,检查脱离人民群众关门提高的倾向。毛泽 东在讲话中联系鲁艺讨论中的一些争执,再次对文艺应该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这个根本性问题,做了生动而有说服力的解答。最后毛泽东勉励鲁艺学员说:你们 现在学写的地方是“小鲁艺”,还有一个“大鲁艺”。只是在“小鲁艺”学习还不够,还要到“大鲁艺”去学习。“大鲁艺”就是工农兵群众的生活和斗争。广大的 劳动人民就是“大鲁艺”的老师。你们应当认真地向他们学习,改造自己的思想感情,把自己的立足点逐步转移到工农兵这一边来,才能成为真正的革命文艺工作 者。

毛泽东的讲话使鲁艺广大师生对理论联系实际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为他们走出“小鲁艺” 投身于“大鲁艺”彻底扫清了思想障碍。之后,鲁艺多次派工作团深入边区农村为人民群众进行演出宣传和剧目创作。1943年初鲁艺秧歌队150多人在延安周围各县演出40余场,每到一处,群众无不欢呼雀跃,奔走相告。12月,鲁艺工作团巡回绥德分区等地宣传,直到次年5月 返回。这些演出活动既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又取得了实际生活素材,创作出了一批真实而又感人的优秀剧目。如根据真实故事创作的新歌剧《惯匪周子 山》、秧歌剧《兄妹开荒》,依据民间故事和民间音乐创作的《白毛女》,根据秦腔剧改编的新秦腔剧《血泪仇》等,均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及毛泽东、 周恩来等党中央领导的高度好评。

走 出“小鲁艺” 投身于“大鲁艺”,不仅是对鲁艺师生的要求,也是边区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的实际行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边区文化艺术界进一步深入整风,贯彻党的文化政 策,坚持革命的文化艺术方向,响亮提出“到农村、到工厂、到部队,成为群众的一分子”的口号,形成了一场蔚为壮观的革命文化艺术运动。据1943年3月15日 《解放日报》报道:诗人艾青、剧作家塞克赴南泥湾了解部队情况并进行劳军活动,作家陈荒煤赴延安县工作,小说家刘白羽及女作家陈学昭也准备到农村和部队 去,高原、柳青等同志出发到陇东等地,丁玲及其他文艺工作者已做好到基层去的准备。文艺界抗敌协会驻会作家全部下乡,以致不得不宣布撤销该会会址。同年秋 冬,西北局宣传部组织沿岸各剧团下乡,民众剧团出发关中,西北文艺工作团出发陇东,青年剧院和部队剧团出发三边,平剧团到延属各县,他们在农村基层工作、 演出、生活,受到人民群众的热情欢迎。

对《讲话》精神的学习领会和身体力行,使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而推动边区文艺工作空前活跃起来,并在短短的几年里结出丰硕成果,呈现出一派兴旺繁荣景象。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成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典范和榜样。

第三,从《讲话》的现实意义看,它仍指引着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正确方向。60多 年前发表的《讲话》,虽然是针对延安时期抗日文化而言的,但它是自有无产阶级运动以来最重要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著作,是革命文化运动的纲领性文 献。它不仅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时期文化的发展,而且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理论基石和指路明灯。

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种文化不仅与我们党领导和建设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有本质的一致性,而且还是沿着毛泽东在《讲话》中开辟的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

今 天,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首先,仍然必须处理好文化建设中的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关系,也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文化领域的指 导地位,这与毛泽东在《讲话》中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所独具的优秀品质,是当代人类社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所以,中国共产党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需要坚持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需要坚持它。今天,中国共产党代表和建设先进文化,就是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 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和特色的社会主 义文化,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其次,必须处理好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建设的关系,也就是先进文化的建设必须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60多 年前,毛泽东在《讲话》中强调:“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应“服从党在一定革命时期内所规定的革命任务。”同样,当代中国 先进文化产生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它的繁荣与发展也必须立足于这个伟大实践。也就是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把反映、解决社会主义 经济、政治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作为文化研究和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当前,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现代化实践的关键,因此,解决好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和繁荣先进文化的问题,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最主要问题。

最 后,必须处理好中国先进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关系,也就是今天先进文化的建设要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我们 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江泽民在“七一” 讲话中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增强感召力。”这实质上都是要求正 确处理好中国先进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关系。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有人认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出路应该是中国传统“儒学的复兴”;也有人提出中 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全盘西化”。对此,我们必须予以旗帜鲜明地反对和驳斥。今天,代表和建设中国先进文化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学习 和借鉴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立足于中国现实,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和发展具有巨大思想感召力和 艺术感染力的先进文化,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为实现我国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目标而共同奋斗。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