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保护:跑得赢时间,跑不赢推土机

古村落保护:跑得赢时间,跑不赢推土机

核心提示:让建筑的传代自然而顺畅,并非戛然而止,也许是我们认为最好的结果。就如同杨丽萍的舞蹈,民族性的血脉中融入了现代的元素,一个非常自然而优美的过渡,这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张安蒙曾是一名电视台编导,1989年拍片中无意发现了张谷英村,她的命运从此改变。

位于湖南岳阳县的张谷英村总面积约200公顷,青山环绕,绿水相依,民风淳朴,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聚族而居的古村落。

“张谷英是个人名,是现在这个村里2600多人的祖先,张谷英村迄今有500年历史。”张安蒙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明万历年间,始祖张谷英同刘氏、李氏三结义兄弟从江西庐江来到渭洞。后来,刘李两姓逐渐淡出,唯有张姓子系在这里兴盛繁衍。

从张谷英的第八世孙至清嘉庆年间的第十六世孙,上下三百年间,均沿袭一种建筑风格---在盆地中央龙形山下创建了一片大面积的屋舍:内拥206个天井,60多条巷道,1732间房屋,至今仍有600多户人家聚居于此。

偶然的发现震撼了张安蒙,她开始自筹资金组织专家考察,并拍摄了电视专题片《岳阳楼外楼》。

最初联系的很多专家和部门都兴趣寥寥,几经辗转,张安蒙找到了同济大学一本建筑刊物的主编。“他跟我去了一次当地,感叹不已。”

“有个夜晚,我站在龙形山丘上,不远处大屋中灯光点点,耳边传来稚嫩的童音,朗朗的读书声还有那首那些年流传甚广的《昨夜星辰》。”张安蒙回忆,“我当时真的恍如隔世。”

刹那的感动,牵引着张安蒙至今还行走在保护古村落的路上。张谷英村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村落变成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敬畏之心是最初的驱动力

几年后,以张安蒙为主成立了“中国古村落保护委员会”。经济上捉襟见肘,艰难的境况常让她无力,有时几近绝望,然而有一批同样珍惜古村落文化的人一直在身边支持,给了她前行的力量。

江苏靖江市市长赵叶,也是这个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告诉本刊记者:“认识张安蒙的时候,我还在江阴电视台工作,当时看到她拍摄的古村落纪录片,觉得很有吸引力。”

赵叶原本设想拍摄一部大型纪录片,将中国古村落的文化历史推向国际。后来虽然制作了一部名为“阅读中国”的系列纪录片,也确以古村落文化为重点,但效果不甚满意。

“对古村落的历史文化有敬畏之心是最初的驱动力。我们对历史缺少传承,尤其缺少敬畏。从事这方面工作以后感受很真切。”赵叶感叹。

在他心中,对家的记忆寄寓于对村的记忆,村规民俗、邻里礼仪、家庭训教、生活规矩,包括村落布局,都体现了对家园的文化传承和记忆。

村庄是中国差序化格局的典型代表。古时皇权不下县,县以下都是宗族治理,都是以家为主的文化背景。“这就是为什么要研究村的概念。研究村文化,对社会的管理、建设都有帮助。”

刚开始协会没有资金,都是个人掏钱,做调研,整理资料,规划传播。赵叶说,现在协会的资金也很短缺。

每年靖江市建设局的各级干部会去古村落参观,他们觉得古村落的格局如果运用到现代城市布局中,就是更着重讲究顺其自然、顺势而为。

仅靠政府的一些非对口拨款和个人资助仍是杯水车薪。2011年上海复地集团开始参与古村落保护。

复地集团高级副总裁曹志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复地品牌文化部的职员晏寒叶在平时做志愿者时接触到了古村落保护项目,非常激动地向公司部门推荐。”一拍即合,复地便参与了2011年中国古村落保护公益活动。

2011年9月,“首届四川最美村落评选”大型公益活动在成都宽窄巷子举行了启动仪式。几十天后,从四川收集来的调查问卷资料已占满几十个G的硬盘,内容翔实,且包含照片。晏寒叶告诉本刊记者:“这些村子靠张老师一个人的脚去丈量去记录,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事情,如今却变得如此高效率,让人惊喜。”

消亡与败落

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普查显示,中国230万个村庄中,目前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已由2005年的5000个锐减到如今的两三千个。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巨变,现代工商制造业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经济发达地区,古村落的自我消失现象日益严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朱志刚发表文章指出:“珠三角”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进一步吞噬了乡村社会。

文章认为,从广东古村落的地理空间来看,包括村落生态环境、村落布局规划、村落建筑、基础设施等,都受到破坏。“珠三角”环村的水网河道多已淤塞或不再清澈。村落的空间布局和岭南风格建筑被肆意更改和摧毁。岭南水乡这一独特的标志性地理特征逐渐消失。

“广东古村落中的居民因为富裕或从事工商业活动逐渐搬迁离开,村落里曾经发达的民间组织解体或不再起作用,世代传承的文化习俗也淡薄了,甚至有的已经消亡。”朱志刚说。

同样的败落也发生在湖南麻阳。

尧市乡小江村一组、二组是上麻阳的一个偏僻村落,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具有清代湘西古建筑特色,屋顶青瓦覆盖,房屋四周土墙或封火墙围护,共180余户,1000多人,以唐姓为主,李、田等姓为辅。

这些建筑创建于明朝,大部分民居为木穿斗式结构,青砖瓦舍,有天井厢房,精致的门窗雕花栩栩如生,房屋四周土墙围护,屋、厢屋连为一体,门厅正屋、下堂屋组成的四合院,整体呈护城墙型。

如今国土部门、规划建设部门和尧市乡政府通过规划,在小江村一、二组对面划了一块新地,用于新建改造房屋。但不少村民在原来百年老宅的基础上改建。老房子的不合理使用、改建,既影响了古民居群的整体美观,也加速了古村古房的毁坏和消亡。一些空置的老房子,无人居住,也不进行日常维护,加速了破败甚至倒塌。

空置建筑不仅仅是住宅建筑,还包括宗祠。如拖冲乡黄坳聂氏祠堂,外观保存完好,祠堂内结构皆因空置未进行日常维护而破损或消亡。

有关部门已开始注意到古村落的消失。2011年2月22日,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吴文学带队赴云南、江西等省,实地调研古城镇和古村落保护及旅游开发利用活动现状。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