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战略选择只能是增强实力,加快推进海空军转型建设,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准备,以快速发展的综合实力破解美国以“军事对抗经济”,破解美国新战略所推行的对华“海外制衡”战略。我们要战略反威慑,不要一味战略忍让。我们可以绕开正面冲撞,以反“海外制衡”战略赢得时间、空间和主权权益。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尚处于初始阶段,在目前的情况下,美国由于财政约束,显然无法为其提供必要且足够的资源。美国企业研究所专家丹·布卢门撒尔担心,“我们正在拍着胸脯吹嘘自己的国防战略,但却没有为其提供必要的资源。”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在美国军费不足的情况下将重心转向亚洲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战略。况且,美国在东亚的“合纵”策略能否完全奏效也困难重重。在这一方面,中国有很大的战略回旋空间,也可以有很大的战略作为,将美国向西太平洋投放力量的成本提升至其承受不起的水平,是一个很好的战略选择。
时间在中国一边,三十六计拖为上计。美国“民主独裁”+“军事专政”之路前途如何,美国是否能像历史上那样,在危机中重生并变得更加强大,以及新干涉主义的历史命运多舛与否,尚待观察。但应对国内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已经成为美国接下来一段时间里的重中之重,无论如何,美国称王称霸的时代只属于20世纪,现在连美国所谓的太平洋世纪也明显不属于相对实力衰退的美国了。
中国对美战略应把地缘竞争与超地缘竞争有机地结合起来。
由于21世纪中美之争说到底是创新竞争,因此,这一战略的重点应是导向创新竞争与合作,全面总结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经验与教训,诚信对话,深度沟通,努力建设新型的大国相处之道和互动模式,照顾敏感度,保持舒适度,率先垂范,心理疏导,使美国调整对大势的认识,把两国的智慧结合起来,共创历史新心态,共创国际新规范,力图使中美关系的主流归于和平发展。布热津斯基在2012年新著《战略憧憬:美国与全球力量的危机》中,针对新兴国家的崛起,提出美国应当具备历史性和战略性的眼光,避免过多正面冲突,要注重合作。当然,牵制中国崛起仍将是其战略憧憬之一。
同时,提升中俄战略协作的层次,以反制美国对华“海外制衡”,作为对美战略的辅助部分,软硬结合,综合运用。
二、北稳俄罗斯,建立稳定的战略“准联盟”
俄罗斯是中国打破美国对华“海外制衡”最强大的战略伙伴,中俄在最核心的国家利益上的相互间重大战略需求越来越强,建立稳定且高水平的“准联盟”战略关系,可以作为中国地缘政治战略的压舱石,以便与美国进行适度的地缘竞争。李克强副总理访俄和接下来普京总统访华将深化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关系,从而有利于提高共同应对新挑战、新威胁的能力。
把中俄战略关系提升到“准联盟”的可行性在于:
1、俄罗斯像中国一样,被美国视为潜在威胁,备受西方战略挤压。美国对俄战略维持了削弱和打压的惯性,俄罗斯意图借美欧之力走复兴之路也被堵死,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和总统大选受到西方粗暴干涉,美国非政府组织已渗入俄罗斯全境,资助反对派团体,试图搅乱俄罗斯局势,期待在俄罗斯发生有破坏力量的街头革命。普京批评西方试图削弱俄罗斯,特别是美国常常试图进行“政治操控”,包括在传统上对俄罗斯至关重要的地区,以及在俄罗斯举行选举时。
2011年10月普京发表文章,公开宣布准备建立欧亚联盟,使之成为与美国、欧盟、中国并驾齐驱的全球力量中心。与俄罗斯有着相同血缘、宗教、文化的乌克兰,一直被俄罗斯精英视为俄再次崛起不可或缺以及欧亚联盟的重要支撑。美欧从发动“橙色革命”令乌克兰明确西倾战略,到今年3月欧盟赶在普京上任前与乌克兰草签准成员国协定,使普京的“欧亚联盟”宏图遭釜底抽薪。俄罗斯频遭西方打压,忍无可忍,又无对抗的实力,借华之力补己不足是自然的选择。
美国欲建欧亚反导系统寻求“全球合璧”,以遏制中俄的核威慑力,变相提高其空间进攻能力,这破坏了全球战略力量的平衡,成为中俄加强战略反制合作的新因素。俄罗斯频频暗示愿与中国就反导问题展开合作,期待建立反导阵线。反导系统的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多,中俄合作搞,可以优势互补,既能充分展示俄罗斯的科技储备优势和系统整合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中国的单项技术研发优势、现代化生产工艺流程和资金保障的作用,做到费用分摊、技术共享。反导合作和大规模军事演习主要是战略层面的合作而非军事同盟。中俄有能力进行联合研制、部署、管控和演习,从两国开始,直至覆盖整个上合组织,形成集体安全网络。
有美国专家说,“美国的侵略性政策迫使俄中站在一起。” 强大的外部战略压力而形成的共同安全利益会促成某种结盟关系。
2、对于俄罗斯来说,中国的战略价值陡升,它需要中国的政治支持,中国的金融实力、急速提升的高科技和高端装备业也可以助俄罗斯现代化一臂之力。当前,俄罗斯面临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压力,创新经济发展缓慢,市场经济体制亟需调整和变革,普京欲让俄罗斯“经济之帆”乘上“中国之风”,将“中国潜力”用于俄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经济崛起”。2011年中国首次成为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两国正寻求将2015年双边贸易额提高到1000亿美元,到2020年再实现翻番。两国贸易和投资合作走势看好,将突出战略性重点领域、大项目、高技术、金融等合作,把相互投资作为优先方向,扩大地方合作交流,而能否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开发问题上进行深度合作将是深化中俄战略关系的试金石,因为这涉及俄罗斯“远东大开发”的国家战略。
3、2011年普京选择中国作为其宣布参加总统竞选后最先访问的国家,双方宣布加强战略合作以应对亚太地区的竞争。2012年2月27日普京在《莫斯科新闻报》上发表题为《俄罗斯与不断变化的世界》的文章,视俄中关系为外交基轴,把它放在比俄欧和俄美关系更突出的位置。他明确提出,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和稳定的中国,而中国则需要一个强大而成功的俄罗斯。他强调中国的崛起不是威胁,而是俄罗斯发展经济的“东风”。俄罗斯欢迎中国的声音响彻世界,因为俄罗斯与中国具有建立平等的国际社会的共识。他表示,双方将继续在国际舞台上互相支持,特别是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和联合国安理会中继续合作互动。普京要把经济、外交重心转向亚洲,就必然深化中俄战略关系。普京就任总统后将率先访华就是一个明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