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总统任期大致会覆盖中国十年关键期甚至更长,他有望长期执政为建立和稳定两国新战略关系提供切实的保障,而普京上任之时,俄罗斯经济、外交重心将转向亚洲,又恰逢中俄在处理叙利亚危机问题上深度合作,这是中俄建立新战略关系的绝佳时机。如果我方能够抓住这一战略时机,主动倡议与俄罗斯建立高级别战略对话机制,建立实质上的战略“准联盟”关系,即“联”而不“盟”或“非盟之盟”,也即不是盟友的盟友关系,乘着两国关系处在历史最好时期,把目前这一最好、最重要的战略关系推向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发展,提升为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起高度政治信任,就世界事务进一步作出战略规划,整合出巨大的战略资源,像“准盟友”一样联手做事,并吸引一批“准盟友”,这样,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来保护各自国家的战略利益,完全有力量反制美国,对付美国构建的全球联盟网,使其盟友惶恐不安,很多事情上的力量对比就会改观,特别是中美俄战略大三角关系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同时,俄罗斯的对华疑虑也会消除,两国之间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会淡化或解决,互补关系会得到强化,北极完全有可能成为中俄合作新平台。这不是军事同盟,而是一种实现国际安全合作的模式,因其具有灵活性、便利性、隐蔽性和更多的行动自由而成为一种隐性安全管理机制,它主要是一种战略默契、互信和协作,即有“联”之实而无“盟”之名,这种关系只要求实行战略联合,寻求可靠的战略盟友,并不要求放弃各自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但可避免成为单枪匹马的“孤独大国”。世界战略形势发展已经在迫使中俄采取这一行动,给两国战略关系增添新的内容,建立新的战略合作形式。“准联盟”是中国的主要战略手段之一,旨在锻造一种新的大国关系模式。
这样的话,在世界心脏地区就会出现一个准超级核心力量,它意味着世界政治的大转变,中俄战略“准联盟”就会成为中国地缘战略之锚,有望增加对美国的战略威慑。当然,中俄作为新兴战略性力量,它们的新战略关系并非要挑战或取代美国霸权,或取得总体优势,它只是一种战略回应,只是要与西方国家关系取得平衡,捍卫自己的战略利益和世界的公平与正义,尤其是在亚太地区不被歧视,包括让外界适应两国海上联合军演。
对于美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危险。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主张西方应将俄罗斯纳入大西洋体系,他警告说,“欧亚大陆的联合将是美国的噩梦。”华盛顿的战略家一直对这一最大潜在危险忧心忡忡。为此,他们在俄罗斯妖魔化中国,又在中国宣扬俄罗斯的负面形象,并通过其控制下的媒体在全世界抹黑和贬低中俄两国。中俄在安理会否决有关叙利亚问题的提案后,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主席施瓦布就此表示,中俄之间只是出于短期权宜之计的“方便婚姻”,而不是长期的战略性结盟。令西方恐慌的不仅是以后中俄经常会联手对美国说“不”,更是中俄之间可能形成新的战略默契和关系。有人担心这只会给对手树起一个巨大的靶子,对双方的国家战略都很不利。其实,不管你如何示好,美国步步紧逼,靶子已经树起,拳头攥得更紧了,战略口袋也越收越紧,你不得不有所反应,一味畏葸不前,适得其反。正面引导加上适当反应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三、战略拓展之一:东进拉美和加澳新
西方的相对衰落和陷于困局,在全球给中国腾出了不少战略空间,尤其是在新兴世界,加深对东西两侧新兴地区的开放是当务之急,时不可失,机不再来。中国快速形成的巨大生产力是面向全球市场的,不可能完全被倒逼进内需市场。
