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过去五年工作成绩、工作总结的认识和体会
过去五年工作的总结是这次党代会报告的第一部分,占了整个篇幅的不到三分之一,我觉得这个分量还是比较重的,这部分内容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谈。一个就是这五年成绩怎么来写,二是对这五年的成绩应该怎么来看,第三个就是这五年有哪些工作,第四个认识是现在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第一个认识,这五年的成绩在报告里怎么来写。回顾过去的五年可以用不平凡、不简单来形容,北京市处在特殊的发展阶段,大事多,喜事多,难事多,办成了大事,办好了喜事,办妥了难事。很多代表发言,说这五年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波澜壮阔。在付出汗水和辛苦的同时,深深感到骄傲自豪喜悦。大家感到过去五年,是北京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所以我想在座的各位对这一点深有体会,每个人都是首都发展的参与者和亲历者,在不同的岗位上,亲身参与了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咱们是在基层,在建设的第一线,不管是发展经济,还是维护和谐稳定,都经受了巨大的压力和考验。也付出了数不清的艰辛和努力,所以对这点应该是深有体会的。
一个认识,这五年的成绩,五年来我们做了这么多工作,在报告中如何总结,反倒成为一个难题,因为事情太多,成绩太多,经验体会感受太多,在征求意见的时候,大家都提了很多想法,都希望把自己的成绩多写一些,报告的篇幅有限,需要写的东西这么多,怎么来归纳总结概括。后来经过反复讨论,最后决定这几年大事多喜事多难事多,各区县各部门同志都非常不容易,尽管报告篇幅有限,但是还是要把工作成绩尽可能写的充分一些,尽可能把大家工作中的亮点都体现出来,充分的肯定成绩。再说了,总结好过去的工作,才知道现在到底处在什么发展阶段,什么起点上,才能更加明确下一步该怎么办。统一了认识以后,从12个方面,充分总结了市委带领着全市人民创造的辉煌成果,充分展现了首都现代化建设的精采历史画卷。
对五年来的成绩怎么来看,报告中成绩已经写得非常全面了,包括了12个方面,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城乡、党建等。然后怎么来全面认识理解这些成绩,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是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以科学发展为线索,从四个方面对过去的工作做一个简要重新的归纳和梳理,我觉得这四个方面。
一是我们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了。其实这些年来我们的发展思路,是不断扩展的,一步步发展起来,可是同时又可以说一脉相承的,比如在第九次党代会的时候,提出新北京新奥运,借奥运发展经济。在筹办奥运会过程中,发展出了奥运的三大理念,在2007年第十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了要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奥运之后我们及时把三大奥运理念,实现前后的衔接,在完成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之后,根据新式的新变化,及时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这样一步一步首都发展的思路目标和方向,在继承和扩展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这是从科学发展观第一个方面,我们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二是我们的发展更加全面和协调了。我觉得这个大家可能也都有体会,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城乡协调发展方面,近年来我们提出“一个目标、两个率先”,其中一个率先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政策、资源加大了向郊区、农村倾斜的力度。市发改委有一个统计,2003年的时候城乡投资是7比3,到2004年的时候,郊区投入占比提高到了4成,到了2005年时候,提高到了5成,连续七年占比在5成以上,超过对城区的投入。在郊区开展了五项基础设施建设,“三起来”工程,让农村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这几年农村地区的发展比较快,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环境面貌极大改善。很多外地人走到咱们的农村非常羡慕,路修的那么好,环境那么优美。
有一个概念叫逆城市化,与城市化相对应的,城市化农民向往城市好的待遇、保障等方方面面的条件,愿意到城市来居住、工作和生活。而所谓的逆城市化,就是城里人到农村去,愿意当农民,因为农村的环境好,压力小,生活品质高。东南沿海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随着土地价值的提升,考上大学的人不愿意放弃自己农民的身份,因为只有农民才能拥有土地和宅基地。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证明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特别是城乡均衡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出现逆城市化,其实就是一种必然的规律。北京现在也有许多城市工作生活的人,到了节假日周末到农村去住,享受自然风光,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一到周末、长假出京的高速非常堵,从侧面证明农村的发展和面貌的改善,城乡更协调。
