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正樑:关于中国大战略的思考(4)

俞正樑:关于中国大战略的思考(4)

对于上述这些美国盟国的精心耕耘,可以收获政治、经济和战略成果。 

四、战略拓展之二:西进亚非欧 

西面要沿着新丝绸之路大步西进,夯实中亚,巧用中东机遇,对伊朗、海合会国家和以色列采取三管齐下的灵活外交,让这三条外交轨道彼此互补,在海湾充当更大角色。中国在波斯湾地区的地缘政治战略应转变升级。当然,位于西路侧翼的金砖国家印度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叙利亚经验表明,在世界事务中,中国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也是应该作为的。在叙伊危机中,中国是维护全局利益的大国,积极推行新的危机管理政策,大力进行和平调解,推动政治解决,为该地区安全和稳定贡献更多力量,并使该地区成为我西进门户,然后兵分两路。 

一路在东非大陆(肯尼亚、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和塞舌尔群岛建立战略支点,连接起印度洋和整个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目前,美欧深陷危机,对非洲影响力减弱,而中非合作成绩卓著,基础厚实,中国在非洲处于十分有利的战略机遇期。 

新世纪开始以来,一场具有发展思维的革命帮助非洲大大提高了经济业绩,增强了对自己理念的信心。经济管理的有力改善、通讯革命的惊人成就、海外非洲人带回的资金和技能以及农矿产品的繁荣,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明显改善了民众生活。这块大陆的领导人正向东方寻求灵感,大力发展与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关系,后者能在非洲工业化方面提供切实帮助,尤其是以中国增加投资的方式。据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报道,在过去10年中的8年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亚洲。在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中,世界上发展最快的10个国家中有6个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2年非洲的增长率将达到6%,与亚洲持平。非洲经济已处在腾飞边缘,急需大量投资用于基础设施发展计划,第18届非盟峰会高度赞赏中非合作论坛对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贡献,这是中国在非洲大展宏图的最佳时机,亟待一个非洲战略其中包括战略规划、战略布局、战略重点、战略运筹及其统一实施,其调整方向应为:加强对非洲农业、制造业等战略性投资,帮助推进非洲一体化系统工程,加强政治合作与相互学习,积极推动非洲国家入常。金砖国家南非是我拓展非洲特别是南部非洲的最重要合作伙伴。 

同时,南北苏丹之间的紧张局势也为中国展示外交能力提供了一个机遇,中国正处于一个绝佳位置,这是施展自身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的机会。如果中国能够创造性介入并成功平息双方冲突,将会大大激发该地区对中国的信任。 

另一路直奔欧洲。欧洲核心国家德国不仅是欧洲也是全世界最强健的经济体,它是中国对欧战略之锚,它热衷于基于柏林共识的德国的欧洲,对华关系也已回到稳健和务实层面,中国希望德方积极推动欧盟放宽对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管制,中德关系对于中欧关系具有指向性作用。 

英国可能是另一个亮点,它标榜自己是非欧元区国家,与法德博弈,与中国的关系已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商业联系不断扩大,中国是英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英国是中国在欧洲投资的最大接受国之一,它期待中国为其基础设施建设巨额融资,渴望为伦敦争得兑换人民币的一流国际中心地位。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也开始成为中英关系的新支柱。 

欧洲国家在中国收购欧洲资产方面也有所松动和突破。中国投资的三个方向是基建、工业技术和名牌商品。欧洲还寻求与中国的太空合作。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也急需中国支持,中国应在适当的条件下,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和力度介入。《爱尔兰独立报》称,2012年是中国的“龙年”,欧洲的“恐龙年”。当前,中欧双方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都处在关键时期,需要解决的经贸问题都非常紧迫,对彼此的需求和期待同样很高,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对华制裁和偏见等障碍的消除也迫在眉睫。鉴于经济衰退,欧洲必然追求高技术产品出口和外来投资,这是中国的机会。中国与北欧国家的关系也日益升温,这可能有助于中国在北极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新形势下,巴尔干已经成为“现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中国向欧洲市场拓展的新桥头堡。中东欧是一块可开垦的“处女地”,尤其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乌克兰是获取先进技术、高级专家和技工的理想之地,也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和市场据点。白俄罗斯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提供了政治与经济合作的想象空间,它既有利于协助推动中国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国在当地投资,并找到一条捷径,向东欧出口电信和基础设施。由于中东欧国家需要的基础设施投资超过欧盟的提供能力,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和波兰等国对中国的投资和贸易青睐有加是十分自然的事情。欧洲继续深陷金融危机和衰退,许多负债累累的中东欧国家“愈发渴盼中国投资”。今年4月中国-中东欧国家首次领导人会议和第二届经贸论坛成功召开,中国采取12项举措,其中包括决定成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承诺向该地区派出贸易投资促进团,设立100亿美元专项信贷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绿色经济等合作项目,以及首期募集5亿美元的投资合作基金,力争与中东欧16国贸易额至2015年达到1500亿美元。中东欧是中国在欧洲新的立足点,也是扩大影响力的平台,它是中国全球拓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近期中国领导人密集访问欧洲,深化中欧合作正当其时,中欧关系领域有很大的活动空间,有望稳中有升,良好的中欧关系蕴藏着极大的战略价值,对于制衡美国也有着极大的战略意义。 

总之,在战略上,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一线的反“海外制衡”,要与全球范围内的拓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化挑战为机遇,化被动为主动,积极作为,发展壮大,争取中美实力对比格局尽早发生战略性变化。在实施中国大战略的进程中,要特别注重发挥“金砖国家”机制的变革性作用,用以调整自身的经济结构和向全球拓展,并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以及与西方关系的新模式。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