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我的一生简单平凡(3)

李泽厚:我的一生简单平凡(3)

在莫高窟我待了一个月,每个洞都看了好几遍。那时都是开放的,没有门,可以随时去看,不像现在。和敦煌研究所的人来往很少,就是自己看。(打开当年的记录)你看,这里都记了,每看一个洞,都做记录,主要记自己的感受。至今还记得,当时很想做敦煌壁画藻井图案不同时代装饰风格的研究,如唐的自由舒展而含混,宋的清明规范而呆板,联系唐喜牡丹宋重松槐,以及唐宋诗的不同,觉得是非常好的美学题目,可以从审美趣味的变迁看人类心灵的积累和丰富。我一直有几个很想做的实证性题目,却始终未能做。算是毕生遗憾。

我们那次去,是中央美院牵头,有薄松年先生等人。你们上海也有人去,是陈麦先生。武汉美院也去了人,是陈绍丰先生。

这一路上,我还一个人看了龙门石窟,看了晋祠,看了永乐宫壁画那时永乐宫还没搬家,在原来的地方。以后就再没有这样的参观游览的机会了。八九十年代才重新开始游历。我很喜欢旅游,主要看历史古迹,可惜现在走不动了。

刘:当初你们搞美学研究,并不只是关在书斋里发议论,也尽可能去掌握第一手的艺术史材料。这对你后来写《美的历程》和《华夏美学》,肯定有帮助。现在有些教授可以写一大堆高深的论文,却写不了那样的书。

李:倒也不一定如此,康德从不出门,却写了无人能比的美学著作。

刘:那还是纯理论著作;《美的历程》毕竟有大量描述性的内容,没有第一手的审美体验,肯定写不成。

美国学生

李:我在美国大学里讲中国思想史时,学生最爱听的,一是“阴阳五行”;二是《庄子》中的“鱼的故事”和“蝴蝶的故事”,前者即庄子与惠施辩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逻辑推理与直观移情谁“可靠”?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到底谁真实?提出的是人生意义何在?三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三重境界说。我与西方的理性思维作对比,他们听下来,感到新鲜和有益。

世俗眼光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宗教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在第二层,认为俗世是不重要的,不美好的,在灵魂上把这一层去掉,才是美好的,天国在另一世界。禅宗和儒家的思维又回到第三层,“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而又不是原来的山水,在有限中见无限,在世俗中得超越,这对他们似乎也是闻所未闻,觉得有意思。

“阴阳五行”也是这个道理,他们的思维是上帝跟魔鬼不两立,但中国的思维不是上帝跟魔鬼,阴和阳不是哪个好哪个不好,而是可以相互渗透和补充,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同一个人对你来说是阳,对他来说就是阴,非常灵活。不是一边是绝对圣洁一边是绝对邪恶。我把五行画了相生相克的图,我说这就是你们常讲的反馈系统,又形象又复杂,他们感到好玩极了。

庄子和惠施的辩论,按照逻辑,是惠施赢了。本来,鱼怎么叫快乐,这在分析哲学看来,是讲不通的。它只是一种审美的移情、心境的表达。从我的教学中,他们看到中国的语言方式、思维方式和他们的不同,这使他们很感惊异和兴趣。我讲过多次:当年一个学生问我,你们中国人不信上帝,为什么能延续这么久?我一直把此“问”看作一个重要的大问题。

另外,我把中国儒家的诚、孝、悌、学、义、仁、忠、敬等等,和《圣经》中的主、爱、信、罪、得救、忍受、盼望、全知全能,和古希腊哲学的实体、存在、理式、质、量等等,进行比对,这也受欢迎。因为这些范畴带着不同文化的基本特色,可以较快看出中西的同异。这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问题,当时我只能随便讲讲,其实值得深究。现在那么多博士论文,没有一个做这种研究,奇怪吧?毫无意义的论文倒有不少。

在美国上课,心里还是紧张的,心理负担很重。主要是怕美国学生提问。你知道,美国学生爱提问,你没讲完他们就问,我怕听不懂他们的问题。讲是主动的,不行的话我可以换一种方式换一些词汇讲;听是被动的,听不懂就是听不懂。但还好,只有一次两次,没听懂,我一问,他再一讲,懂了。还碰到过两个学生到我办公室跟我争分数,说我打分打低了,我坚持,没有改,也把他们说服了。

我在美国一年开三门课,中国思想史(分古代和现代),美学,也开过几次《论语》。或者上学期开两门,下学期开一门;或者相反;或者开两门课再加一门研究生讨论课。总之一个正教授每年上三门课,一般都是这样。

美国大学有对教授的考核,系里搞,老师不在场,由系里向学生发问卷,提一些问题,问这个老师怎么样。我是很晚才知道的,不过很好,学生对我的评价很高。有个菲律宾学生还说,我是她“最喜欢的老师”,因为每次听课都有收获,而且传授知识多,逻辑性强。我所在的科罗拉多学院和斯瓦斯摩学院是私立学校,学费很贵,学生富有,教师待遇也好。我说我学陈寅恪,他晚年给傅斯年信里说“不求名,只图利”,哪里钱多就去哪里。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