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鲁洪生:辩证分析《周易》的现代价值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提要:《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易经》的科学内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承认和尊敬。易学研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显学。报告从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周易》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和《周易》在解决三大忧患上的启示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周易》的现代价值,值得细细品味其中的思想。

辩证分析《周易》的现代价值涉及到两个方面——既要介绍传统文化,又要和现实相联系。讲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理解,得尊重传统文化本身它最初是什么意思,我们得用学术的态度来做普及工作,不能忽悠。从五四以来,大家对传统文化都不太了解了,原来《三字经》、《弟子规》都是小孩入学时要读的,现在大人都不知道。中国文明之所以能延绵5000年而不断,其中就有文化的主因,所以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

传统文化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它的内在逻辑结构是怎样的?我们得从《易传》说起。《易传》是中国文化之首,这“首”不仅仅是开始的意思,还有对其重要程度的评价。在《五经》或《六经》当中,最正规的排列顺序是把《易传》排在前面,不仅时间早,而且它也重要。后来的各家学派实际都和《易传》有联系。《周易》翻译成外文之后,瑞士学者荣格认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书当首推中国古代的《易经》,科学家的研究成果都可能被后来的研究颠覆,但中国古代《易经》当中所讲的道理亘古不变。看到他这句话的时候我几乎都要落泪,这样宝贵的经典现在居然被我们的主流文化所排斥,主流文化对《周易》的态度有点过于简单化了。学完《周易》之后,至少会知道一阴一阳之谓道,事事分阴阳,事事辩证看,事事有精华,事事有糟粕,不能简单一刀切。

《易传》当中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翻译过来就是作易的人,大概是有忧患吧。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忧患意识是一种认真、敬业的态度,中国传统文化都源于忧患,忧患更多是对未来的一种忧患,居安思危,所以这应该给更多的肯定。《周易》64卦,其实,讲的就是人生所可能面临的64种情境,面对着64种情况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如何解决?合并同类项之后,大概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人自己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所造成的忧患。每个人的内心世界的忧患是多种多样的,有很多是自己在摧残自己,忧患的原因是源于自身,用佛家语言来说就是贪、嗔、痴、慢。贪,即是贪婪,工资就那么五、六千块钱,还想在朝阳北路买一个三居室,那不是自找痛苦吗?嗔是嗔怒,生气发火,大脑皮层神经元突出,局部过于兴奋,生气有的是外因引起,有些是内因引起,事后想一想微不足道,但是当时却气得浑身哆嗦。痴是不理智,愚昧。慢是傲慢。这些都是自己在摧残自己,都是源于自身的原因而产生的忧患。

第二,和整个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所造成的忧患。每个人思考问题都更多地从自身利益来考虑,如果大家都这样操作的话,那么矛盾冲突在所难免。

第三,人和自然的矛盾冲突所造成的忧患。在古代,对于自然规律上的考虑,更多的还是生死问题。按照自然规律,人免不了死亡,所以常常需要人们对如何面对死亡进行思量。与此同时,当时还没有自然环境污染的问题,但是古人就有这方面的思考,而现代人和自然环境污染的冲突更为尖锐,西方学者之所以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可能就是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涉及到了这个方面的内容。

面对这样的问题,中国古代先哲怎么处理的呢?就是以德除患。这个德跟我们今天所说的伦理道德的德有关联,但不一样,古人说的德比我们现在所说的“八荣八耻”所提倡的道德外延要大得多,古人所用的德和心得的得可以通假,一定要对应的话,古人说的道德既包含我们今天所说的伦理道德的意思,还包含着能力、才能,严格对应地话应该说是智慧。清华大学校训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出自《周易》,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实际就是能力的提升,厚德载物就是道德的修养。所以要对中国古代所说的德的内涵与外延有一个认识,它的德大概指的是智慧,智慧当中包含着道德修养和能力。

以德除患这一概念的提出大致始于西周初期,就是武王克商的阶段。周武王取代商朝,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革命,但是要放在君臣的角度来看,实际它是一种犯上作乱的弑君行为。凭借一个诸侯的级别,居然敢取代天子之位,这是难以服众的一件事情。所以取得天下之后,周武王的智慧就是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而是安抚,把商王朝的后裔仍旧封在故地,只不过是改国号为宋,降低级别为诸侯。这样做不仅向周王朝的后裔做出了解释,还向其他的诸侯国做出了解释,即皇天无亲,惟德是辅,都是天之子,皇天不偏袒他某一个儿子,他只辅佐有德的儿子,言外之意是什么啊?周武王之所以能够取代商纣王是因为周武王有德,商纣王无德。这种针对政权转换的需要而做出一种理智的解释,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接受,于是乎,在当时绝对权威的天命观的思想体系当中加入了德的概念。天命观是一切仰视上天,一切由天来定,德的加入就使人们要反省自己的能力和修养了。

