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宏观经济热点与政策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存在危机隐患有二:一是房地产,二是影子金融体系高利贷。我国只要把房子的安居功能好好发展起来,把投机功能抑制住,中国的房价有法解决。高利贷,银行难受点,国家没准备把它接过去。经济无非两个动力:一是消费,二是创新。我们的问题是创新不足。调结构是动态的,各国都在调结构,但都不顺利,我们一定要务实地去做。

今天我和大家探讨一下近期宏观经济形势。今年上半年的数字都出来了,总的来讲,有好有坏,有喜有忧。究竟后面会怎么样?就此,我想和大家做进一步探讨。

应该说“十一五”那五年奠定了我国“十二五”的发展基础。第一,2010年我国经济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我国出口稳定地超过美国、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那么,进口加出口的外贸怎么样?因为美国进口着实是太多了,所以美国还是外贸最大的国家。我国外贸有望在2013年、2014年超过美国。第三,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生产国,这讲的不是总值,而是工业附加价值。

那么,究竟什么时候中国经济规模能达到世界第一呢?我感觉,如果再给中国10年的稳定,中国能赶上美国;再给中国15年的稳定,中国就能超过美国。对此,美国人也在研究。克林顿当总统的时候,研究的结果是,2040年中国超过美国;小布什上台的时候,研究结果显示,中国2030年超过美国;奥巴马上台又让人研究,四大智库告诉他,2020到2023年中国经济总量一定超过美国。按照20世纪30、40年代炼钢、煤炭、发电三大指标看:1999年我国钢产量就超过了美国。现在我国钢产量是美国的六、七倍。考察钢产量有两个指标:一是人均钢产量。这个指标我国已经在世界前列了。中国13亿人口,一年可以炼到6.5亿吨钢,人均半吨钢。二是社会钢铁保有量。这个指标我国就不行了。俄罗斯社会钢铁保有量最多,在它17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大概有40亿吨钢;美国93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大概有37、38亿吨钢;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大概只有20亿吨左右的钢。我国社会钢铁保有量离基础设施过关至少还差一半。按照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以制造业和汽车业为主的标准看:我国2010年汽车业、制造业双超美国。我国现在是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国,也是汽车最大销售国。有同志说,中国的车都是组装的。那么,世界上哪辆车不是组装的?哪辆车都是组装的!规模量产的车都是组装的。又说,那关键零部件中国生产不出来。事实上,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就基本不自己生产了。还说,中国人在设计上不行。我们看,宝马是德国车,却是意大利人设计的,由乔治亚罗汽车设计公司设计。在全球化的今天,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分工。如果脱离分工,重陷我国当年那种狭隘的自力更生,是毫无意义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考察方面是专利问题。我国的专利申请和批准在2010年超过美国。我国专利中相当大的比重是外观专利,而美国专利中比重最大的是发明专利。这是宏观上的差距。从微观上看,现在在世界上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真的不是微软,不是索尼,也不是三星,是我国的华为。而华为申请的专利基本上都是发明专利。可见,从经济总量来看,中国超过美国是有一定基础的。

然而,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并不意味着中国就是世界经济的老大。自有人类历史开始,中国90%的发展时间稳居世界第一。明嘉靖年间,我国一个丝绸工厂约有1500张织机,两班倒,昼夜生产,工人人数达到三千。与此同时的西欧一般也就是几个人、十几个人的规模,几十人的手工工厂就算是很大规模了。我国即使是到了闭关锁国的清朝乾隆年间,经济总量仍居世界第一。乾隆时期,中国经济总量占全世界的三成,工业附加价值也占全世界的三成。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建造的汉阳钢铁厂产钢最多达千万吨。1920年中国曾向美国出口4艘万吨巨轮。茅盾就曾在《子夜》中描述上海的期货、股票、汇率等,繁华一时。如此这般还不能说中国就是世界最强。

美国经济总量超过英国是在19世纪末,但是美国真正主宰世界,成为世界中心,却是在“二战”基本结束,确立起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算起来,美国经过了50年,以美元顶替掉英镑,确立起了自己的核心地位。依此类推,如果2023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美国,这样再过50年,人民币顶替掉美元,中国才算是最强。但是,从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并不太大。对此,华盛顿K街研究显示,美国已是胸有成竹。假若谁提出搞一个世界货币替代掉美元,那么,美国人就告诉你,美元就是那个所谓的世界货币。就此,美国人在国际会议上辩论说,美元是美国人发行的,你们用没用?事实上是用了,无论是外贸还是金融交易都用了。美国人质问,美国人发行的货币,你们凭什么用?回答,你发行的货币作为一种资产,作为一种负债,为什么不能用啊?美国人反唇相讥,既然大家都用了,凭什么让我一人负责啊?所以,我看美元将来有一个挺缺德的趋势,即是美国人发行,世界都用,然后大家负责。换言之,你接受了美元,我美国欠债那是美国的负债,同时是你的资产;你不接受美元了,也好办。你债权国的资产没有了,我的负债也没有了。所以,美国人现在根本就不怕欠债。

