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怎样看待政治体制改革?

邓小平怎样看待政治体制改革?

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就国体(即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来说,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政体(即政权的构成形式)来说,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政党制度来说,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国家结构形式来说,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及在单一制国家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种制度,是历史形成的,是广大人民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进行选择的结果。它适合中国的国情,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坚持这些制度。

既然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好的,为什么还要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呢?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同其他社会一样,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发展和改革的社会。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并非一开始就是完善的,它的一些具体制度和一些制度的具体环节上还存在着若干缺陷和弊端。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的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报告中列举的弊端主要有: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家长制现象(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有家长式的人物,他们的权力不受限制,别人对他们都要惟命是从,甚至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所谓特权,是指政治上经济上在法律和制度之外的权利)。他认为,这些现象之所以发生,有思想上的原因,更有具体制度上的原因。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

我们的改革要达到什么目的?邓小平明确地讲过:“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1页)就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来说,它要达到的“总的目标是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8页)具体地说,就是要在坚持和发扬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的前提下,革除政治体制方面的弊端,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更加有力的政治保证,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这就是说,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正确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方法和评价标准

在明确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同时,邓小平还指明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应当坚持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第一,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有前提的,即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强调:“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8页)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他说,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比如共产党的领导,民主集中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等。“这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不能放弃。所以,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7页)

邓小平反复提醒人们,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涣散党的纪律,而正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纪律。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想象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的真理。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当然,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国家的情况,走自己的路。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邓小平指出:“资本主义社会讲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实际上是垄断资本的民主,无非是多党竞选、三权鼎立、两院制。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0页)

他对一些人盲目崇拜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他说,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互相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它们谁也不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他还直接对美国前总统卡特说过:“中国如果照搬你们的多党竞选、三权鼎立那一套,肯定是动乱局面。如果今天这部分人上街,明天那部分人上街,中国十亿人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会有事,日子还能过吗?还有什么精力搞建设?”(《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4页)

第三,政治体制改革要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由于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不利于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增强国家的活力,适应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所以他说,我们必须认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由于“这个问题太困难,每项改革涉及的人和事都很广泛,很深刻,触及许多人的利益,会遇到很多障碍,需要审慎从事”。(《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6页) 这就是说,“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方针必须坚持,但是,方法要细密,步骤要稳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59页)

为了保证政治体制改革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他强调,必须把这项工作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今天的中国,决不应该离开党的领导而歌颂群众的自发性,否则只能导致无政府主义,导致社会主义事业的瓦解和覆灭。

为了自觉地把握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方法,邓小平提醒人们要认清政治体制改革的评价标准。他说,评价政治体制,“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13页)如果不能坚持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不是稳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那就可能导致国家政局发生动荡,群众队伍产生分裂,生产遭到破坏,甚至导致人民政权的丧失,那就会从根本上违背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初衷。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