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5)

核心提示:中国所面临的实现发展目标最根本的挑战就是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步入“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有三个根本原因:一是内需不足。由于不重视研发和人力资本开发,收入分配两极化很严重,导致内需疲软,高失业,引发社会剧烈振荡;二是成本攀升;三是市场化改造、制度创新滞后。突出表现为资源配置的方式不是按市场效率的原则,而是按腐败指数分配。

小企业想投,没有匹配的金融市场。在国有垄断的金融体制下,小企业想投,也获得不了公平、正常的金融市场支持。怎么办呢?自己去融资,我们称之为非正规民间融资。非正规体制的民间融资是高利贷,成本极其高。所以,对于小企业,借钱是死,不借钱也是死。前一阶段出现了温州七十几个老板逃跑事件,就是高利贷到期,风险加剧。这样,就形成了中国现在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局面。

按《政府工作报告》规划,今年固定资产投资需求要保证16%。如果投资需求达到16%的话,大概能拉动今年经济增长3到4个百分点,这恐怕还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如果政府要退出的话,16%主要靠市场。现在我们对小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办法,诸如提高金融宽容度、扶持小型微型企业,为它提供金融服务、税收支持等。而更要紧的是大企业,大企业主要是创新问题,就是产业结构升级。否则,投资需求市场振作不起来,终将导致经济下行。

第二,我国消费需求分析。消费需求说到底是收入分配问题。宏观上,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在三个领域:政府、企业和居民。多年来,增长最快的部分是政府财政收入。“十一五”规划期间,财政收入每年增长21%;企业收入主要反映在GDP的增速上,平均每年增长将近11%,比财政收入慢了一倍;最慢的就是居民收入,居民收入比GDP慢三分之一。所以,这次“十二五”规划专门提出,力争“十二五”期间居民收入和GDP增速保持同步。那么,政府、企业、居民,谁的钱主要用于消费呢?显然是居民的钱。居民拿的钱少了,在宏观格局上就和国民经济增长不相匹配。我国现在的状况是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

另外,国民收入还有一个结构上的问题,就是中观问题。我国地区之间、产业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尤其是城乡差别,大概三个农民的纯收入相当于一个市民的可支配收入;四个农民的消费支出相当于一个市民的消费支出。我们现在启动农村市场,诸如送家电下乡、送汽车下乡等扩大农村消费。但是,最根本的不是送什么东西下去,最根本的是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内部差距在扩大,差距一扩大,消费倾向就降低。所以中国现在消费需求疲软,实际上是国民收入分配在宏观、中观到微观这三个层面都有扭曲。怎么办?这恐怕也是很难办的事情。投资需求上不去,特别市场性投资需求上不去;消费需求在短期扭转不了。由此,我们内需不足的问题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国际经济复苏又不尽人意,外需又不能弥补内需不足。我们的经济总需求不足,面临经济萧条。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

我国宏观经济总体目标,在通胀和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就要考虑不同宏观目标之间的均衡。

2010年10月我国开始从全面刺激经济增长,开始转向重点防范通货膨胀。由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两年来法定准备金率连续提高了六次。到2011年10月底,大型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到21.5%;中小型机构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到19.5%。这在当代世界是高的,在中国历史上也是高的。然后,连续三次贷款利率加息。这些货币政策的出台都表明我国收紧银根的姿态,目的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紧缩下来之后,发现经济下行的威胁很大。2011年年底,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出席G20峰会讲到,我们现在经济上的首要责任是反萧条、反危机、保增长、反失业。就是我们宏观调控目标从先前首要的反通胀,转变为同时考虑反萧条。

我们现在是通胀压力和经济下行威胁同时存在,而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政策要求又是相反的。因此,我们在具体操作中很难选择政策。然而,从学理来讲,也很简单,就是把问题罗列出来,先排个序,哪个是当务之急,就先解决哪个。对此,我在去年下半年给中央部委领导、地方干部、企业界讲课时,问了一个共同的问题,中国现在既有通胀压力又有衰退的威胁,你们认为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哪一个?结果,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意见高度一致,认为现在资金收得太紧,企业已经很困难了,再这么紧下去可不行。所以,要反萧条、反失业、保增长。中央部委的领导一致认为反通胀是主要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宏观决策方式要保证民主化。使各方面包括企业、地方政府、中央部委等的利益诉求,都能够公平、及时、充分地反映到决策机制当中。要应对中国的复杂局面,宏观决策民主化、法制化、程序化、公开化到了非要提高的程度不可。

面对中国当前通胀压力和经济下行威胁同时并存的政策两难抉择,最后怎么办呢?中国人有自己的智慧。既不像过去那样提出保增长是首要的,也没有说反通胀是首要的。我们提出,努力实现不同宏观经济目标之间的均衡。

在财政政策方面,财政政策扩张的方向不会变,但是财政政策本身风险的控制可能会加强,特别是地方债务这一块。就是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方向不变的同时,要关注财政风险,降低财政赤字。我国地方债务加上国债占GDP的40%以上。地方债有凭证的大概接近11万亿,还有好多没有凭证的,没有凭证的到底有多少,现在没有数。加上中央政府的国债,我们债务水平接近德国。

在货币政策方面,货币政策紧缩的方向不变,力度可能会调整。紧缩货币是为了防止通胀,但是还要考虑经济增长,考虑到经济下行的威胁。所以恐怕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要放松,并且信号已经出来了。例如,法定准备金率的下调,还有其他一些银根松动的措施已经出台。

在汇率政策方面,要保出口,人民币就要贬值;要反通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一般要升值。人民币升值会使出口下降。即使出口不下降,如果人民币升值,结汇的时候,同样的外汇进来,相应换汇的人民币就少了。这等于从结汇这个通道减少了流通的货币,通胀的压力就下来了。所以,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虽然有国际社会的压力,但汇率政策是一个主权问题,主要还是取决于宏观调控首要的目标是什么。若以反通胀为主,原则上人民币要升值;若以反萧条为主,原则上人民币要贬值。我们现在既不是反通胀为首要,也不是反萧条为首要。因此,我们既不好让人民币升值,又不好让人民币贬值。怎么办?努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因此,人民币汇率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因为要兼顾不同目标。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刘斌)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