在当时还出现了民本思想的观念,这也是周取代商之后,做的一种必要的解释。武王克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商纣王的部下居然调转枪头反戈一击,这件事让当时的政治家清醒地认识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所以在天命观与德治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民本思想,这是中国文化在《周易》时代的三大支柱。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首先是天命观与德治之间。依天命而行事就是道德体现,在天是天命,在人世间就是理,儒家的理是依天道而制定的,是道和理的转换,法家的法的观念是以天道而制定的,是道和法的转换。在自然依循天道,在人世,儒家就依循理而行事,法家就是按法行事,所以依法行事就是依天道而行事,天道和道德之间是这样的关系。其次是民本思想与天命观的关系。古人认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就是说上天判断事物的标准是以民心向背为标准的。如果这样来表述,就会认识到实际所说的天道就是民心,那么遵循天道,其实也就等于遵循民意。因此,发展到这个阶段,天道既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政治工具,借天的权威来表达人的观念。

要想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一定要从天人合一这四个字入手,这四个字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起点,它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始终,不管是思维方式、评价标准、推论方法还是最终追求的理想社会,天人合一既是理论依据,也是道德标准,还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用《周易》里面的话来说,就是“推天道明人世”,通过天象来感悟、推断当中所蕴含的抽象的天意、天道。悟是可以看到的,天意、天道是看不到的,也就是说天象是认识天意、天道的工具。感悟出天道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作为论据推导人世。这在当时具有绝对说服力,因为天在人们心目中是绝对的权威,借助权威的力量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如果要真的有一个绝对客观的天的话,那么百家所说的天意应该是相同的,但事实是各派所说的天意是不一样的,因而能够形成诸子百家,这一现象说明这是各自主观思想的一种融入,只不过是借天来表达自己的观念而已,既是信仰,又是工具,不能简单地把它当作一种客观的真实。 

天人为什么是合一的呢?古人的解释很多,要么说人是天的一个组成部分,部分得服从整体的规律,要么说人也是按照天运行的规律生存、发展,所以要遵循天的规律,到了朱熹就说得更简单了,朱熹说本来就不该说天人合一,你说合,好像天人是两物,本来就是天人一体,天是大人,人是小天,人所谓的天性生来就有的,那就是天道的体现,本来就是一的,根本就不该说合。

过去,我们读到研究生的时候才接触《周易》,老师讲《周易》是战战兢兢的,那时候看不到原书,只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介绍,讲《周易》的时候,讲一句批判十句,讲的听的都哆嗦着,所以大家对《周易》不是特别的了解。现在,想不到是西方的科学家对中国传统哲学也产生兴趣,通过研究来论证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性,他们认为中国古人的推测是能够成立的。西方的天文学家通过黑洞理论、爆炸理论来证明世界、宇宙确实经历了一个由无到有的过程。中国古人就认为世界是由无到有的,《周易》里面说“太极生两仪”,两仪是阴阳,太极是什么?有的说是元气,有的说是无,所以太极也叫无极。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就是用“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来解释自然,这就是属于格天格物。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一,那道就不是一,道是无,认为世界是由无到有,古代来证明在无这个阶段,天人是合一的,都源于无,都起于无,所以西方天文学家证明这个推论是成立的。

西方的物理学家在分析物质的构成时,由分子、原子分析下去,还没有分析到夸克的时候,就有惊人的发现——粒子的结构是相同的。我遇到一个美籍华人,他是核能物理学的博士毕业,现在又和美国科学家合作来研究生命科学,他说台湾高僧净空法师在《和谐拯救危机》这套电视片里面说“都是空”的解释是有误的,它不是空的,而是说结构相同,各种物分析到粒子的时候会发现它们的结构是相同的,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在这个阶段天人之间是合一的。这也说明中国古代先哲的推论虽不是通过科学的实验、数学的计算、逻辑的推导,完全是一种天才的推测,但是歪打正着,方法不对,结论是正确的。

让人更震撼的是日本有一位科学家叫江本胜做了一个水实验,实验反复了五万次,他的作品翻译过来了,叫《水知道答案》。他对水说话,或者把水放在瓶子里,外面贴上标签,写上不同感情色彩的文字或者写上爱、善良,要么是恨,要么是骂人的话,放在冰箱里去冻,零下5度的情况之下看它的结晶,贴有爱、善的瓶子中的结晶体是六角形的,非常漂亮。贴有恨、嫉妒、骂人的话的瓶子中的结晶体就不成形了。美国学者按照他的方法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并在地铁当中把这些照片放大,向人们来讲述这一道理。

西方科学家还用高端的科学仪器来研究精神和物质的联系,认为当人内心产生做善事的良性的积极的人生观时,他的生理上会产生同向、同步的良性的荷尔蒙,当人产生恶念,要做坏事,他的生理上会同步产生恶性的、负面的荷尔蒙。古人说相由心生,恐怕就是这样一种道理。

现在种种的研究证明中国古人所说的天人合一中有一些可能是正确的表述,所以不要简单化,千万不能一刀切,应该说有一些可能是正确的,有一些可能是有问题的。比如说《周易》的易,它第一个也是最核心的意思是变化,一切皆在变化中,类推到人世,说人世也一切皆变。第二个意思是不变,要是不懂《周易》的人,一定会认为这是前后矛盾的,但读过《周易》之后,就不会如此简单的认为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了。它其中的变与不变不是在一个共识的、水平面、横向上、共同地评价一件事务,它是纵向的关系,所说的变化是就事物表象而言,现象变化的背后是规律,规律是不变的。类推到人世当中,人世存在不存在不变的东西啊?存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礼臣忠,夫义妻顺是不变的。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都知道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但是就没有人知道《周易》的时代早就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所以说64卦说明的是不同的卦是不同的对策。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