那么,我国跟美国的根本差距究竟在哪?在于经济结构上。第一,我国的工业附加价值跟美国的工业附加价值几乎差不多大。但是,我国第二产业制造业占整个经济近一半;美国占8.9%。第二,我国的工业附加价值更多的来源是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而美国更多的则是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第三,我国与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根本不可同日而语。2010年同样的工业附加价值,美国是由1150万工人生产的,我国是由1.7亿工人生产的。就是说,一个美国员工可以干到14到15个中国员工的贡献。从工资差距来看,中国与美国全国平均工资差距是1:5.5,制造业的工资差距是2.7:21.5。由此看来,美国一个员工干了15个中国员工的活儿,只拿了不到8个中国员工的工资。可见,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有待提高。如果我国劳动生产率不提高,即便是涨工资,那也只能是名义收入越高,物价跑得越快。

具体到2012年,回过头来看,你会体会到:一是增速放缓,物价上扬;二是资产价格胶着,房市不升不降、股市不死不活;三是结构调整实际并不顺利。

第一,增速放缓。今年的增长先低后高,物价先平后翘。现在来看,我国经济增长不太好,但是逐渐会好转。通常,我国一个年度的GDP新增财富在最后一个季度占到全年的30%以上。所以,只要我国经济下半年恢复起来,问题不是太大。我国增长速度2009年第一季度6.1%,2010年第一季度11.9%,2011年第一季度9.7%,今年第一季度8.1%,在逐步下滑。增速超过12%叫过热,掉下7%叫过冷,在这之间九点几、八点几最理想。但是,宏观掉下一个点无所谓,可是微观掉下一个点可不得了。为什么?我国50万亿人民币GDP,宏观掉一个点无非是掉五千亿的事儿,可是对微观而言,就是五千亿的消费没了,五千亿的生产没了。微观企业的损失是100%。现在谈的最多是宏观怎么转换模式,怎么调整结构。微观的困难往往想象不足。事实上,微观是基础,微观做不好,宏观也好不了。因此,宏观在进行模式转换的时候,微观的困难必须想的更充分一点。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是否有活力、繁荣,除了统计局的各项指标外,通过饭馆上座率、宾馆入住率、公路、铁路载货量、高尔夫球场活跃量、飞机贵宾舱上座率、用电量等指数也可一叶知秋。中国经济的特点是第一产业保稳定,第二产业保速度,第三产业保就业。第一产业农林牧副渔,只要这个产业好了,有吃有喝,社会就稳定。第二产业炼钢、炼铁、造船、造车,只要这个产业上去了,速度就下不来。第三产业服务业,包括高端的金融业,中端的旅游业,低端的餐饮业。只要这个产业起来,大家都有活儿干。只要能把一、二、三产业,同时煤、电、油、运、粮这五个方面处理好,我国经济问题不大。我国今年物价指标定的是4%,应该能够完成。从宏观调控来看,必须要把增长与物价结合起来考虑。增长减物价要保证大于3%,日子就能过。

去年年底乐观派预计我国今年很可能有9%的增长,悲观派预计要掉下8%去。我觉得今年增速过8%,大约徘徊在8.1%到8.2%。今年年初觉得最难的两个行业,一个是和房地产相关的行业,比如建材、钢铁、重型运输设备。另外一个是外贸。外贸干脆就说,这日子没法过。尤其是一、二月份很难受。事实上,对于一二月份不要太叫真。因为一、二月份有一个最大的不确定的因素,那就是春节,通常是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直到正月十五才算彻底过完节。2012年1月有春节,不干活;2011年1月没春节,干活。因此,拿今年不干活的月份与去年干活的月份相比,还想要一个正增长,不可能。2012年1月不出负增长就难能可贵了。可是,2011年2月有春节,2012年2月没春节。所以,今年2月有那么高的增长速度,那是干活与不干活的差别造成的。并不足以说明实质性的问题。今年2月令人奇怪的一点是外贸逆差达314亿美元。在今年1月预测的时候,都说外贸是逆差。好的说250亿美元,坏的说270亿美元。结果是外贸逆差达到314亿美元。对此,大家都喊糟糕,我说挺好。因为考虑到中国进口的结构主要是能源、原材料再加上散件。这么大的外贸逆差说明了我国能源进口的多、资源进口的多、零部件散件进口的多。由此可以判定,今年2月我们开始干活了。事实上,中国现在不只是建设离不开进口,生活也离不开进口。比如我国的石油,自己去年生产两亿吨,进口了两亿五千四百万吨。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为56.5%,而且每年升高一个多百分点。去年我国自行生产的大豆不到1300万吨,进口了近5500万吨。当年WTO洽谈的时候,大豆不是按照粮食谈的,而是按照油料作物谈的,即100%开放。就是说进口大豆就是进口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资源。我对进口大豆本身倒没什么看法,唯一担心的就是转基因这件事情。孟山都做试验,把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放在那个地方,小白鼠只吃非转基因食品,宁肯最后饿死也不动转基因食品。我国居民现在用油量是健康用油量的三倍。如果能够做到人人健康用油,我国就不用进口那么多大豆了。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