在东面要与美国逆向而行,越过太平洋转向拉丁美洲。拉丁美洲已经不再是美国静静的后院,古巴和马岛问题拉开了美国与拉美国家的距离。拉美国家中左翼政党相继执掌政权后,致力于创新和推进排美、脱美的区域及次区域一体化,在政治、经贸、能源和金融领域强化对话、交流和合作,摆脱美国控制,增强自主发展。在拉丁美洲,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水平提升,财政状况趋好,新兴国家群体崛起,进入了良性发展的机遇期,中国在拉美的地位与日俱增,中国与巴西、智利和秘鲁的贸易额逐渐超过美国,与阿根廷和哥伦比亚的贸易额仅以微弱差距位居第二,这为中国全面拓展和深化与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提供了契机,可以考虑与拉美建立双边峰会机制和经贸论坛。
巴西是我在拉美的战略切入点。巴西称得上火车头国家,对南美地区有决定性影响。它在短短7年之内就使4000万人进入中产阶级消费市场,到2016年将向1.2万项大型工程投资9000亿美元,它还是对全球贸易依赖比例最低的国家之一,出口仅相当于GDP的11%。在双边关系上,中国已经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和主要投资者,2011年两国贸易额迅速增长到842亿美元。随着两国关系的跨越式发展,以及巴西调整贸易结构和贸易政策,中国若能重视两国间出现的问题和摩擦,换位思考,转变思路,加强合作投资,加强合资生产高科技产品,真正做到双方互利共赢,就会深化双方的合作关系。两国根据《共同行动计划》,启动制定十年合作计划,是进一步充实中巴战略伙伴关系实质性内涵的重要抓手。巴西东北部地区经济比较落后,近年来经济年增长保持7%的速度,那里的基础设施和新能源项目非常欢迎中国投资。巴西特别欢迎中国参与扩建机场、改建港口码头、修建通往偏远地区的道路、新建发电厂和投资旅馆,也欢迎参与深海石油的勘探开采并兴建与海上石油开采相关的工业项目。
巴西是南美一体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委员会主席国,良好的中巴关系有利于增加参与南美基础设施建设的机会,合作空间大。做好了巴西的工作,就等于抓住了拓展拉丁美洲的要领。
在全球治理问题上,中巴两国在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机构中有良好的合作。
在东面两侧还有三个国家值得关注,北侧是加拿大,南侧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加拿大因政治、文化、历史等因素,一直对美国亦步亦趋。随着温哥华冬奥会、残奥会和二十国集团多伦多峰会成功举办,以及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展现出经济与金融体制最健康、最具发展后劲的态势,加拿大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自信,通过拓展国际经贸关系来实现对外关系多元化,积极改变“紧随美国”的形象。由于美加矛盾,加拿大急于向中国推销能源,再加上北极能源开发及航运便利的诱人前景,现在是升级中加能源合作的最佳窗口期,两国关系有望走上快车道,仅在2011年加拿大就有10余位部长访华,双方签署了旅游、农业、金融等领域的系列合作协议。2012年2月加拿大总理哈珀自执政以来再度访华,旨在促经贸、开市场。
澳大利亚被迫在中美间“选边站”引来质疑,政要们担心澳大利亚沦为美国道具,牺牲了自身利益,也不利于地区稳定,何况澳大利亚当前和未来的繁荣离不开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澳大利亚前陆军司令彼得·莱希告诫澳大利亚绝不要和美国太亲近,应当保持对美国说不和不参与美国行动的能力,确保其不会导致与中国关系的日益紧张甚至爆发冲突。中国是经济保障者。澳大利亚国防部长斯蒂芬·史密斯也表示,遏制印度和中国是不可能的。他否认中国是地区的军事威胁。外交元老批评澳政府的对华政策。澳智库报告称中国投资不是威胁。亚洲经济转变给战略力量平衡以及亚洲未来秩序带来深刻影响,这一变化正在打破澳大利亚身为超级大国之亲密盟友所具有的那种心安理得,首次面临亚洲邻国比其盟主更富有、更强大的情形,这将迫使澳大利亚不得不重新审视其战略思维和立场,反思自己的未来,探究所面临的战略选择。因此,客观评估形势,认清自身利益,保持外交平衡,将会是澳大利亚最终的抉择。而新西兰的抉择给澳大利亚树立了样板。新西兰政府的“中国战略”正在逐渐清晰,旨在提升两国双边投资,并以中国为其奶制品出口的重要市场,新西兰还是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第一个发达国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