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
中国追上一流水平还需加劲
尽管中国载人航天业取得长足进步,但事实上,中国与美俄之间仍有很大的差距。在澳大利亚太空专家莫里斯看来,中国在太空飞行领域达到与美俄相当的水平至少还需要10年。
火箭:美国战神遥不可及
对于载人航天来说,火箭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1969年7月16日,将人类首次送上月球的就是美国的土星-5号火箭。如今,随着航天飞机的退役,美国已经启动的新一代航天工程“星座计划”,旨在从2015年开始将宇航员送达国际空间站,而战神系列火箭就是计划中的新一代运输火箭。战神系列火箭大量采用现有成熟技术,具有很高的成熟度、相对低廉的成本和强大的功能拓展潜力,其最大起飞重量甚至达到了3704.5吨。
俄罗斯的火箭技术也不可轻视,该国在火箭总体发射次数上仍占据着绝对领先地位。算上“联盟”号的所有型号,该系列火箭已进行了1735次以上的发射,使其成为世界上迄今使用最频繁的火箭。
从首枚神舟飞船到神舟九号,送他们上太空的都是长征二F火箭。但中国要完成自己的大型空间站的发射,就需要具备一个新的推力更强的发射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五号是中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重型运载火箭系列,运载能力与欧洲“阿丽亚娜”5基本同级,但其最大起飞重量与美俄火箭都相去甚远。
载人飞船:俄罗斯低成本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中国载人飞船不断完善与改进。与前八艘飞船相比,神舟九号性能更稳定,可靠性更高;飞船内部设计也更人性化。但与美俄航天器相比,中国神舟系列仍是小弟。
已全部退役的美国航天飞机被认为是人类迄今建造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的多用途航天器。除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外,还能送7人外加近30吨货物进入太空,返回时可把14.5吨的有效载荷从轨道上运回。这样的载重足以直接将中国的神舟号或者俄罗斯的“联盟”号太空船直接运上太空。但航天飞机的弱点是单次运行成本过高,风险也不容忽视。美国的5架航天飞机中,有2架在执行任务时候发生了爆炸、解体,有14位宇航员为此丧命。为避免悲剧重演,美国正在研制下一代载人航天器“猎户座”,并计划为其配备宇航员逃生系统。
不过,在美国新一代载人航天器问世之前,俄罗斯将至少在5年内垄断前往国际空间站的载人航天飞行。昔日太空霸主的美国也只能接受俄罗斯人一次次的“坐地起价”。而到2016年时,“联盟”号上的每个座位的票价将高达6300万美元。不管美国人对“联盟”号这种“老爷”飞船多么不屑,俄罗斯人还是笑到了最后。“联盟”号代表了低成本人类太空探索的成功。而且,其总体上比航天飞机要安全得多。
空间站:中国个头最小
与美苏曾经发射的空间站相比,将作为小型空间实验室的中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个“小个子”。“天宫一号”重量为8.5吨,而美国1973年发射的“天空实验室”重达80吨,前苏联1986年发射的“和平”号空间站核心舱也有20吨重,更不用说眼下450多吨重的国际空间站。
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的空间站核心舱和两个试验舱总计60多吨,加上一艘8吨级的神舟飞船和一艘13吨级的货运飞船也不过80多吨,这个重量不仅小于目前的国际空间站,也小于早已坠毁的约130吨的“和平”号空间站。
也正因此,西方航天界认为,中国太空计划与世界顶尖水平还有很大距离,技术还没有赶上美国与俄罗斯这两个太空强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