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走势(2)

核心提示:崔永元说他现在薪水每月过万,可常感觉钱不够花;而上世纪80年代的工资平均80块钱,却觉得总是花不完。美国十倍于我国的收入,结果美国人的钱不仅不够花,反而还要去借钱花。从实质上看,崔永元的抱怨反而表明我们的生活更好了,是我们现在消费的范围比80年代扩大了。并且我们还应该往钱不够花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发了钱都留着,那会影响国民经济增长,会影响个人真正的幸福和享受。

第三,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中国发展到现在,大部分的矿产资源包括能源,都必须依靠国际市场。我国对于铁矿石、原油、铝、铜等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超过了50%。靠国际进口直接的结果是国内的价格由国际市场来决定。包括最近我国汽油、成品油价格的上调,也是最近国际原油价格一直上涨的原因。

第四,国内成本上升的推动。其中最明显就是土地、工资、环境这些成本上升的推动作用。一是工资。工资的上涨对各种价格有比较强的推动作用。有统计表明,在过去几年,工资上涨最快的并不是专业人士、白领阶层,而是农民工。农民工工资上涨幅度超过20%,甚至有些年达到30%多。二是环境。过去我国没有很好的保护环境,在环境上面支付的费用比较低,这就意味着生产成本比较低。现在我国环境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程度。按照世卫的标准,加入PM2.5后,中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将从现在的80%下降到20%,这足以说明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昆明滇池污染以后,投了几百个亿进去,去年我到湖边一看,基本上还是没有什么效果,水质照样很差。太湖也是,几百个亿进去了,几乎看不到什么效果。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去年我国价格上涨。

刚才说了很多物价方面的问题,去年的物价确实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接下来说说去年宏观调控位居第二的问题,即经济增长问题。

2009年,我国受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时候,经济增长率降到6.6%。2007年二、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是14%,就是说差不多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国经济增长率下降了一半。可见,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力和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回过头来看,很多人会觉得我国当时出台“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包括“十万亿信贷”,好像有些用药过猛。可在当时的环境来看,形势确实非常严峻。  

判断经济增长合适与否有一个标准。大家普遍认为,9%—10%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中国经济比较适度的增长区间。高于它,通货膨胀的压力就比较大;低于它,会产生诸如失业甚至价格下降等问题。去年我国经济形势是一个比较平缓的下降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经济基本保持在一个适度的增长区间。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达到9.2%。尽管里面有很多问题,但还是可以接受的状态。

对于经济增长,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包括收入的角度、生产的角度,需求或支出的角度。我国现在经济增长的统计主要是依靠生产。从生产来看,去年我国农业的增长是上升的,工业和服务业是下降的。在我国的生产当中,农业占的比重并不大,工业和服务业占的比重比较大,特别是工业,它是影响我国整个经济运行的最主要因素。从需求或支出的角度来看,一个产品生产出来以后,通常有三个用途:一是消费,比如生产出来的面包、牛奶供我们消费;二是投资,比如生产出来的钢铁、机器设备用来修建高速公路、建工厂、实验室等,其价值不会在一年或者两年就消失了,它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三是出口。我们常说的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指的就是消费、投资、出口。

    实际经济统计中,我们主要依据的数据是生产。可是,大家从新闻里听到比较多的是投资、消费、出口。为什么它们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比较大呢?中国现在的情况,包括一些大国,大部分的市场经济体都具有生产在短期内由需求决定的特点。比如某工厂电视机的生产能力是一千台。如果有人需要,就可以接近这个生产能力,甚至在短时间内超过设计的生产能力;如果没有人需要,甚至会停工。而从长期来看,经济的发展还是由生产能力决定的。从需求角度来看,2011年,我国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的速度都有所放慢,但是放慢的程度与总体经济情况有相似之处,就是保持在一个相对比较正常的区间里面。

总之,去年我国经济形势是在有序回落中保持在一定的增长区间内,经济增长速度还是比较适宜的。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了初步的控制和扭转,特别是进入今年以后,物价涨幅下降的速度更快了。另外,我国现在经济当中还是积累了不少的问题和风险,特别需要在今年的经济工作当中加以处理。

第一,政府性债务风险。欧洲债务危机对本国经济增长,乃至对全球经济增长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美国在欧盟债务危机之前也闹了一个债务危机,政府没有钱给雇员发工资,差点连门都开不了。所以,政府债务问题是一个影响很大的问题。我国政府债务问题主要不是在中央政府层面上,而是在地方政府层面上。从2011年开始,有关中国经济崩溃论的说法又卷土重来。其中有一些权威的、严肃的学者,包括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克鲁德曼对中国的经济判断也是非常悲观的。中国经济崩溃论在2002年曾经是国际上非常响的声音,有一个海外华人写了一本名叫《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书,观点是,中国入世之后没有办法去很好地应对开放带来的冲击,会导致经济崩溃。当时他的言论非常抓眼球,包括美国国会在内的很多机构都请他去演讲。2005年以后,此人就销声匿迹了。因为入世以后,中国经济不但没有崩溃,反而迎来了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并且达到了一个黄金增长期,就是高增长、低通胀。此次中国经济崩溃论卷土重来主要源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与房地产问题。

那么,究竟怎么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及其带来的风险呢?政府债务余额多少是安全的?在国际上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债务余额安全比重,即60%的比重。美国债务接近100%;希腊是200%。如果从一般的范围来看,中国只有30%左右的债务;放得更宽一点看,可能会有接近50%的债务。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还是处在比较安全的范围,并不存在迫在眉睫的危机。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期限错配的问题。一般地方政府的短期债务来源于银行借款,主要用于市政建设、交通运输、科教文卫。通常这些项目的周期比较长,取得效益的时间更长。其中有些项目可以直接获得效益,比如高速公路;有些项目没有什么效益,比如市政类项目,它是要依靠城市的发展,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进而带动税收。地方政府用税偿还银行借款,这需要经过一条很长的传递链条。可从银行借的钱,到期要还本付息,否则就会形成坏账,由此需要予以清算。

另外,还要看到一些地区和行业存在局部性风险。一是地区的局部性风险。例如,江苏政府有钱,不能替安徽政府还债;江苏内部一个富裕县不会为一个贫穷县还债;二是行业的局部性风险。比如说铁路。如果铁道部的债还不了,政府也不能坐视不管。这几年铁道部的负债率上升得比较快,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付息压力很大。从银行角度来说,负债率高则信用低,银行不愿意再借钱给这样的企业,这样企业资金链就可能断裂。所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总体可控,但局部风险是存在的。去年、今年一直到明年,这几年债务需要偿还的比重是比较高的。去年恰恰赶上我国收缩银根,贷款比较紧张,由此造成比较大的债务偿还压力。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