另外就是城乡结合部这几年的面貌也有很大的改观,以前城乡结合部是农村管理体制和城市管理体制都失效的地方,2009年市里抓了城市化试点,探索城乡结合部改造的经验,2010年以空前的力度推动城市化工程,特别明确了要把土地的利益留给农民,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体,让农民在城市化过程中,成为有资产、有社保、有岗位、有收入这样四有的新市民。通过这些措施,城乡结合部的面貌这几年发生了一些比较根本性的变化。按不同的功能定位来发展,也给予差别化的政策,比如像延庆,各方面的发展都受很大的制约,市委市政府给它的定位就是涵养生态,涵养水源,保护生态,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合适的产业,不能什么都干,加大对它的修复的力度。
另外区域协调发展还有南城和北城的问题,北四环外非常发达,南四环发展还是比较慢,所以南北区域需要协调,所以市里出台了市南行动计划。东部和西部也需要协调,东部顺义、通州、亦庄发展非常快,三个重点新城在东部。后来市里出台了西部地区转型发展的意见,规划了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还有石景山,通过这些措施来统筹南北东西这样的区域发展,使发展更均衡,这是区域协调方面。
比如经济社会协调,大家深有感触,以前是注重发展机遇,比较轻视社会建设,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积累了大量的民生问题和社会矛盾,在这几年,这方面力度非常大,大家都有体会。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政策、体系有了极大的进步,基本上补足了社会落后的短板。从城乡协调,区域协调,经济协调举一些例子,说明这些年发展更加全面协调了。去年8月份的时候,统计协会发过一个研究报告,进行了一些研究,这个指数有5个指标,通过这个比较以后,发现北京市连续十年在全国都是综合发展排在第一的,这个结果证明我们发展更加全面协调了。整体看我们的发展更协调。
三是发展成果更多的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五年前,召开十次党代会的时候,那次在部署今后五年工作的时候,当时把民生破天荒单拿出来,解决六大民生问题,就业、住房、环境等,凸显了市委对民生问题的认识。这些年来认真落实这些部署,坚持每年为群众办实事,全面提高了全市人民的生活质量。可以说这几年,不光是咱们的GDP在增长,收入在增长,民生改善步伐也非常大。每个人都得到了实惠。比如从收入水平上看,2006年的时候,城镇人均收入不到2万元,2011年达到了3.3万元,农民的人均收入2006年是8600,到去年是14000多。再看就业,就业比较充分,城镇失业率一直控制在2%以下。民生方面更值得一提的是社会保障,建立了一老一小大病医疗保险制度,还有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新农合,新农保,老年保障制度。通过这些制度,咱们北京是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障制度,实现了广泛的覆盖。咱们新农合的参保率去年底统计是97.65%,我刚看到7月份最新发出的数据,新农合参保率达到了98.08%。同时我们社会保障的标准大幅度提高,以前是100多块,现在提高到400多块。实行了社保卡工程,及时结算,这样减轻了个人垫付款负担。现在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比例达到70%,超过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可以这样讲,总体上北京市的社会保障标准在全国是最高的,和落后的地区比,我们可能高的非常多。即使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比,我们也是高的,所以在全国肯定是遥远领先。
四是我们的发展更加可持续了。在报告最初起草的时候,生态环境没有单拿出来写,一笔带过,到最后修改的时候,把生态环境拿出来单写。因为很多人提意见,说这些年搞生态修复,成绩很大,生态环境的成绩来的很不容易,所以在报告中应该重点写。报告用一些数字来说明了这些方面的成绩,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一半,这个在全国都是比较领先的。还有空气质量,去年二级以上天气占了78.4%,再看看1998年刚刚开始治理空气污染的时候,二级以上天数只占40%以上,治理了很多年,到2006年的时候,才达到了66%。
北京地理环境非常特殊,气侯很特殊,这决定了北京的空气容量小,本地区的污染高,再加上周边地区的影响,超过两千万的人口,超过500万辆的机动车保有量,能够达到78.4%这个标准,真是非常不容易,可以说做出了极大超常的努力。咱们曾经有一个说法,就是北京15%的好天,只有靠上天就可以了,风一刮,雨一下,就是一级好天。45%的天,需要我们做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达到70%,就得付出极大的努力,达到80%,付出超常规的努力,协调周边河北天津内蒙、山西,包括山东、河南,协调他们一起来维持和控制才能达到。特别是奥运前后,付出了超出想象的,甚至比较极端的。可是在奥运之后,咱们的好天气还能维持到将近80%,真是非常不容易,这其中包括了咱们在座每一位的贡献。这些年,咱们渐渐习惯了少开一天车,多种一棵树,更加关注环保。北京机动车增加了200万辆,去年的时候,小汽车出行比例近年来首次出现了下降,公交出行比率提高了7.5%,这其中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贡献。在空气治理方面,北京市实行了一项前无古人的措施,在平原地区开展25万亩造林的工程,因为林木可以大量的吸附灰尘,可以有效的降低PM2.5的浓度。现在北京的林木覆盖率,山区是超过50%,平原地区还不到15%,所以这次造林行动,对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起很大的作用,这是发展更可持续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